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R數讀|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情感導師 683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記者 | 梅雨瀟 陸旭徐天瓊 解薈暄 鄒燕平

編輯 | Nobita

11月25日、26日,「宇芽被家暴」、「蔣勁夫女友指控其家暴」兩起事件接連登上熱搜。「家暴」又一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看到宇芽被家暴的視頻,江西師範大學16級學生小雨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CBR數讀|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我媽說,只要我爸一個月不打她,就復婚。」

「可是,一個月都堅持不了。」

「這麼多年,連一個月都沒有。」

作為局外人,我們往往只是斥責施暴者,同情受害者。一旦話題熱度過去,大家的生活重歸平靜,「家暴」這個詞又會淡出我們的腦海,可遺忘並不代表消失。

因為受家暴者的隱忍和迴避,我們很難直觀地感受到它的普遍性,但事實上,家暴現象廣泛地存在於我們身邊。

在我們收到的212份問卷中,受訪者年齡段集中在00後,男女比例約為1:3,他們中有33%的人表示自己或身邊的人有被家暴過。

江西農業大學的於涵說:「我見過爸媽互掐脖子,爸爸用力到眼睛充血,媽媽從背後拿起鋼筋撐衣杆,往爸爸頭上砸。」當時年僅12歲的她抱着弟弟歇斯底里地喊叫,父母卻依舊沒撒開手。

「我記得高中時,隔壁鄰居和樓上的住戶幾乎每天凌晨一點準時開打。一家是女打男,一家是男打女。樓上施暴的丈夫平時看上去很溫柔,見了我媽還會親切地叫姐。」一位來自山東的大學生說。

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在家暴過程中,施暴方往往是男性,且多為丈夫,受虐方通常是妻子和子女。

江西師範大學18級學生阿尋怎麼也沒有想到,去年春節期間,一向溫吞的爸爸酒後竟然對自己和媽媽大打出手。

大年初二晚上,阿尋的爸爸很晚才到家,帶着滿身酒氣。阿尋的母親很生氣,嘮叨了幾句,「我爸就突然拽住我媽的頭往牆上撞,我嚇得趕緊去攔他,可我卻被他掐着脖子動彈不得。」

阿尋的媽媽當時嚇傻了,呆呆地癱在牆角。爸爸憤怒地將陽台上的玻璃用拳頭搗爛,手上兩根肌腱和一根血管被玻璃碎片劃破,整個客廳地板上都是血。

相比於媽媽的害怕,阿尋冷靜地撥打了110報警後,再打了120,隨後將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叫到家裡來了。

阿尋認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報警,他們往往忍氣吞聲,而這只會縱容施暴者再一次家暴。

數據統計的結果確實如此。聯合國一項有關中國性暴力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遭受家暴的人,只有6.60%會選擇報警。

不報警的原因,是對施暴者還心存幻想。

據一位來自廣東江門的80後女士講述,在她五六歲時,父親曾經對媽媽家暴過。

父親的大男子主義讓他對母親的控制欲很強,只要母親做了什麼不合父親的意,他就會有動手的趨向。每次家暴完,父親又會一邊為滿身傷痕的母親擦藥,一邊說「以後絕對不會了。」

「媽媽沒有什麼心機,對於爸爸所做的和所說的,都會心軟。一開始慢慢賭氣,到後來就消氣了。不幸中的萬幸是,隨着年紀增長,爸爸對媽媽家暴的次數逐漸變少。」

孩子,是母親忍受家暴的最後底線。

「提起這段記憶,很艱難,很痛苦。」江西師範大學18級學生小可說。

父親年輕時混過黑社會,他雖然很喜歡她媽媽,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小可上小學時,跟着父母、叔叔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婆媳關係在同一屋檐下越來越緊張,因為奶奶的「挑撥」,爸爸有時會和媽媽發生爭吵,嚴重時就會動手。

小可的母親曾說:「我記得每一次你爸爸打我的時間和原因,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是我心裡一輩子的疙瘩。」

父親不僅打母親,有時也打奶奶。最嚴重的一次是小可一年級的時候,正準備去上學的她,看見爸爸坐在奶奶身上打她,嚇得小可跑去抱住爸爸的腰,不讓他再打奶奶。

「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只要爸爸喊了一句『媽』,奶奶就原諒了他。而那個時候我媽生了我,她為了我,才一直忍受着爸爸的拳打腳踢。」

但長期的家庭暴力最終擊垮了小可媽媽,她在小可六年級時和小可爸爸離婚了。

「現在想起來真的很痛苦,青春期的時候,我就很羨慕別人有媽媽管束。」每次聽到別人抱怨:「煩死了,我媽天天管着我。」小可都覺得他們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除了大男子主義、個人性格缺陷以及家庭糾紛,生活壓力過大也是導致家暴的重要原因。

今年大學二年級的芸芸是家裡的老大,她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芸芸見過爸爸背着媽媽,媽媽說要去哪個房間就去哪個房間,當時她當時覺得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恩愛的夫妻,自己的家庭特別幸福。

但在爸爸生意失敗後,她的快樂時光如同泡沫一般破碎了。那段時間爸爸非常消沉,經常神情恍惚地在外頭走着。

「當一個人陷入極度的自我懷疑時,往往也會懷疑周圍的人。」一天晚上,芸芸被媽媽的尖叫聲和求救聲喚醒,她跑出房間,發現爸爸將媽媽鎖在書房裡拳打腳踢,逼媽媽說出她出軌對象的名字。

「可這一切都是爸爸臆想出來的,媽媽成天圍着我們轉,她怎麼可能會出軌呢?」芸芸在門外把手都拍腫了,嗓子都喊啞了,也沒有任何作用。

芸芸媽媽說:「那段時間,我一閉上眼睛,滿腦子都是你爸爸打我的畫面。」

對芸芸而言,爸爸過去溫暖高大的形象,在那一晚不復存在,她的幸福家庭也煙消雲散。

上述聯合國調查報告指出,家庭暴力行為通常有經濟制裁、情感暴力、控制行為、肢體暴力四類。

在具體的家庭暴力行為中,控制行為中的兩項:「必須在重要決定占主導地位」和「不允許女方穿特定的服飾」占比分別高達61.90%和45.30%。

家暴導致家庭關係出現破裂,對孩子的愛情觀、婚姻觀、教育觀的影響很大。

「就是因為那次我爸是酗酒打人,我以後找男朋友都不想找喜歡喝酒的。」芸芸說,那次家暴後不久,爸爸生意有了些起色,整個人精神狀態好了很多,他也和媽媽道了歉,也再也沒有打過媽媽,「可那是我們這個家永久的傷疤。」

對那位80後廣東江門的女士而言,家暴對她幼小心靈的造成的創傷導致她在結婚前期考慮了很久,「擔心歷史重演。」

結婚生子之後,她總把兒子掛在嘴邊,一談到兒子,她的語調就格外輕快,「可能是爸媽之間的關係對我影響太大,我總是想對兒子更好一些。」

家暴對孩子的深層負面作用,是孩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會效仿父母的暴力行為。

小可說:「吵架在我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今天你和我吵,明天我和他吵。大家一吵架就喜歡摔筷子摔碗,小時候吃飯的時候都戰戰兢兢的,生怕飯還沒吃完大家又吵起來了。」

有一次奶奶嘮叨小可要好好學習,小可不耐煩地把筷子啪的一聲甩在桌子上,轉身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

「後來我很吃驚,我為什麼會這麼做,覺得太過分了,對奶奶很愧疚。」小可猛然發現,自己在潛意識裡,已經學會了家人的「暴力行為」。

對今年18歲的童童而言,她的童年是黑色的。

「關於童年,我記憶中是爸爸喝醉酒被人抬回家的畫面。滿屋子充斥着令人作嘔的酒味,在酒精的作用下,爸爸對媽媽的嘮叨感到煩躁而大打出手。」

讓童童至今想來都淚滿盈眶的是,小學三年級時,爸爸喝醉了拿着刀,揚言要砍她和媽媽。媽媽抱着嚇哭了的童童躲在牆角,臉色蒼白,盯着爸爸瑟瑟發抖。

童童初二那年,爸爸因為屢次升遷失敗而逐漸墮落,開始沒緣由地懷疑媽媽出軌。就在爸爸掐着媽媽脖子時,童童衝進廚房,拿出了那把爸爸曾經對準自己的刀,對準了爸爸。

媽媽大驚失色,童童也被自己的舉動嚇了一跳,把刀扔在了桌子上,「我從來沒想過,竟然有一天會成為『他』。」

小雨的爸媽在她三歲時就因為家暴離了婚,考慮到小雨的成長教育問題以及夫妻之間還有感情,直到小雨十一歲時才正式分居。

在小雨的印象里,小時候的她總在睡夢中被爭吵聲、謾罵聲驚醒。她害怕地躲進被子裡,聽見爸爸叫囂着,對媽媽拳打腳踢,隨後摔門而去,世界安靜得只能隱約聽見媽媽的啜泣聲。

有一次,爸爸向媽媽要錢,媽媽不給,他就打翻桌上的粥之後摔門離去。「我記得那天喝的是肉粥。」小雨說。

幾乎每個受訪者都覺得將自己以及家人被家暴的經歷講述出來難以啟齒,因為那是他們一生無法忘卻的噩夢,是家庭和情感的傷疤。

其實沉默沒有任何作用,反倒是在縱容施暴者。往往讓自己在舊傷還未癒合時,再添新傷。

對一些家庭而言,家暴往往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早在上世紀,國外對家庭暴力的循環發生就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1984年,劍橋大學教授 Lawrence W. Sherman 針對314名家暴者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不少家暴者在6個月內出現了二次家暴。

調查結果顯示,受到的懲處力度越低、家暴成本越低,家暴的復發率就越高。遭到逮捕的家暴者在隨後的6個月內復發率最低,僅為10%。而受到勸誡或被暫時支開的家暴者,在隨後6個月內都有着極高的二次家暴發生率,分別為19%和24%。

也許家暴無法杜絕,但勇敢報警可以警示施暴者,是受害者重要的自我保護方式。與其寄託時間治癒家暴帶來的傷痛,不如用法律來捍衛自己的安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均為化名)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09-30 02:09:30

我朋友諮詢過,還真的挽回了愛情,現在兩人已經結婚了

頭像
2023-08-14 13:08:55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