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Z世代」不再為婚戀徘徊?既要尊重個體自由選擇,也要創造「婚戀友好」環境

情感導師 818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00後』結婚了!」國慶假期里,這樣的「喜報」在朋友圈形成了熱點。

「00後」屬於典型的「Z世代」,「Z世代」指的是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也是未來10年結婚的「主力軍」。其實「Z時代」結婚本身並不奇怪,之所以形成關注熱點,在於大家普遍認為,一方面身邊年輕人「成熟」越來越早,另一方面卻又越來越不願意結婚,甚至是戀愛。相關調查也驗證了這一現狀。根據共青團中央課題組針對18-26歲未婚城市青年的調查顯示,「Z世代」婚戀意願明顯降低,不願結婚的人占比更多了。

作為「互聯網一代」,「Z世代」年輕人在面對婚戀時到底因何徘徊?我們在關注青年人婚戀態度變化的同時,又該如何給他們創造更好更自由的婚戀環境?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想結就結」,「Z時代」婚戀態度更自由

如何讓「Z世代」不再為婚戀徘徊?既要尊重個體自由選擇,也要創造「婚戀友好」環境

「要不是因為疫情,我倆8月就結了。」10月5日,1996年出生的南京姑娘李小雨在南京華泰萬麗酒店「補」上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婚禮。9月30日那天,作為新人代表,她和老公還一起到雨花台,參與了百名新人向革命烈士獻花的活動。

「我倆畢業之後認識的,年齡相仿,沒事兒一起探店、打遊戲、看電影,相處特別融洽。我們雙方的爸媽也很支持,他們玩得也很好。我老公雖然是連雲港人,但單位在南京。走入婚姻,對我們兩人和兩個家庭來說都非常自然。」李小雨說。

婚戀觀更開放自由,是「Z世代」的普遍特點。平常人分幾步走、花幾年時間完成的事,1998年出生的蘇州姑娘夏小媛,一次性「搞定」,成了同學們眼中的「人生贏家」。早在2019年,還在讀大三、剛到法定婚齡的夏小媛,就和比自己大6歲的先生領了結婚證,答辯時已經是「寶媽」。談起自己的戀愛和結婚生娃,她直言「並非衝動」,「就是不想錯過眼前心動的人」。

當然,也有「迫不得已」結婚的,但卻不是因為「爸媽催婚」。今年5月,26歲的「新南京人」李純和初中時就認識的男友領取了結婚證。「如果不是因為夫妻一起買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更多,可能會過兩年再領證。」李純笑着說,雖然夫妻倆都覺得「沒玩夠、結婚有點早」,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結就結了」。

「與很多人的認識不同,現在的95後已經成為了婚戀市場的『主力軍』。」蘇緣紅娘幸福學院院長熊勇告訴記者,目前在他們機構登記在冊希望尋找另一半的95後達到了600餘人,有60%-70%是自主前來登記。在他看來,現在95後接受能力也比較強,並不排斥通過婚戀機構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不僅如此,95後的家長們對子女婚戀的態度較以前也更加開明和務實,而且普遍對物質條件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這也讓孩子們自身的婚戀觀變得更自主。

「憂婚族」「懶婚族」「緩婚族」也不在少數

採訪中記者發現,也正是因為婚戀觀更自主、社會更包容,「Z世代」中逐漸出現了一批「憂婚族」「懶婚族」「不婚族」「緩婚族」,而且為數不少。

1995年出生的韓靜一直是長輩們眼中的「乖乖女」。重點本科畢業後,她隨即通過了某國企的入職考試。在大家看來,個人素質和條件都不錯的她應該很快就能結識到不錯的男友,戀愛結婚。但和大家期待的不同,她的婚戀「進度條」卻停滯不前了。

「基本上每個周末都報了班,平時下班後因為工作比較累,最大的放鬆就是自己追追劇,偶爾和小姐妹約個飯。」在韓靜看來,自己目前的生活過得非常充實,戀愛在自己的生活中「優先級」並不是最靠前的,結婚也不是她目前生活中的「必選項」,特別是一想到結婚後要面對那麼繁雜的生活,就覺得暫時還是「不要了」。

採訪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將「婚」與「戀」當成「不相關」的兩件事,持「戀愛可以、結婚不行」態度的人不在少數,出現了個性瀟灑的「緩婚族」或是「不婚族」。戴琪是鹽城人,和男朋友戀愛已經快3年,一直是異地戀的狀態。最近她打算調動工作到男朋友所在的成都。雖然戀愛關係很穩定,也都見過彼此的父母,但戴琪直言自己並沒有結婚的打算。「至少近兩年沒有,馬上要搬去同一個城市生活同居,和結婚有什麼不同?」

「佛系」看淡的「懶婚族」也變得越來越多。「我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間往返,兩點一線。周末休息時間習慣宅在家裡。」1997年出生的連雲港人王斌身材高大、五官清秀、談吐大方,是很受女生歡迎的類型,工作兩年來卻一直單身。王斌說自己很像《低欲望社會》這本書里描寫的狀態:「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吃飽就行,無所謂吃什麼;公交、地鐵、共享單車都能方便出行,何必買車;單身有單身的滋味,緣分來了我也不排斥,都行。」

從採訪中不難發現,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提升了青年個體的主體性和獨立性,互聯網蓬勃發展增強了青年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話語權,「結婚生子」不再被所有人視為人生必經的歷程。專家表示,這些「不婚青年」的出現,也表現出年輕人對待婚姻「祛魅」的態度。如果婚姻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或者影響到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就不願意接受和選擇婚姻。

看似「為愛徘徊」,實則「被迫單身」

聯合國有關部門發布的世界婚姻數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20-29歲處於婚姻狀態的人群比例為69.2%,將比2013年下降8個百分點。那麼,除了主觀原因,又有什麼客觀因素讓「Z世代」婚戀意願變低了?

名仕佳人婚戀機構紅娘總監余登慧長期從事「紅娘」工作。在她看來,很多年輕人不願結婚的原因,還是在婚戀成本,「戀不起、結不起、養不起「。價格高企的婚房、天價彩禮、奢侈的婚禮等,都讓年輕人對結婚「望而生畏」。特別是,「Z世代」是互聯網一代,海量的、碎片的對於婚戀的負面信息,容易使這代人形成對婚戀的非理性、災難化的刻板印象,進而出現「恐婚」。

比如,採訪中,很多年輕女性不想結婚的原因,是「不想生孩子」。無論時代觀念怎麼變遷,「結婚和生子」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概念中還是一體化的。記者翻看相關調研資料發現,年輕女性恐婚的占比也一直大於男性。

專家指出,很多青年人表示「自己內向,不願意交際」,很多時候並非「不願意」,而的確是「不能」。

「現在在我們這裡登記的95後適婚青年,大多擁有高等學歷,家裡條件和自身條件也都不錯,主要是因為工作或自身性格原因,接觸的範圍比較單一,沒有更多的選擇。」熊勇說,現代生活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一方面,不少年輕人人際交往圈子較小,另一方面,作為「互聯網一代」的他們,使用網絡就能滿足大部分社交需求,逐步喪失現實社交能力,看似是「累覺不愛」,實則是「被迫單身」。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郭蘇皖注意到,一部分年輕人不牴觸婚姻,但在親密關係中顯得非常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進入婚戀狀態,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原生家庭的「婚戀示範」和「婚戀教育」不夠。她發現來諮詢的很多年輕夫妻,分住在各自父母家,把「我爸媽」「你爸媽」掛在嘴邊,沒有共同家庭的概念,從思維上就沒有形成共同體,也是影響婚姻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

打破桎梏,讓年輕人「能戀、想婚、敢婚」

那麼,在充分尊重「Z時代」婚戀選擇的同時,如何創造「能戀、想婚、敢婚」的環境呢?

目前,社會的快速發展與婚戀觀念的轉換存在實際「脫節」。知名電視劇製片人黃瀾認為,傳統社會觀念對婚姻形式賦予了太多「規範」,比如「一輩子就一個人」等,這就讓婚姻變成一種桎梏,只會加劇年輕人對婚姻的恐懼和排斥。她呼籲,充分尊重婚姻中個體的感受。「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黃瀾說,對於婚戀問題,不能過分強求,要讓年輕人自身感受到戀愛和婚姻的美好,就會自願選擇戀愛和婚姻。

這就需要普及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發力的體系化的婚戀教育,比如,應把婚戀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用系統性的教育消解互聯網碎片化認知,校正關於婚姻生育的非理性觀念和災難化思維。

「家庭要發揮情感港灣的作用,增強青少年關於婚戀的正向經驗,培養、引導想結婚的年輕人有更多的家庭責任感。」郭蘇皖表示,作為家長,應從小給孩子一些情感教育,讓他們學會表達關懷和親昵的情感。此外,家長也不要過多干涉孩子,否則容易適得其反。

2017年成立的南京市馨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一直在雨花台區婚姻登記處進行現場婚姻輔導工作,這家社會公益組織創始人、婚姻諮詢師岳勁蕾認為,要讓「Z世代」們勇敢追愛,就要多為他們提供與異性接觸的機會,在這方面,單位工會、共青團組織可積極組織青年交友聯誼活動,豐富青年的休閒文化生活。各地團組織可以通過整合婚姻介紹、心理機構等社會資源,集中發布一批項目,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可信度高的交友和婚戀服務。

專家呼籲,各界要共同構建婚戀友好型社會。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文明簡約的「新婚俗」,讓戀愛婚姻擺脫功利化色彩和不良習俗的裹挾,建立健全婚戀平台,防止販賣焦慮,讓青年擺脫「沒房的人沒資格談戀愛」等內外壓力。比如,政府部門加強以「婚戀友好」為宗旨的制度設計,制定針對適婚青年的公共性租房和購房優惠政策,並以生育配套政策和服務為保障,提供「買得起」「買得到」的普惠托育服務,為更多「Z世代」們,創造最好的婚戀環境。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方思偉 王靜 蔣明睿 陳明慧 楊昉 付奇

實習生 王鯤鵬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8 20:08:46

情感方面有問題,真的是要找專業的諮詢機構

頭像
2024-03-25 15:03:00

求助

頭像
2024-01-19 02:01:17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2-02 07:12:39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