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人民法院報」
人民法院報記者 吳琪 通訊員 馬本現 楊業婷
2019年3月,李棟開(左三)庭審理一起排除妨害糾紛案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鹿寨縣中渡鎮是一座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古鎮沿江而建,境內奇山秀水,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鄉風純樸,百姓安居樂業。
鹿寨縣人民法院中渡人民法庭副庭長、「80後」法官李棟在古鎮這塊土地上不斷汲取基層養分,以耐心、細膩的工作「化干戈為玉帛」。她經手的案件服判息訴率為98%。這個待人親切、工作認真的姑娘也被當地群眾熱情地稱呼為「法庭小李妹」。
「朋友笑說『小李妹』的稱呼土氣,我卻覺得好親切啊,這是古鎮居民對我的認可。」靦腆的笑容,淳樸的語氣,鏗鏘的腳步,李棟的身影漸漸隱入古鎮人群中。
織網借力
多元解紛的群眾貼心人
古語有云:「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鄰里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子。作為一名小鎮法官,李棟體會到在小鎮辦案不僅要實現「案結事了」,更要實現「人和」。
自2017年11月到中渡法庭工作,李棟和法庭幹警在轄區內邀請社區幹部、鄉土精英擔任法庭「司法協理員」,先後探索出「街長坐堂」「平山老師傅幫幫忙」「家事課堂」「家風引導」等方法,搭建起多元化解糾紛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在訴前防範、在訴訟中引導化解矛盾糾紛。
中渡法庭管轄中渡、平山、黃冕3個鄉鎮,目前這3個鄉鎮均已打造了集普法教育、訴調對接、困難救助、社會監督、心理疏導於一體的信息平台,有效實現了司法、行政、民間力量的無縫對接。
平山鎮「平山老師傅」調解工作室成立於2019年5月,是鹿寨縣首個民間組建的調解工作室。中渡法庭與該工作室聯合開展訴調對接工作,先後成功化解了平山鎮轄區各類矛盾糾紛90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
在曾經與李棟多次到村屯調解糾紛的「平山老師傅」陶維良看來,李棟身上有着一股韌勁兒。「在搭建轄區多元訴調對接平台時,她一個一個地聯繫我們來擔任調解員,並且耐心地解說相關事項,讓人不得不佩服。」
更讓陶維良感到欽佩的是,李棟總是有着「接地氣」的創新精神,她能夠根據轄區的民風民俗,以群眾的語言聊法律,借力搭建起多元化的調解機制,讓他們在開展調解工作時受益匪淺。
2019年3月,一起排除妨害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吳某認為鄰居覃某修建過道占用了自家土地,遂採取堆放廢棄物堵路等方式阻止,雙方產生糾紛。經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多次調解無果,覃某將吳某訴至法院。
受理該案後,考慮到古鎮存在有不少因土地權屬爭議發生的糾紛,為更好地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李棟經過實地走訪調查後,決定以巡迴審判的形式,將庭審現場設在一處離雙方當事人不遠的古榕樹風景區,並邀請古鎮街長、當地群眾旁聽庭審。
庭審期間,雖然雙方當事人互相數落着對方,對抗情緒較為激烈,但李棟發現雙方並不是完全沒有調和的可能。通過合理尋求雙方利益平衡點,李棟從法理、道德、人情等方面對雙方進行勸解與疏導,讓雙方打開心結。
在庭審結束後的第三天,雙方當事人達成了和解協議。
「基層矛盾糾紛的根源大多在於當事人不服氣、不懂法,堅持調解優先,邀請社區幹部以及當地群眾幫助調解、參與旁聽,調順的是民心,調出的是和諧,調穩的是根基。」李棟如是說。
暖心暖情
婚姻家事矛盾的「解鈴人」
「婚姻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和經營,我希望把我學到的知識傳遞給面臨婚姻危機的夫婦,為婚姻療傷,讓愛情續航。」因為時常辦理離婚案件,李棟也經常被朋友調侃為「離婚大師」。但是作為一名已婚法官,李棟深知婚姻家庭的和睦來之不易,需要更多的諒解與呵護。
2017年,李棟開庭審理一起男方第二次訴至法院請求離婚的案件。因女方家屬的對抗情緒激烈,庭審多次被迫中止,在法警的維持下才順利開完庭。
女方在男方第一次起訴離婚後精神受刺激,患上抑鬱症。女方家屬因此認定男方是導致女方精神異常的罪魁禍首,離婚的話要賠償30萬元精神損失費。
「女方家屬忽略女方的心理需求,打着『關愛』的名義明里暗裡地強化女方病情,並以此要挾男方賠償。而女方則痛苦於被丈夫『拋棄』、被家人『指責』,更痛苦於自身患上了抑鬱症。」李棟十分憂心。
在充分掌握當事人的「心結」後,李棟主動邀請婦聯幹部和心理諮詢師為女方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從法理情等角度再三分析,減輕家屬對女方的心理干涉以及對男方訴訟離婚的對抗情緒。
心理疏導結束的時候,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明顯感受到了女方及其家屬的內心變化。最終雙方放下執念,男方主動提出將更多財產分給女方。
案件依法宣判後,李棟分別給兩人及其家屬寫了一封信,鼓勵女方積極樂觀地接受心理治療,勸勉男方改掉以往一味地抱怨和指責的態度,建議女方家屬多鼓勵、多溝通、多包容。接到判決後當事人均沒有上訴,並對李棟的處理方式表示讚許。
審判在法,幫扶在情。為了將剛性的法律和人性的柔情相結合,李棟積極參加心理學、婚姻家庭社會學等課程培訓,先後考取了婚姻家庭管理諮詢師、私人心理顧問等專業資質,以更專業的方式化解家事矛盾糾紛。
在受理的一起離婚糾紛案件中,女方認為公婆總是插手夫妻倆的生活,想要掌控一切,而丈夫不僅說不上話,還經常幫着父母指責女方。家庭瑣事日積月累引發矛盾,女方要離婚的念頭也愈發強烈。
不同意離婚的男方找到法院尋求幫助。「我知道自己遇到事情總是拿不定主意,我母親又比較強勢。我不想離婚,您能不能幫我出個主意呢?」男方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但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挽回妻子,維護家庭和睦。
「婆媳矛盾的根源以及化解糾紛的關鍵都在於丈夫,你要做的不是單方面地去指責誰對誰錯,而是充當起婆媳溝通的橋樑,緩和兩人的矛盾。」李棟說。
察覺到男女雙方仍有感情基礎,婚姻也有挽回的餘地,李棟耐心地跟男方解釋婆媳矛盾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對婚姻關係的影響,並有針對性地指導其如何在婚姻關係中進行有效溝通。
在李棟的鼓勵下,男方一改以往僵硬刻板的溝通方式,讚揚妻子一直默默為家庭付出,真摯地挽留妻子。正在氣頭上的女方聽到後也悄悄地抿嘴微笑,原本緊張的氣氛逐漸溫暖起來。
「阿姐,我本來不想來法庭找你們的,沒想到來這一趟能學到這麼多東西,還能把老婆帶回去,真是沒白來。」男方不停道謝。通過調解,夫妻倆重新加了微信,手牽手地離開法庭。
雙向互動
學生歡迎的法治副校長
「大風吹。」
「吹什麼?」
「吹走上課開小差的同學……」
南方小鎮的冬天,冷空氣在四處漏風的樓道里恣意躥行,學生們沉浸在以「誠信」為主題的法治課堂中,生動有趣的遊戲激發高漲的學習熱情,驅趕了寒冷。
在「送法進校園」系列普法宣傳活動中,化身為「鹿法官」的李棟不僅在學校里擔任法治副校長,還將傳統的單向授課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雙向互動模式,注重強化和激發學生們探索、思考能力,打造出一套以「玩出品格」為主題的法治宣講課程。
「講故事、玩遊戲,我們設計了好玩有趣又兼具教育啟迪作用的體驗遊戲,學生們都很樂意參與。」在法律知識宣講中,李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品格塑造遊戲,以玩促學,在學習法律知識、做好守法小公民的同時,將正確的信念內化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宣傳普法之餘,李棟還能在遊戲中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情緒,採取積極有效的解決措施。
李棟在一次「送法進校園」的品格遊戲中,發現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很想參與到遊戲中,但是邀請他參加時卻又拒絕,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察覺到男孩的異樣,李棟熱情地主動上前與其聊天,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想法。在李棟的循循善誘下,小男孩終於願意打開心扉,羞怯地說:「法官,爸爸媽媽要離婚了,他們讓我選擇跟誰一起生活,我不想選,不想讓他們離婚。但是他們沒有理會我,只說小孩子別管大人的事情,我該怎麼辦呢?」
原來,小男孩一直在老家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最近在外務工的父母正在鬧離婚,不僅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詆毀對方,更是逼着他作出選擇要跟誰一起生活。
了解情況後,李棟通過村幹部與男孩的父母取得聯繫,並分別與其進行溝通交談。一開始,小男孩的父母並不「買賬」,反而覺得李棟是在多管閒事。「李法官,離婚是我們的家事,又沒鬧到法庭,你不要來多管閒事了。」
李棟還未來得及多作解釋,電話就被小男孩的母親急匆匆地掛斷。
李棟不厭其煩地聯繫,耐心地說明來意,才漸漸取得孩子父母的信任,善意地提醒其不要把小孩當成父母發泄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夫妻倆也逐漸接受了李棟的建議,不再將小男孩當成鬧離婚的「靶子」。
「李法官,你說得挺對的,我們從小是被父母忽視的一代,不應該再讓孩子再重蹈覆轍,你管的對,謝謝你!」與孩子的關係有所緩和後,夫妻感激地說。
圩日普法
公正行走的法律搬運工
「中渡法庭聚一堂,法律維權來宣講,法庭幹警一起上——鼓掌。」
「冷暖人生一家親,家庭暴力失人心,法律幫我把權護——暖心。」
「法律維權是關鍵,三天三夜講不完,您有問題就問我——我們仔細講您聽。」
……
正逢中渡古鎮圩日,人來人往的集市旁,「讓法律在每個家庭生根發芽」的橫幅鮮紅醒目,李棟等4名法官在開展婦女維權法治宣傳月活動期間,熱情洋溢地表演着《反家庭暴力法》普法宣傳「三句半」,吸引着趕圩群眾駐足觀看,掌聲陣陣。
趕圩,是壯鄉的民俗之一。每逢圩日,鎮子的居民們都三三兩兩相約着到集市趕圩,場面好不熱鬧。群眾趕圩忙,李棟也不閒着。
「我們中渡古鎮向來有『對山歌』的習俗,將法律宣講以接地氣的表演形式呈現出來,群眾更容易接受。」為把群眾的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調解在訴訟之外,李棟緊密結合圩日民俗,探索傳承了「趕圩普法處糾」的工作方式。
把生活中群眾經常遇到的法律問題編撰成文藝節目,以表演的形式答疑解惑,正是李棟及其團隊開展普法宣傳工作的「獨門秘籍」。
節目表演完之後,李棟和法庭的同事還將一支支康乃馨和一份份宣傳冊發到群眾手中,並細細叮囑,「阿婆,這朵花送給你,祝你天天開心。」「阿叔,你把花帶回去送給阿嬸,多說句好話,逗她開心。」
「法官不是什麼官,而是連接法律與民眾的橋樑。」李棟在安排好法庭工作之餘,常常和法庭幹警在圩日到古鎮走街串巷,刷刷臉、聊聊天,以嘮家常、聊心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真正讓法律知識走進群眾身邊、法治觀念融入群眾生活,引導群眾知法、守法、學法、用法。
做好做通群眾的普法宣傳工作,並非一直都能如此順暢。
「在基層跟群眾做法律釋明工作,我們經常處於吃力不討好的境地,明明是從便民的角度出發,卻並不是每一次傾力付出都能得到接納認可。」即使是說到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不理解,李棟臉上也始終帶着笑容。
在一次圩日普法中,李棟了解到附近村屯一對親兄妹因宅基地劃界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在當地村幹部的協同下,李棟為這對兄妹以及30多名村民舉辦了一場以農村宅基地糾紛為專題的座談會,既為鬧矛盾的兄妹倆闡明了法律道理,也增強了村民的法律意識。
考慮到兄妹倆的「面子」,座談會結束後,李棟避開人群,主動邀請他們到法庭做客,耐心地釋法明理、分析利弊,勸說兄妹倆要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矛盾分歧,以情理法消除兩人心中的隔閡。
「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李法官實實在在地為我們考慮,她講的道理我們都能聽明白,也樂意接受。」摒棄前嫌的兄妹倆言語中滿是感激。
走田間地頭調解糾紛,行街頭巷尾傳遞司法溫情,這是李棟趕圩處理糾紛的生動體現。
「法官不僅是法台上鐵面無私的審判者,更是群眾身邊的貼心人,是古鎮的一份子。」李棟笑容靦腆。
評論列表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