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多半拼的是被動收入

情感導師 673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本文共計6326字,被動收入。

這是智遠的第090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你需要的不是短期的兼職

而是長期的發展和被動式的收入模型」。

去年過年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去逛某會員制的線下超市,我們看着其他人推車上都裝的滿滿的,再看自己,手裡一眼就可以算出來總價的商品。

人生下半場,多半拼的是被動收入

朋友說了一句:這一推車的商品怎麼也得4-5K,逛一逛超市都是千元起步,這工資得多少錢一個月?

他感嘆了一句:能在超市這麼買東西的人,大多應該都有自己的被動收入吧,聽了這句話之後,就一直在我的腦中迴蕩。

不得不說,我想起了流行在網絡的那句話,「打工只能夠養活自己的生活」,副業才是自己長久投入發展重要的一個使命」,如果你有很好的機會讓自己的主業有一個更上一層樓,那也是不錯的選擇」。

01.關於「收入與財商」。

被動收入建立的時間,決定了自己的財商和命運,沒有被動收入,在後半生將會陷入「較大時間投入換取酬勞」的負循環當中。

國外把收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動收入,被動收入,組合收入。

主動收入:顧名思義就是「自己通過勞動,打工,用時間換來的金錢」,比如剛畢業,從實力到創業的這段旅程,就屬於主動收入。

企業買斷我們的時間,用自己的技能,每天8-10個小時投入來換取勞動的酬勞,如果是銷售類崗,通過一定的業績,再拿到相關的獎金等,本質屬於「穩定性增加財富的一種手段」。

生活中最常見的主動收入方式就是去工作,「去打工」,公司按照月薪或者底薪+提成的方式按月發放工資。

這一類型的特點是一旦你不幹了,就斷掉了自己的收入來源,當然也意味着,只要你做的越多,收入才會增加。

被動收入:當自己有了一定的財富,通過投資,建立管道,開始僱傭別人,買斷別人的時間為自己工作,而自己只需要投入一點點的時間去做相關的管理,維護,就能帶來的收益。

組合收入:

一個人上班加上兼職,加上自己投資奶茶店,加上炒股,加上基金等等綜合的睡後收入,多個管道的收入組成部分就叫做組合收入。

很多人的被動組合收入前期都來自於生活的技能和工作提供的場景和內容。

比如一個碼農+寫作能力的能力,如果一旦堅持下來長期的內容產出,得到的便是知識體系的梳理,文章的閱讀量,讀者的好感度,帶來的人氣和流量,建立自循環的變現渠道,最後不斷的正向循環擴張。

(配圖僅供閱讀體驗)

《富爸爸》提高你的財商:這本書智遠一定要和你推薦,我是在三年之前看的,截止到現在,一直沒有堅持看完,今天再次拿起來重溫,不得不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如果你現在看,可能會覺得有些像成功學和雞湯的性質,但也不像,但是書中有兩個概念比較日久彌新,第一個就是「被動收入」,第二個就是「資產」。

什麼是資產?資產就是持續的給自己帶來現金流的東西,這個東西能夠持續的把自己的錢放進口袋中,負債就是相反的,把自己的錢持續的逃出去。

比如自己買了一套房,這套房子賣了幾個月就可以給自己帶來可觀的租金,那麼房子就屬於資產了。再比如你買了一個好公司的股票,他能給你每年持續分紅,這也是資產。

在這本書中,這幾個概念是互相關聯的,如果自己看原版,會被當中的一些關鍵詞給弄的「繞腦」。

任何的被動收入和資產,都有一定的折現率,還有選擇成本包含其中,任何一個選擇,都同時意味着放棄了另一個選擇。

自己在買入股票,或者投資一套商業房作為出租,能不能變為資產在購買之前其實已經決定了,這當中包含了安全邊際成本的概念,這種選擇才是創造資產和被動收入最大的一個難點,需要強大的選擇能力。

我為什麼說他是雞湯呢?因為這本書只會和你講一些觀點,而無法賦能做一些選擇的能力。

就好比自己家樓下書店裡賣的一本數學邏輯的書一樣,再好的輔導書,也無法給予一個庸才強大的數學能力,即使道理講的再好也沒有用,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變化的。

這本書又不像雞湯的原因是,可以讓一些不懂得資產和被動收入這兩個概念的人學習,一旦學會了能夠運用,就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資產和被動收入。

如果你想要入門學習被動收入,增加自己的財商,那麼這本書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在現金流,渠道管理,資產,等各方面都會給到我們不同的啟發。

02.先謀生,把「基礎工作」打牢。

如果自己的出身不是「豪華頂級配置」,智遠不建議你在年輕的時候就思考「被動收入」,然後去建立自己「被動收入」的渠道。

儘管我也很年輕,而我認為30歲之前應該做好本份的工作,讓自己的思考和行為舉止更加的成熟才是最重要的,詳細的和你分析下中間的時間邊際成本投入。

什麼是工作:我打開了知乎,給予我了很多種不同的定義和說法,比如:「工作是學習的機會,鍛煉自己的過程,培養能力的手段,也是養家糊口和生存發展的必需品」。

一個人不可以沒有工作,要積極工作,好好珍惜工作,把工作當成生命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在不喜歡的工作面前,自己就是為了「謀生」,「換取財務」,在喜歡的工作面前,那叫「成就價值,塑造自己」。

智遠總結成為一句話認為:利用短期去謀生的手段統一稱之為「工作」。

要知道,工作是一種不能「自己控制時間的東西」,即便有的時候,你非常熱愛他,不想把它當成「謀生的手段」,可是因為市場環境,競爭的綜合影響,也會讓你失去它。

什麼是事業:智遠認為,值得自己長期投入並專研的東西叫做「事業」。

當然對於事業,也有這樣的理解方式,比如你去了一家公司,這個公司前景還算不錯,自己通過努力也榮幸的獲得了企業給予的一些期權,甚至於「乾股」。

並且企業能夠有80%的幾率可以給予兌換,那麼智遠認為,你可以投入90%甚至更多的精力在這件事情上,也可以叫做為「事業」。

為什麼要先做好工作,而不是發展事業:從大學畢業,如果智遠按照24歲開始計算,一直到35歲之前,智遠認為,都應該把70%的時間運用在「個人成長」,「工作」,「垂直發展」中。

要知道比事業更重要的就是先「謀生」,多半部分的人出生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優越於別人。

在這幾年當中,應該先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力去獲得經驗的累積和財務的累計鍛煉自己,在時間上面,因為給予大半部分人的試錯機會是「很小的」。

25歲創業的風險大於機會:老人經常說,年輕賺大錢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原來不相信,後來認為非常的有道理。

在前幾年上班的時候,我身邊有一個95年的小伙子,同樣是做運營的,但是不得不說在2014年他抓住了微商的趨勢,自己在20出頭就進入了這個行業,通過短短几年的時間,讓自己賺了幾十萬的收入。

一個行業的發展和迭代是很快的,兩年之後,便有資本和頭部的一些大玩家進入了這個市場,做起了平台。

那個時候正趕上他做新品牌,還陷入在自我成就中,把掙的錢投入到了品牌上,最後因為環境的影響,銷量逐漸下滑,壓了一大堆貨而不了了之。

這個行業不行了,他就用自己所剩的錢,投入了實體中,結果在2020年環境的影響中,店鋪面對資金等各方面問題,最後也關閉了。

後來轉型做其他行業想去打工積累下經驗,卻發現,空有幾年的創業經驗,而找不到合適對口的工作,讓他更加的迷茫。

年輕創業是好事,但是創業是一件長期投入的事情,也是消耗自己的產能和過往經驗的過程。

如果我們因為沒有足夠的經驗累積,那麼便會發現對於行業的了解就會變的淺薄,而無法判斷未來趨勢,面對趨勢做相關決策。

如果一個人「過於依賴經驗的累積」,比如幹了15-20年再去創業,那麼可能經驗有了,體力也會跟不上,同時也會陷入經驗陷阱當中。

而最佳的時間範圍則是累積10年左右,不論從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歷練的角度,10年對於一個人認知方面,處事方面,決策方面都會顯得格外的成熟。

所以在初期,找好一個行業,深深的紮根,儘可能把自己的基礎打的夠牢固,同時資源,人脈,閱歷,也會跟隨不斷的提升,積累寬度的同時,不能忘記自己的厚度。

03.把專業和職業的「底層」打通。

假設你現在去網上查詢,作為一個素人打工仔,如何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

我想,網絡上給你的方法論很多,比如「你去兼職」,「你去錄短視頻」,甚至於送外賣,而在智遠看來,這些都是短期策略,不足成為被動收入。

什麼是底層打通:什麼是底層邏輯,可以理解為自己在上學的時候學的什麼專業,工作之後選擇的什麼行業,做的什麼崗位,如何把三者更有效的結合,而結合後又如何將自己的價值放大的方式,叫做底層打通。

要知道,在職場上,價值是很重要,你的價值就決定了自己的收入和「時間的投入」。

從現象到本質,凡事都有一個底層策略,職業也是,如果找到自己的底層規律,就能清晰的將自己的價值放大到最大。

財務出身的朋友4年做到了COO:我有一個財務方面專業出身的朋友,他前期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用戶運營,而短短的四年,現在已經是知名教育行業的運營COO了。

你看他的專業和工作的職位完全不同,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有一天喝咖啡我們聊天,他告訴我,運營其實很簡單,而我在初期所做的就是將自己最大的優勢,「數據分析」運用到了用戶運營上。

學財務,對數據敏感,我可以用財務的方法論清晰的分析出平台的用戶的行為,針對行為做一些增長,留存方面的策略。

而且每一次的投入,ROI的產出都是需要數據分析,我又是財務出身,本質看似不相同,其實有很多可以打通的地方,這就成了領導對於我的加分項。

就這樣,我不斷的凝練出來自己運營的核心優勢,抓住崗位的本質,然後加以學習,不斷的成長和進步,就很容易做到了這個職位了。

我是如何打通自己的底層的:我所學的專業和現在做的事情,智遠認為是非常不對口的,一個學播音主持的,不應該是在台里工作,要麼是做節目策劃類的工作嗎?

直到2020年,我現在在互聯網圈做市場品牌,智遠認為,其實裡面本質是相同的。

我們來看一下底層的鏈接關係,主持人的圈子通常會接觸幾類人群,一策劃,二編導,三媒體記者,四品牌方,五行業大會乙方公關公司,六經紀公司,始終都繞不過這幾個圈子。

我在從當時畢業實習完後,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做起了媒介,從媒介運用了一年的時間升職到了品牌經理,當中我經歷了「品牌從0-1」的學習。

然後從品牌又到了市場負責人,市場多半需要公關,傳播,推廣,渠道,投放,營銷,甚至於異業合作等等,而這一切的「底層」都是源於媒介為基礎,在做不斷地升級。

對於智遠來說,我擁有的媒介的基礎和別人不同的則是「實習的經驗」加上價值的放大。

通過這個經驗,在加上近些年一直沒有放棄,經常和很多大會進行主持的合作,默默的就幫我擴大了很多人脈和圈子。

從而讓我打通了底層邏輯,更有效的讓經驗,專業融合為一體,外加上近半年的寫作輸出,又成了放大的「利器」。

你會發現,我和上面一位朋友是相同的,只有勁往一個地方使的時候,它才能聚焦,往往也能讓自己快速的成長。

所以,在想擁有被動收入前,你可能先想想能不能打通自己的底層,當擁有了底層實力後,在進行被動渠道的建立。

04.「建立渠道」,輸出等。

如果你現在擁有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有着不錯的固定收入,想增加一些被動收入,智遠有幾個方面可以給你分享。

但是這些都是需要前期去做一定的投入,就是不知道自己願不願意付出了。

素人通過專業+寫作+視頻=放大價值:你是一名用戶運營,產品經理,甚至講師,PHP工程師,律師等,這些都很值錢和不值錢的,因為價值取決於使用的地方。

這些崗位用在公司,最多就值3萬,老闆不會給更多的價格,假設你會寫作,開一個自己的自媒體號,將自己在開發,運營,講課過程中的方法論輸出出去,就會吸引更多的人。

這個時候,如果人多了,你建立屬於自己的「付費社群」,讓用戶為你付費,進入你的圈子,可以享受你提供的價值,那麼它就屬於「被動收益了」。

平時只需要做的就是:「寫寫文章」,「筆記」,方法論,提供下服務,就能輕鬆賺錢。

有人可能認為,寫文章,筆記方法論是一件時間投入很高的事情啊,半天可能才產出一篇。

那麼你想,當一個月有上百人為你付費的時候,自己能不能去嘗試僱傭別人寫作呢?這個就是花錢買別人的時間,為自己做事了。

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的方法論總結成為「音頻服務」,「視頻課程」,前期只需要花少量的時間錄製,上傳到相關平台,就成為付費服務,這也是被動收入。

如果你能把這些變為「書籍」,通過出書,銷售的方式售賣,那麼是不是又增加了一種被動式收入?

而後期,只需要做好起訂量,如果出現百萬暢銷書爆款,是不是也給自己的個人品牌做了價值放大,同時這些都不會影響你的工作。

這麼看來,這一套邏輯,專業+寫作+付費音頻,視頻+付費社群+出書=閉環=個人價值放大。

價值放大後,自己所在的崗位價值,商業價值也會得到提升,而自己所投入的只是輸出部分,一旦長期運轉下來,後續就只需要維護,就可以了。

小資的被動收入方式:不得不說,賺錢也是一種圈層,我調查了一下,那些小資的人,他們的被動收入方式和別人有着不同,但是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我有一個做市場的朋友,在大廠工作了5年,自己有百萬的存款,然後平時會接觸一些皮膚管理,門店運營,然而他就拿出了一部分資金,投資了一家皮膚管理的門店。

前期大概花了40萬,招聘了幾名員工,通過線上社群,IP的方式維護客戶,做會員制,每個月純收入也能在10萬左右。

他平時也會做一些理財,股票方面的投資,拿出部分的資金去買趨勢比較好的股票,賺的錢作為日常生活開銷。

其次,他特別愛吃火鍋,又投資了一家「小而美」的火鍋店,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做餐廳,他說餐廳的結構,後端廚房,供應鏈相對比較重,火鍋店後端廚房不管從人力,物力都相對來說較為輕一點。

他的火鍋店還是以「主題」形式做的,很多互聯網人下班後都願意去品嘗,自己在公司也能幫宣傳,而這個也成了自己的被動收入渠道之一了。

當然,以前工作的同事,有創業的,他還加入了「天使投資」隊伍,投資了一家小程序的社交APP,現在做的也還不錯,處於A輪發展期,你看這又成了一種被動收入。

所有的一切加起來,他自己只需要很少的時間去管理就OK了,甚至找到更專業的人幫管理,自己制定好目標就行,然而他依然還在公司上班。

很多人的被動收入,都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出發所拓展的。

不要過度關注什麼是被動收入,也不要去迷戀它,真正需要關注的是自己擅長的是什麼,任何人都是靠自己擅長的能力生存的。

被動收入很多人理解為「不勞而獲」,實際上,在獲得「不勞而獲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勞動和累積,被動收入也是獲得財務自由和提前退休的必要條件。

最後總結:

如果現在你和我一樣,還算年輕,可以沒有被動收入,但是要清晰的認知到「被動收入」這個思維。

絕大多數的人到了中年,會出現三種情況,第一收入的降低,第二身體的亞健康,第三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

被動收入看似不重要,也很重要,等自己30歲,40歲,成家立業,面臨車貸,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可能就覺得這個東西的所在是有「一定的價值的」,而到時候在去建立,可能就會為時已晚。

比起短期收益,你應該讓自己建立「長線的發展眼光」,通過打通自己底層邏輯的方式,放大自身價值,運用價值賺到第一桶金,然後去升級自己的圈子,訓練自己理財和投資的思維。

說一個人靠不靠譜,看他對自己的時間管理就可以判斷

可能都懂,就是做不好,也許你陷入了「快餐知識」里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18 09:02:39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3-06-30 01:06:26

求助

頭像
2023-06-03 01:06:36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