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情感導師 676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目錄

前言

一、中國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一)中國發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二)中國在與世界的聯繫互動中發展

(三)中國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了正能量

(四)中國道路符合中國國情、適應時代要求

二、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

(一)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二)全方位對外開放為各國分享「中國紅利」創造更多機會

(三)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四)中國發展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和借鑑

(五)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路子

三、建設繁榮美好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

(一)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四)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

(五)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六)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四、中國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

(一)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二)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三)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

(四)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五)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六)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結束語

前言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蹟。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近14億人民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這不僅是中國的巨大變化,也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更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仍然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中國人民還需要繼續艱苦奮鬥。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既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同時,全球深層次矛盾突出,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中國從哪裡來、向哪裡去?中國推動建設什麼樣的世界?發展起來的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為回應外界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了解和理解,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政府發布此白皮書。

一、中國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國是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歷史上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後,中國陷入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甚至亡國亡種的危險境地。中國人民始終不屈不撓、奮力抗爭,始終夢想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建立起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進入了發展新紀元。70年來,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砥礪前行,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歷史文化的傳承中,在總結社會主義500年、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一)中國發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的是一個經歷100多年戰亂、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國家一窮二白,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工農業基礎十分薄弱,國民經濟幾近崩潰。中國人民求生存、謀發展,難度之大超出想象。70年來,中國人民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從1952年至201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從120億元增加到30516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970倍,年均增長11%;國內生產總值從679億元增加到90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174倍,年均增長8.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19元增加到2018年的64644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70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按市場匯率計算,2018年中國經濟規模為13.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20.5萬億美元。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多項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科技發展成就顯著,「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青蒿素、高速鐵路等重大科技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對外貿易持續增加,2009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貨物出口國、第二大貨物進口國,2013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引進外資大幅增加,日益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熱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表1)。

人民生活極大改善。經過長期努力,中國人民從饑寒交迫、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表2)。按照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計算,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下降到2018年的166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到1.7%,下降了95.8個百分點(圖1),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專欄1)。中國初步構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領域的社會保障體系。2018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190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64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3874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70年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35歲,2018年達到77歲,遠高於世界平均預期壽命72歲。70年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弘揚,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廣泛傳播,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更加活躍。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全球民生福祉報告顯示,過去10年中,中國排名上升25位,在受調查的152個國家中進步最快。(注1)

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1980年4月和5月,中國先後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加廣泛深入地參與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中國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已與179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建立了110對各種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載入聯合國多項決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中國的發展成就是辛辛苦苦幹出來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着近14億人口的大國,好日子等不來、要不來,唯有奮鬥,別無他路。中國的發展,靠的是「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的實幹精神,幾代人馳而不息、接續奮鬥,付出別人難以想象的辛勞和汗水;靠的是「自己的擔子自己扛」的擔當精神,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不輸出問題,不轉嫁矛盾,不通過強買強賣、掠奪別國發展自己;靠的是「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不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老路,不照搬西方國家發展模式,而是結合中國實際、總結經驗教訓、借鑑人類文明,敢闖敢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二)中國在與世界的聯繫互動中發展

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緊密相連。新中國成立初期,努力打破外部封鎖,積極開展經貿、文化等領域對外交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順應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擁抱世界、學習世界、貢獻世界,與世界良好互動、共同發展。

大規模「請進來」。打開大門的中國充滿生機與活力,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開展合作,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士來中國學習工作、觀光旅遊。1978年至2018年,中國累計吸引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20343億美元,累計設立近100萬家外商投資企業。2018年,有49.2萬餘名外國留學人員來華學習。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提質增速(專欄2)。2001年至2018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從2436億美元增至21358億美元,年均增長13.6%,高於全球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進口額從393億美元增至5250億美元,年均增長16.5%,占全球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9.4%。

大踏步「走出去」。從經貿投資到人文交流,從官方到民間,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走向世界,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交流合作。對外投資合作持續健康發展,投資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430.4億美元,是2002年的53倍,年均增長28.2%。對外貿易逐年增長,從1978年至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累計達到521921.1億美元;2018年,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出口額分別達到24867億美元、2668億美元。近年來,中國連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近1.5億人次。

發展自己、造福世界。對外開放為中國帶來了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轉變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觀念,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創造熱情,顯著提升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水平。同時,中國的開放發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開放投資與服務貿易,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和就業。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推動全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中國出口產品品質優良,滿足了國際市場需求,減少了民眾支出,降低了通脹壓力。中國人足跡遍及全球,極大促進了中外交流互鑒。

(三)中國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了正能量

中國道路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有寬廣高遠的世界眼光和深厚博大的人類情懷。70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為各國共同發展注入了動力。

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新中國成立之初,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戰後國際格局注入了和平能量。20世紀50年代,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的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有力維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着眼國際形勢發展變化,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共建「一帶一路」、正確義利觀、新安全觀、全球治理觀、文明觀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70年來,中國沒有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和衝突,沒有侵占過別國一寸土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動裁減軍隊員額400餘萬。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反對軍備競賽,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中國簽署或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20個多邊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條約。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第二大維和預算攤款國和經常性預算會費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專欄3)。2015年起,中國宣布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並於2016年正式投入運行。中國始終致力於通過談判、協商方式處理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端,同14個鄰國中的12個國家徹底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劃定了中越北部灣海上界線,為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國際爭端開闢了嶄新道路。中國積極參與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解決,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中國積極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全球減貧與發展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在致力於實現自身發展、消除貧困的同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中國開展對外援助60多年來,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700多人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先後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中國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的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先後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積極參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磋商,全面做好國內落實工作,率先發布落實議程的國別方案和進展報告,在多個領域實現早期收穫。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落實議程提供幫助。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子基金3年來成功實施27個項目,惠及49個亞非拉國家,為全球落實議程注入強大動力。2015年,中國宣布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截至2018年,已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30多個國家實施了200餘個有關救災、衛生、婦幼、難民、環保等領域的發展合作項目。

(四)中國道路符合中國國情、適應時代要求

道路決定命運,發展道路的選擇對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至關重要。一個有着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必須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70年來,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就是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發展道路並且沿着這條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這是一條從本國國情出發確立的道路。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採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鑑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這是一條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在新中國,人民真正當家做了主人。70年來,中國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

這是一條改革創新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套用,沒有現成道路可以借鑑。中國人民拼搏進取、敢闖敢試,通過改革創新破解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是一條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參與和推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這是一條全面依法治國的道路。中國把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國家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確保國家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70年來,中國發展之所以成功,最根本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體量巨大、國情複雜,治理難度世所罕見,沒有集中統一、堅強有力的領導力量,中國將走向分裂和解體,給世界帶來災難。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的核心領導力量長期執政並得到人民擁護,在於立黨初心不為一黨之私,而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並長期堅守;在於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有堅強領導核心,有科學理論引領,有嚴明紀律規矩,有選賢任能機制,保持了黨的穩定性、先進性、純潔性;在於既有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規劃能力,又有具體政策的強大執行能力;在於與時俱進、開明開放,既不忘本來又吸收外來,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組織力和號召力。

70年來,中國戰勝了各種風險和挑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中國的這條發展道路,將隨着時代前進越來越顯示出光明的發展前景(專欄4)。

經過70年發展,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讓近14億人民都過上富裕的日子,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仍然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二、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

隨着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國際上有些人擔心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既有認知上的誤讀,有根深蒂固的偏見,也有力量消長帶來的心理失衡,還有出於維護自身既得利益的刻意歪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是中國人民的夢想,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是機遇,不是威脅和挑戰。

(一)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1979年至2018年,中國經濟以年均9.4%的速度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08年,全球遭遇嚴重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受到重創,中國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應對危機,經濟迅速回升向好,並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近三年,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70萬、80萬和90萬億元大關,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2013-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28.1%。有關測算結果表明,2013-2016年,如果沒有中國因素,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將放緩0.6個百分點,波動強度將提高5.2%。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報告認為,2000-2017年,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綜合依存度指數從0.4逐步上升至1.2,中國貢獻了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35%。(注2)

中國科技創新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近年來,中國科技領域投入不斷增加,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2018年,中國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為2.19%。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2019年,中國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升至全球第14位,比2018年前進3名(專欄5),成為唯一進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注3)在高科技領域,中國正在實現趕超,量子通信、超級計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移動支付、新能源汽車、高速鐵路、金融科技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的科技創新成果廣泛應用,為其他國家人民生產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

未來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更加凸顯。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穩健的中國經濟對世界越來越重要。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產業優化持續升級,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2018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6%,未來人口城鎮化水平將穩步提高,城鎮常住人口繼續增加,帶來基礎設施、地產、新零售、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娛樂等多個領域的廣泛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引擎。新產業新業態快速崛起,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鋰離子電池和集成電路分別增長66.2%、17.7%、12.9%和11.2%;信息服務業同比增速高達30.7%,移動遊戲、網絡購物、約車平台、旅遊平台、大數據云計算等子行業增速達30%-50%,每個子行業都誕生了一批獨角獸企業。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認為,到2040年,中國和世界其他經濟體彼此融合有望創造2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經濟價值,相當於全球經濟總量的15%-26%,世界其他經濟體和中國加強合作,將會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注4)

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發生結構性變化,深度融合在一起。經濟運行更穩定、增長質量更高、增長前景可期的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是長期利好(專欄6)。把中國經濟發展看作「威脅」和「挑戰」,試圖把中國擠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使中國與世界經濟「脫鈎」,既不可行,而且有害。

(二)全方位對外開放為各國分享「中國紅利」創造更多機會

中國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現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安全穩定的政治環境,數量龐大、需求升級的消費群體,素質全面、吃苦耐勞的勞動者,健全完善、周全周到的基礎設施,公平競爭和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為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產品、更多合作契機。中國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

中國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全球市場」。中國有近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市場規模全球最大。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多個領域的廣泛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引擎。中國消費空間和潛力巨大,消費升級態勢明顯,消費增速超過固定資產投資,消費梯度效應凸顯,消費對經濟貢獻越來越大(專欄7)。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報告認為,在汽車、酒類、手機等許多品類中,中國都是全球第一大市場,消費額約占全球消費總額的30%。(注5)龐大的消費需求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巨大市場。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中國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1.7億,每年大學畢業生有800多萬,人才紅利巨大。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給國外生產者、投資者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專欄8)。中國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定《外商投資法》,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持續放寬市場准入,着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健全與國際經貿規則接軌的創新保護體系,為廣大投資者和權利人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保護。聯合國貿發會議《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延續了下滑趨勢,規模較上年下降了13%,但中國實現了逆勢增長,繼續穩居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注6)2019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特別是高技術製造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幅較大,展現出對外資的強大吸引力。

更大規模「走出去」惠及更多國家。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更深更廣地開展全球貿易投資活動,為促進東道國經濟增長、擴大當地就業作貢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一項關於中國在非投資情況的調查報告表明,在埃塞俄比亞的中國企業建設工地和工廠,當地員工僱傭率在90%以上,中國企業為非洲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注7)預計未來5年,中國對外貨物貿易將達到25萬億美元。隨着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到國外投資,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赴國外留學、工作、旅遊。中國積極推動科學技術創新走向世界,使技術發展和創新不僅造福中國而且惠及世界,讓更多人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專欄9)。

開放應該是雙向的、互利的,而不應是單向的、一方受益的。互利雙向才能長遠持久。中國承諾持續擴大進口、放寬市場准入、改善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其他國家也應該擴大開放,採取相應舉措,努力改進自己的營商環境。只有各方相向而行,才能營造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發展環境,共同把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三)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中華民族歷來有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的情懷。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始終不忘回饋國際大家庭,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好公共產品。

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已經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倡議轉化為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專欄10)。2016年11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歡迎共建「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201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呼籲各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注8)「一帶一路」倡議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共享、共同繁榮、共同發展之路。

搭建多邊對話和合作平台。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主張國際上的事由各國商量着辦,積極搭建政治、經濟、安全、人文等領域多邊對話和合作平台。創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拉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多個全球和區域性多邊平台,推動多邊合作日益深入。主辦亞信上海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取得一系列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成果。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合作機構,為全球包容性發展貢獻越來越大的力量。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努力為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積極推動朝鮮半島、伊朗核、敘利亞、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致力於推動對話協商,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積極參與聯合國及其他多邊平台氣候治理進程,堅定支持並推動《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落實。積極推動落實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及安理會反恐決議,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不斷加強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網絡安全、極地、外空、海洋等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

積極開展對外援助。中國自身是發展中國家,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正在經受的貧困與苦難感同身受,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提供援助。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諾、互利共贏,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地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人員、智力等方面援助,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眾生活、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更大貢獻。

(四)中國發展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和借鑑

一個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並不容易。近代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艱辛探索,希望實現國富民強,但真正找到適合自身的道路、實現良好發展的並不多。一些國家盲目照搬或被迫引入西方模式,不僅沒有實現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反而陷入社會動亂、經濟危機、治理癱瘓,甚至發生無休止的內戰。

在幾十年艱辛探索中,中國始終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發展的成功,提振了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富民強的信心,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提供了經驗和借鑑。

照搬沒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中國發展的最大啟示,就是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既要借鑑別國經驗,更要立足本國實際,依據自己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決定。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各國可以相互學習借鑑發展經驗,但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一家說了算。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關鍵要看這條道路能不能解決本國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和現實性問題,能不能改善民生、增進福祉,能不能得到人民的贊成和擁護。

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是每個主權國家的權利。任何國家都不能將自己的模式強加於人,更無權強行顛覆他國政權和政治制度。中國尊重其他國家選擇的不同發展道路,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中國將通過深化自身實踐,不斷探索現代化建設規律、國家治理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各國加強治國理政交流,共享發展經驗,共同實現良政善治。

(五)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路子

歷史上確有國家因強成霸,但國強必霸不是歷史定律。用西方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評判中國,把西方一些國家的發展邏輯套用於中國,得出的結論必然荒謬失真。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外交辭令,不是權宜之計,不是戰略模糊,而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是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來源於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中華文明起源於內陸和農耕,是內斂、防禦的文明。5000多年的中華文化,蘊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近代以來,中國飽受列強欺凌,對戰爭和動盪帶來的苦難刻骨銘心,絕不會將曾經遭受的苦難強加給其他民族。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來源於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條件的認知。發展是中國的第一要務。70年來,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進一步發展同樣需要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實現更好發展,關鍵還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以發展促和平、以和平促發展。對外搞擴張、搞霸權,不符合中國利益,違背人民意願。積極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始終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國家意志。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來源於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當今世界,各國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大小強弱,只有在平等、互利、共贏基礎上參與國際合作,才能實現持續發展;反之,追逐霸權,窮兵黷武,只會消耗國力、走向衰亡。人類歷史上由於強國爭霸導致戰亂頻仍、生靈塗炭、人類文明遭受挫折甚至倒退,教訓慘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穩定不要混亂,是各國人民樸素而真實的共同願望。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符合歷史潮流,順應世界大勢。

中國有發展的權利,中國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作為歷史上曾經遭受欺凌、蒙受屈辱的大國,中國發展的目的是贏得尊嚴和安全,讓歷經苦難的人民過上好日子。在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中國自然而然地發展了、強大了,但不是想要威脅誰、挑戰誰、取代誰,更不是要在世界上稱王稱霸。中國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的命運由中國人民說了算。沒有任何人能夠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也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中國向前發展的步伐。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也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人利益為代價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國家不要指望中國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人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三、建設繁榮美好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成為影響世界和平穩定的突出因素。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讓人民過上安寧富足的生活,是各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夢想。

(一)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最近100多年來,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巨大的進步。21世紀以來,隨着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全球發展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國際力量對比日趨均衡,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更加深入,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大變局催生新的機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大變化,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力量對比。工業革命以來,西方世界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近幾十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歷史機遇,實現了快速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數據顯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2008年已經超過發達國家,到2018年占世界經濟比重達到59%(圖2)。當今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現代化發展模式更趨多元,國際治理體系向協同共治轉變,任何國家或者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求穩定、盼和平、謀發展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訴求。科學技術是引領大變局的革命性力量。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大量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人類社會處於生產力大發展大躍升的前夜。

大變局充滿風險和挑戰。大變局深刻複雜、變亂交織,各種新舊因素、力量、矛盾相互疊加碰撞,大國關係、國際秩序、地區安全、社會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國際局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突出,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越來越大,世界面臨重新陷入分裂甚至對抗的風險。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增速放緩,資本過度逐利導致貧富分化持續加大,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全球公共和私人債務高企,部分新興經濟體出現較大金融動盪,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專欄11)。國際安全形勢嚴峻複雜,國際戰略競爭日趨激烈,地區安全局勢持續緊張,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恐怖主義、網絡攻擊、氣候變化、生物安全、有組織犯罪、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聯動,嚴重威脅全球和地區安全。圍堵遏制、對抗威脅的冷戰思維沉渣泛起,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甚囂塵上,叢林法則、零和博弈找到新的土壤,嚴重侵蝕動搖戰後國際秩序基礎。一些西方國家治理陷入困境,民粹主義泛濫,逆全球化加劇。國際軍控和裁軍遭遇挫折,軍備競賽趨勢顯現,戰略平衡與穩定受到破壞,一些地區熱點問題矛盾持續激化、對抗不斷升級,戰爭幽靈若隱若現。信息化智能化迅猛發展,對人類生命的存在形式、活動方式、倫理道德等提出了不可忽視的挑戰。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面對困難和挑戰,希望和信心尤為重要。世界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日益增多,但求和平、謀發展的時代潮流不會改變;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但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不會改變;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遭遇逆流,但經濟全球化大勢不會改變;國際秩序之爭激烈複雜,但國際體系變革的方向不會改變。緊緊抓住並用好大變局帶來的歷史機遇,團結起來應對好各種危機和挑戰,人類社會就能實現新的發展和躍升,以嶄新姿態進入下一個百年。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怎麼了?人類怎麼辦?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當前治理難題和發展困境,人類社會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發展觀,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開闢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着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現實問題、實現人類社會和平永續發展,以天下大同為目標,秉持合作共贏理念,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闢出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發展新道路,為人類發展提供了新的選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涵豐富,體系完整。政治上,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安全上,倡導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經濟上,倡導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生態上,倡導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繼承人類社會發展優秀成果,揭示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和人類命運緊密相聯的客觀規律,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找到了人類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倡導每個國家必須遵循統一的價值標準,不是推進一種或少數文明的單方主張,也不是謀求在全球範圍內建設統一的行為體,更不是一種制度替代另一種制度、一種文明替代另一種文明,而是主張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明、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活動中目標一致、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從而促進人類社會整體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項充滿艱辛和曲折的事業,但是,用進步代替落後、用福祉消除災禍、用文明化解野蠻是歷史大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道義所在。世界各國應團結起來,凝聚起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三)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衝突對抗沒有贏家,和平合作沒有輸家。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歷史上追逐霸權、結盟對抗、以大欺小的國際關係,為世界帶來混亂甚至戰爭。當今世界不僅面臨發展困境,還面臨深刻的規則危機、信任危機、秩序危機。一些在長期國際實踐中形成且被各國普遍認同和遵守的規則規範和道德觀念被拋棄和踐踏,一些事關戰略穩定和全球福祉的國際條約和協定得不到履行甚至被撕毀和破壞。個別國家漠視國際公理,公然侵犯他國主權、干涉他國內政,動輒以大欺小、恃強凌弱。面對國際局勢的動盪不安,各國應遵守規則、增進信任、維護秩序,構建新型國際關係,走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使地球村成為共謀發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應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相互尊重,就是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各國應尊重彼此的政治制度,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彼此利益關切,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強權政治和霸凌主義。公平正義,就是各國應摒棄單純的物質主義取向和競爭至上法則,確保資源稟賦和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能夠獲得平等的發展權利和機會,縮小彼此發展差距;國家間交往應遵循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義利觀,實現自身獲益與國際貢獻的有機統一。合作共贏,就是各國應摒棄一味謀求自身更大相對利益的理念,糾正「贏者通吃」的過時做法,堅持以雙贏、多贏、共贏為目標,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各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在維護本國安全時尊重各國安全,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化衝突為合作。

大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關鍵因素。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大國之大,不在於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於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大國要以人類前途命運為要,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擔負更大責任,而不是依仗實力對地區和國際事務謀求壟斷。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成功的大國戰略必然是順應時代潮流和世界發展大勢,能夠為其他國家和人民所認同。大國之間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才能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大國要加強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當好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壓艙石。大國之間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通過溝通和協商以建設性方式處理矛盾和分歧。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盒子,出現矛盾和問題,要通過平等協商處理,以最大誠意和耐心,堅持對話解決。

(四)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契合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的時代潮流。歷史上的經濟全球化,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各國人民從中受益,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積存了不少問題和弊端,經濟全球化出現「回頭浪」。目前經濟全球化模式,難以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呼聲、體現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博弈,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專欄12);個別國家把內部治理問題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歸咎於其他國家,動輒採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破壞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消費鏈,導致現有國際貿易秩序紊亂甚至衝突,使全球經濟落入「衰退陷阱」。

經濟全球化出現一些問題並不可怕,不能因噎廢食,動輒「退群」「脫鈎」「築牆」,改革完善才有出路,必須在前進中解決問題。各國應攜起手來,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新型經濟全球化,應由世界上各個國家共同參與、共同主導;應繼續堅持和維護已經被實踐充分證明是正確有效的貿易自由化、多邊貿易體制等規則體制,並不斷創新、完善和發展;應消除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叢林法則與零和博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真正實現民主、平等、公正、合理;應有利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

當前正在發生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將對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深刻影響,既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帶來新的嚴峻挑戰。各國應立即行動起來,以全人類命運與共的視野和遠見,共同構建新的全球治理架構。要探索建立相關規則和標準,既有利於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又堅守人類安全底線。要平衡照顧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利益,不能僅以發達國家、個別國家的安全、標準要求全世界。要尊重各國主權,不搞技術霸權、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從事、不縱容、不保護危害他國安全的技術活動。要堅持多邊主義,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廣泛開展對話合作,構建和平安全、民主透明、包容普惠的技術規則體系和國際合作新框架。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技術創新在法治軌道和公認的國際準則基礎上運行,由人類主導、為人類服務、符合人類價值觀。

(五)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符合絕大多數國家利益,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為謀求一己之私,粗暴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將會把世界推入混亂無序甚至對抗衝突的危險境地。權力如果橫行霸道,正義就會消磨殆盡。國際社會應堅定地團結起來,堅決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決維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和法治規範,堅決維護國際公平和正義。

聯合國在當代全球治理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聯合國憲章》是維護國際體系穩定、規範國家間行為的重要基石。當今世界發生的各種對抗和不公,不是因為《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過時了,恰恰是由於這些宗旨和原則未能得到有效履行。維護聯合國的權威與作用,就是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和各國合法利益,就是維護全人類的美好未來。各國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為推動全球貿易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採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不符合市場規律,不符合國際規則,與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背道而馳,導致國際貿易萎縮,甚至可能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各國應攜起手來,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地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捍衛世界貿易組織核心地位和基本原則,維護自由、開放、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發展中成員合法權益和發展空間,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核安全公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國際公約,基於各方共識形成,符合世界各國利益,各締約方都應嚴格履行,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隨意「退群」「退約」,既違反契約精神,也違背國際道義。遵守規則必須是公平的、雙向的,不能採取「實用主義」「雙重標準」,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

(六)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文明是人類社會的基本標誌,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交流互鑒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要求。幾千年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交流史。世界是在人類各種文明的交流交融中走到今天的。人類社會越發展,越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增進相互了解,促進民心相通。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戰,邁向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秉持平等、多樣、包容、開放的文明觀。文明是多彩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文明是平等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文明是包容的,人類創造的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人為地製造文明衝突,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只能加劇文明間的隔閡,使世界陷入分裂與對抗。

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各國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摒棄傲慢與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既讓本國文明生機盎然,也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應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努力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積極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應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不斷吸納時代精華,用創新為文明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四、中國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和平發展、繁榮穩定離不開中國。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始終把自身發展置於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緊密相連,始終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讓國家更富強、人民更幸福,為複雜多變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這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大貢獻。

新時代的中國,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繼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向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堅定前行。

中國始終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增強發展新動力。堅持科技普惠,深化國際合作,同各國共享科技發展成果,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世界人民。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始終是中國發展的最大目標。中國將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絕對貧困,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好為人民共享,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新貢獻。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中國軍隊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堅定捍衛者。新時代的中國國防,始終不渝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努力建設同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中國軍隊忠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大國軍隊國際責任,全面推進新時代國際軍事合作,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貢獻。

(二)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一些國家越來越富,另一些國家越來越窮,世界不可能長久太平、持久繁榮。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上好日子,也希望其他國家人民過上好日子。中國將與各國加強互利合作,促進交流互鑒,彌合發展鴻溝,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共同發展之路。

堅持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中國將在推動自身創新發展的同時,加強與各國交流合作,開闢經濟增長新源泉,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中國將進一步加強與各國宏觀政策協調聯動和發展戰略規劃對接,優勢互補,相互借力,放大正面外溢效應,減少負面外部影響。中國將推動更具包容性的開放合作,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兼顧自身利益和他國利益,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再平衡,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民眾。中國歡迎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幫助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共享經濟全球化紅利。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台,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船」和「橋」。中國將同有關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把「一帶一路」共同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世界各國創造發展機遇,讓更多民眾共享美好生活。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不針對誰也不排除誰;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不是這樣那樣的所謂「陷阱」,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只要各國願意參與,中國都歡迎。

促進全球減貧與發展事業。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實現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前徹底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需要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中國主張加快全球減貧進程,發達國家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援助,發展中國家要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一步加強國際減貧發展合作,支持聯合國、世界銀行等繼續在國際減貧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係。中國始終關注和幫助生活在飢餓和貧困中的有關國家的人民,通過對外援助、減免債務、增加進口、擴大投資等措施,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在扶貧減貧、疫病防控、難民救助等全球議題上繼續貢獻智慧和力量,讓共同發展的陽光衝破貧困落後的陰霾、照亮共享繁榮的未來。

(三)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堅定支持者。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主動作為,加強引導,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中國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更廣泛的互利共贏,以實際行動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

堅決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中國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深化與各國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經濟貿易穩定和發展。對於國際經貿往來中的問題,中國主張依照世貿組織規則,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向而行、誠信為本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以貿易戰相威脅,不斷加征關稅的做法無益於問題解決。中國是一個成熟的經濟體,工業體系完備、產業鏈條完整、市場空間廣闊、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絕不會被貿易戰打垮削弱。中國有信心有能力迎難而上、化危為機,開拓一片新天地。

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中國是在開放條件下發展起來的,未來中國實現更好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已經推出並將繼續實施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引進來」「走出去」並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國將以更低的關稅水平、更短的負面清單、更便利的市場准入、更透明的市場規則、更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打造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為全球創造更多增長機遇、轉型機遇、創新機遇。中國歡迎更多外國人士來華學習、工作、旅遊。中國將加大「走出去」力度,鼓勵更多企業、機構到海外投資興業,加強經貿、人文等各領域交流合作,搭建互利共贏合作新平台。中國將繼續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中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增長創造新需求、注入新動力。

加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將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建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推動早日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中歐投資協定等談判進程。推動亞太自貿區和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支持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讓經濟全球化的動力更加強勁。

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豐富了全球貿易的貨幣結算方式,促進了全球貨幣體系多元化。人民幣國際化,目的不是改變現有全球貨幣體系,而是對國際貨幣體系的補充和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尊重市場需求、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是一個市場驅動的過程。在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穩妥有序推動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的同時,中國將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金融標準和國際化水平,更好實現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利益融合,使世界金融市場更加穩定。

(四)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拓展夥伴關係是中國堅持的重要方向。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中國繼續弘揚夥伴精神,沿着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堅定前行,努力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中國秉持正確義利觀,不斷擴大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不斷提升夥伴關係的含金量,不斷拓展全球朋友圈。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未來。美國應以理性思維、發展眼光看待兩國關係,中國無意挑戰美國,也不想取代美國;美國無法左右中國,更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遏制打壓別國、對外轉嫁國內矛盾並不能使美國保持強大。美國應拋棄冷戰思維,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中國,正確認識世界。適應別國發展強大,與外部世界和諧相處,才是大國常存之道。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發生嚴重戰略誤判,就可能使衝突和對抗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中國願同美國一道努力,切實肩負起大國擔當,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不斷增進兩國和世界人民福祉。

中俄互為最大鄰國,兩國攜手走過70年,歷經國際風雲考驗,樹立了新型國際關係典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成熟、穩定、牢固,互信程度最高、協作水平最高、戰略價值最高。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新定位,為兩國關係標註了新的未來。中俄關係始終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優先方向。中國將進一步深化中俄友好,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核心利益,在重大問題上緊密協作,在發展戰略上加強對接,推動兩國關係向着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不斷邁進,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擔當壓艙石和穩定器。中俄緊緊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多一分安全、多一分穩定。

歐洲是當今世界重要一極,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中國致力於推進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建設,將中歐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結合起來,提升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全球影響力。中國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堅定支持歐盟團結和壯大,支持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中歐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攜手維護多邊主義,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因素。

中國視周邊為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始終將周邊置於對外交往的首要位置,以促進周邊和平、穩定、發展為己任。中國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繼續與周邊國家增進互信互助,推進互聯互通,深化互利合作,維護和平安寧,讓中國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周邊,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匯聚力量,始終做周邊區域合作引領者、地區和平發展守望者。

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中國和平發展的同路人。中國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不斷深化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中阿戰略夥伴關係,為南南合作注入新動力,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五)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永恆追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目標。當今世界,公平正義還遠遠沒有實現。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必須由各國共同商量着辦。中國將繼續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與各國一道共同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

堅持多邊主義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訴求。在各國利益深度融合、命運休戚與共的今天,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是大勢所趨,「誰強誰說了算」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同各國一道,堅守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對國家間的矛盾和分歧,中國始終倡導有事好商量,依託多邊框架和平台,加強溝通協調,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擴大共識,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中國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堅決反對「築牆」「拆台」「退群」等單邊行為。中國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電信聯盟、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在全球治理中更好發揮作用。

維護公平正義是中國處理國際問題的基本準則。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他國內政。中國絕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也絕不允許任何人把他們的意志強加於中國人民。中國不會幹涉任何國家內政,也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任何勢力干涉和插手中國內部事務。中國始終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反對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反對唯我獨尊的霸權思維和強權政治,推動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承擔更多國際責任,與各國共同維護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在世界和地區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繼續倡導並踐行「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強加於人;堅持客觀公道,反對謀取私利;堅持政治解決,反對使用武力」的原則,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公正判斷,勸和促談,維穩防亂,不拉偏架,不謀私利,為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安寧發揮建設性作用。

(六)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實現共商共建共享,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期待。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堅持權利和義務相平衡,不僅看到中國發展對世界的要求,也看到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作為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目的不是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創新完善。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中國主張,什麼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中國將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加強與各方協調,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更好地體現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人類共同價值,更好地反映國際格局的變化,更加平衡地反映整個國際社會的意願。

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進行改革,推動聯合國在思想理念、機構設置、運行模式等方面更好適應全球治理的新要求,更好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的職責,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積極支持世界貿易組織在公平公正基礎上進行必要改革,主張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要維護世貿組織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特別是維護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和政策空間,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完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使全球貿易更加規範、便利、開放,為建設包容和開放的世界經濟發揮更大作用。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網絡安全、能源資源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中國積極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份額與治理改革,切實反映國際格局的變化;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作用,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更大貢獻;積極推動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取得新進展,使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做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引領者和推動者;積極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行穩致遠,在國際平台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及時總結國家治理的成功實踐和經驗,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結束語

回首波瀾壯闊的70年,中國人民為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不會驕傲自滿、止步不前。新時代的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不會改變,與其他國家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決心不會改變,與世界攜手同行的決心不會改變。未來之中國,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

當今世界,既充滿機遇和希望,也存在變數和挑戰,世界各國的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相連。每個國家都和世界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只要目標一致、團結起來,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就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注1)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民生福祉與經濟增長的平衡互進:2018年可持續經濟發展評估報告》,2018年9月。

(注2)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與世界:理解變化中的經濟聯繫》,2019年7月。

(注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GII),2019年7月。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注4)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與世界:理解變化中的經濟聯繫》,2019年7月。

(注5)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與世界:理解變化中的經濟聯繫》,2019年7月。

(注6)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9),2019年6月。

(注7)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非洲工業發展、建築業和就業研究項目(Industrial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and Employment In Africa),2019年7月。

(注8)世界銀行:《「一帶一路」經濟學:交通走廊發展機遇與風險》(Belt and Road Economics: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Transport Corridors),2019年6月。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10 22:09:24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頭像
2024-06-15 06:06:08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6-10 13:06:12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4-02-21 00:02:05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