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池夢蕊)4月8日下午,李研在連續值守15天後將東城區境外進京人員鴻雁苑集中觀察點的最後一批觀察人員平安送走。9日,李研前往自我觀察點報到,再繼續為期七天的自我隔離觀察。至此值守任務圓滿結束。
這位「80後」姑娘,是北京市和平里醫院呼吸科的醫生,也是該隔離點醫療組的組長。從3月24日晚正式接收第一批隔離人員起,李研便主動承擔起了隔離點24小時值守的工作。
每天致電留觀人員做好健康觀察,包括詢問體溫、健康狀況,進行用藥指導等,按時上報相關信息。如隔離區內出現人員防護服破損、口罩脫落等突發情況,要做好應急指導。在緊張有序的工作之餘,李研擠出時間記錄下來了值守工作的點滴,寫成了「我在隔離點」的工作日記。細節之處見真章,平凡之處彰顯感動,她說,出發之前我們保證一定會圓滿完成這次任務,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時間短任務重 全力做好前期準備
李研的工作日記中詳細記錄了從3月22日到達隔離點一直到今天的工作日常,看似平凡的一件件小事,都飽含着醫護人員最真摯的情感。
隔離場所本身是不具備醫療隔離條件的,建設起來也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到達的第一天,大家就投緊急投入到隔離點的醫療防護建設之中。醫療組的三名隊員在組長李研的帶領下將隔離點劃分出了清潔區、緩衝區、隔離區三個區域。李研回憶道:「為了讓大家能有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我提議仿照武漢方艙醫院的做法,將脫防護服的流程細化為16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寫上編號和操作內容,貼到緩衝區的牆上。同時我們還為隔離點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個人防護、隔離點防護的相關培訓,現場演示穿脫隔離衣並進行了一對一指導。」
時間短任務重,醫療組的隊員根本顧不上休息,全身心投入到隔離點的前期建設當中。「準備期間的工作十分忙碌,因為所住的地方離隔離點要有很長一段步行距離,為了節省時間,隊員們放棄了回去吃晚飯時間,堅持留在隔離點工作,等回到休息住處時,每每已是夜裡11點多了。」李研在日記中寫道。
「隨機應變」解決現場小狀況
連續兩天馬不停蹄的準備,3月24日晚9:30,隔離點迎來了第一批入住人員。她說,「那天入住時已經是夜裡了,隊員們都主動要求加班,做第一批上「戰場」的人。」
由於郊區夜間天氣寒冷,接收人數又多,醫療組隊員讓大家坐在車上等候,叫到一個人的名字,一個人再下來辦理入住手續。這樣一來一回,不僅大家等得有些焦躁,也耽誤了運送車回機場接下一批人員的時間。李研在日記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況,「在聽取了經驗豐富的運送車組長意見後,隊員們迅速調整了之前的方案,在第二批人員到達時,讓所有人下車排成長隊,依次有序辦理入住,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前期準備的再充分,接收的過程中還是會有小狀況發生,要隨機應變吧。」李研說。一對從葡萄牙回國的父子在入住現場情緒激動,並有拒絕入住的傾向。李研擔心影響到其他人員的情緒,趕緊去了解情況。原來,這對父子本來購買的是葡萄牙到北京的國際航班,但被分流到其它機場入境,已經隔離了一段時間,回到北京後繼續隔離所產生的一系列費用讓他頗為不滿。並且,他想和兒子一起隔離,但兒子已經成年,不符合隔離政策。「我一方面向他們宣傳國家的政策和規定,一方面儘量安撫他們情緒,向他進行新冠病毒隔離和檢測等相關專業知識的講解,向他們普及無症狀帶菌者的嚴重性,終於取得了他的認可,順利入住房間。」
入住現場還有幾位外籍人員,考慮到他們的語速會很快,醫療組的成員在之前就已經做了準備,不僅編寫了一份英文版的流程單,還請隔離點的翻譯人員將每句話如何表達提前寫好。「翻譯的文本比較制式,外籍人員不太理解,我便請同行的中國留學生幫忙翻譯,在她們的幫助下,順利地讓這幾位外籍人員進入到自己的房間裡。「『這裡對我們這麼好,還要什麼自行車啊!』這是一位小姑娘在辦完入住手續後對我說的話。」
電話詢問充滿了「人情味」
對入住隔離點的所有人員,李研每天都會打電話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原本定好的時間是早晨8點至9點、晚上6點至7點。「實施後才發現大家從國外回來都在倒時差,這兩個時間段恰好在睡覺,於是我們就把早上的電話時間改到了10點以後,每天只打一次電話,如果客人測體溫時如果發現體溫升高,可隨時電話聯繫我們。留觀人員中有一些是留學生,早上10點以後要上課,於是我把這部分人員的電話時間調整到早7-8點。這種人性化的服務也得到了大家的讚賞。」
在「熱線電話」啟用的過程中,李研練就了一套「察言觀色」的本領,每次接打電話的時候都會格外留意大家的情緒變化。
「有一位阿姨,兒子在國外,平時一人居住,前期打電話問體溫時就發現這個阿姨非常愛說,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平時打電話時就多和她聊聊。隔離期間一些人有情緒不愛說話,但這位阿姨每次打電話時都能和我聊上半天。有一天晚上,阿姨突然打來了電話,我接起來後聽到阿姨在電話那邊情緒激動地大哭,我一直在安撫她的情緒,過了一會兒阿姨才說自己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病史,但自己帶的藥物只有6天的劑量,馬上就沒有了。『您要多休息!藥的事情交給我,我來想辦法。』我在電話里向阿姨承諾,並迅速聯繫了和平里醫院的同事。第二天藥就送到了隔離點。現在再打電話過去,已經可以從上揚的尾音中聽出阿姨的舒心了。大家都說,我們的電話詢問充滿了『人情味』。」
身為中國人、身為醫護人員的自豪感
除了送藥上門,和平里醫院還為隔離點的工作人員和隔離人員免費提供了自己研製的中藥代茶飲。「我剛把代茶飲情況告訴他們,當天就被領走了13份,其中一位隔離人員還特意打電話告訴我味道很好,並向我詳細的詢問了和平里醫院的地址,說等隔離期滿後也會推薦家人服用。」李研在日記中記錄,中藥代茶飲在隔離人員中廣受歡迎,還意外受到了外籍隔離人員的好評。「一大早我的手機響了,打開一看,是一名外籍隔離人員發來的信息,寫着『Good morning!!!We love the tea!(中藥代茶飲)』看到這裡,我心裡滿滿都是身為中國人、身為醫護人員的自豪感。」
在隔離點工作的日子,雖然休息時間總不夠用,飯也不能經常按時吃,但李研覺得最大的滿足感就是醫療組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她說,「看到大家對我們的服務滿意,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評論列表
寫的東西感觸很深,對情感上幫助很大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