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看哭父母:周冬雨、易烊千璽相惜相守的原因竟是這個

情感導師 846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近期看了《少年的你》。

一開始還在電影院裡頭跟朋友玩鬧,期待也不高,看完後,眼睛都哭紅了。

沒錯,這就是我們所經歷過的高考,這就是我們的青春。堆積成山的書和試卷,密密麻麻的成績單,老師一遍又一遍恨鐵不成鋼地說教,整個教室靜悄悄埋頭做題的壓抑感。沒有墮胎和浪漫愛情故事。沒有自帶光環、為人矚目的校花、校草。

只有真真切切的三個字,熬過去。

《少年的你》看哭父母:周冬雨、易烊千璽相惜相守的原因竟是這個

為什麼看電影的時候會哭?因為面對校園欺凌,遭遇一次次的無助和痛苦,主人公陳念(周冬雨飾演)和劉北山(小名小北,易烊千璽飾演)有幸攜手,相互守護。當一切苦痛過去,身上或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醜陋疤痕,但是那份溫柔守護卻可以在往後的歲月中一點點地療愈受傷的心。

可惜,並不是每個陳念都能夠遇到小北。也不是每一個小北,遇到的都是陳念。更多的孩子,活成了孤獨甚至絕望的胡小蝶。

電影開頭沒多久,胡小蝶因為不堪霸凌而自殺。自殺前,她跟陳念說:

你們看不見嗎?你們為什麼沒有人幫我?

她就那樣直勾勾地對着鏡頭問出這些話。這不止是對陳念的拷問,更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拷問。

在胡小蝶死後,跟警方吐露實情的周冬雨很快成為了下一個霸凌者。她不是沒有求助過。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鏡頭,是周冬雨給媽媽打電話,幾次想要哭卻又忍住了眼淚,幾次想要求助卻沒能開口。

身為一個母親,最讓我心疼的就在這裡。

當一個孩子遭遇那麼大的痛苦和恐懼,到底是什麼讓她無法開口求助?在校園霸凌中,父母的養育方式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這是每一個父母都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們今天想要探討的話題。

02

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表明,美國中學生在校園被霸凌比例在1/5左右。

澳大利亞,僅公立學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園欺凌就有60多起。

中國雖然並不是校園霸凌最嚴重的國家,但比例也不低。此前發布的《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中部地區校園欺凌行為所占比例最高,達到了46.23%。

我少年時期也曾遭遇過欺凌。

沒有打罵,沒有身體上的攻擊,只是同一個宿舍的所有女生,突然就全部不理我了。我被隔絕了。集體宿舍氣氛壓抑,所有人看向我的眼神都麻木陰冷。

假如身上有傷,我至少還能還擊。然而被孤立的痛苦卻是模糊不清的。你的敵人是每一個人,又誰也不是。你的痛苦和絕望漫無邊際。

就那樣一天天地熬,熬到終於畢業,徹徹底底地離開那間宿舍。

若干年後,一個同宿舍的女孩跟我聯繫上了,她告訴我,你知道當初大家為什麼都不理你嗎?那是XXX發起的,因為你學習好,又太高傲。

聽完她的話,我的眼淚刷地往下淌。所有的委屈、憤怒、悲傷和無力感,重新又洶湧而來。我才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那個陰影仍然在。

至今我抗拒人群,朋友極少,未參加過一次中學同學聚會。

正因為自己了解被霸凌的痛苦,所以後來當我的孩子回家告訴我,有同學如何欺負他的時候,我都會第一時間選擇站在他的身邊,相信他,守護他。

我絕對不會說出那句很多大人常說的話:為什麼他們就欺負你,而不欺負別人?因為這就是我當初跟父母求助時,我父母親口對我說的話。

這句話可怕在於,它默認這個世界所有行為都是公平、公正的。在這樣一個世界中,人們所得即應得。只要你怎樣怎樣,就不會遭遇某種不幸。你遭遇了那樣的不幸,一定是因為你哪裡哪裡不好。

多可笑的謬論!欺凌的事實已發生,遭受指責的卻是被欺凌的人,這隻模糊和轉移了事情的真相,甚至助長了欺凌的不良風氣。

03

《少年的你》中,有這樣的一個鏡頭。審訊的女警官大着肚子,陳念看向她,問:

如果世界是這樣子的,你會忍心讓孩子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嗎?

台詞真的很戳心。

我也是一個母親,我不忍讓我的孩子活在一個黑白顛倒、好歹不分的世界裡。

雖然不是每一個陳念,都會遇上守護她的劉北山,但是每一個父母,都可以成為孩子無助之時的那個溫暖港灣和最後的庇護所。

當我們的孩子(疑似)被欺凌,父母如何回應更合適呢?

孩子第一次遇到霸凌,父母絕對不能含糊。去年因被欺凌而自殺的廣西北海初一女孩,大家還記得嗎?

(女孩留下的遺書)

她最初被欺負的時候,告訴過父母,「跟同學不睦」、「被欺負」,可是,她的父母勸導她:「要放寬心態去面對」。這樣消極、隱忍的方式,為這個女孩後來頻繁被欺凌埋下了直接的隱患。

事實上,當孩子第一次遇到欺凌時,父母絕不能含糊帶過!凡事都有個第一次效應,處理第一次的態度會深刻影響孩子以後面對這樣事物的心態。

第一次如果父母漫不經心地讓孩子忍讓一下,也許就會把孩子推向經常遭遇欺凌的深淵。很多因為校園欺凌而走向深重悲劇,甚至送命的,往往不是一次就能產生這樣惡果的,它有個不斷的升級過程,所以第一次遭遇欺凌就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真的真的非常重要。

我們這裡說的去解決問題,不是鼓動大家去通過暴力方式「欺負」回去,而是充分傾聽孩子訴說,詢問孩子的想法,然後以實際行動去給以孩子支持,包括去跟對方家長、班級老師溝通搞清楚事情原委,班級範圍內得不到合理解釋的話,完全可以向上一級繼續尋求幫助和說法。

父母為了守護孩子而所做這一番努力非常重要。當父母能夠在保有理智的前提下,重視孩子的情緒感受,去陪孩子直面問題,孩子就能夠在父母這樣的努力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被重視感,他內心可能經歷的那些陰影更容易因此而消散。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從父母身上學到「沒事不找事,遇事不怕事」的可貴勇氣,這樣的品質,必然會讓我們的孩子將來受用一生。

積木育兒提示您:尊重孩子,多給他們說「不」的空間。我在學心理學的時候,認識一個朋友。她曾經是一個霸凌他人的孩子。不過,同時她也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兒童,生命早期寄人籬下,心理上動盪不安。難得的是她有覺察,學了心理學,並且坦誠回顧了自己的過去。

她曾經這樣說,就是因為年幼的時候受過太多的慢性創傷,感受太多挫敗,沒有其他渠道疏解,就會忍不住發泄到比自己更弱的孩子身上。

她期望通過霸凌他人,去一再地確認,自己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弱小無助的小孩子了,不再敏感、脆弱,而是要去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強大。

與此同時,他們的霸凌對象,那些顯得柔弱無助的被霸凌者,假如逆來順受,則會激發霸凌者更強烈的恨意。那份恨意的潛台詞是:你為什麼不反抗,你怎麼這麼沒用!

從潛意識角度講,他們其實是在憎恨自己無法反抗現實的事實。

所以,積木育兒提示您:假如被霸凌者能夠在第一時間,越早越好地去反抗欺凌,那些小霸王反而會感覺更好。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能夠敢於第一時間有力地反抗欺凌呢?是那些曾經被允許對強權說「不」的孩子,是那些打小就可以去拒絕大人、個人意願更多被尊重的孩子。

最怕父母在孩子面前掌控欲過強、過度強調孩子聽話、順服。

積木育兒提示您: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霸凌不求助、不反抗,哪怕你強調一千遍打回去,他們也打不出手?因為他們從很小的時候起,心中就內化了一個被(強有力的大人)欺負的形象。他們很早就對自己可以說「不」、可以反抗這件事失去信心了。

他們會覺得,忍一忍,也就扛過去了。

這是這些孩子最讓人心疼的地方。

積木育兒提示您:儘可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愛霸凌者往往不是無緣無故就去欺凌隨便一個人的。他們瞄準一個目標,是有一個過程的。

有心理學家說過,這些霸凌者通常會很擅長分辨出不合群的孩子,或者因為抑鬱、心理健康疾病、殘疾或身高體重異常等受到孤立的孩子。

原因也很好理解。因為他們本身心底里就住着一個特別低價值感、特別自卑和怯懦的形象,所以他們在尋找霸凌對象的時候,更像是在尋找同類。

找到欺凌目標後,他們接下來做的一件事,是瞅准那些挑選出的「軟柿子」,先欺負一下試試,如果不反抗或者欺負完了也沒有什麼後果,那就留着以後慢慢再欺負。

所以,假如父母能夠按照我們前面建議的,第一時間去給到孩子支持和幫助,就能夠有效避免後續更多、更過分的欺凌。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夠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跟孩子保持一個好的親子關係;在家庭內部,在生活中,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會理解你、支持你、幫助你、愛你。

這個理解、支持和幫助,不是有人打了孩子了父母就出現了,而是日常親子相處的過程中,比如孩子學習遇到困難了父母能否看到他的難處而不是一味向他提要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能否理解和支持他的個人意願,而不是一味打壓;孩子有心事了父母能否放低姿態去耐心地陪伴、聆聽,去施以援手,而不是認定孩子不懂事,有問題,或者無理取鬧。

就是在跟父母的點滴互動中,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才一點點得以構建,他們的內心力量才一點點變得更加強大。這樣的孩子,哪怕他們遭遇欺凌,也能夠掌握有真正的自保與還擊的力量,必要時候他們也更加敢於去尋求大人的幫助。

積木育兒提示您:如今社會,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未成年人犯罪也越來越多,要如何幫助我們的小小少年,去面對這殘酷的世界,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的課題。

願整個社會都肩負起守衛孩子的責任,願所有父母都能夠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靠山。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09-10 20:09:07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頭像
2023-09-10 12:09:03

求助

頭像
2023-07-06 20:07:36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