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島
感情里,細節往往最能打動人。
正如作家馬德曾說:「真正推動愛情的,不是濃烈的愛,而是瑣碎的光陰。」
光陰里藏着的,是一個人愛你的細節,是一個人對你好的細節,是一個人為你付出的細節,這些細節,都會加速愛的產生。
就像當初的張愛玲,遇見胡蘭成後便動了心,要說動心的原因,大概不是胡蘭成有多好,而是胡蘭成太善於處理愛情里的各種細節。
第一次見面,兩個人相談甚歡,臨走時,胡蘭成告訴張愛玲「我明日再來看你」,一句話拉近了兩個人的關係。
兩人熟悉之後,胡蘭成對張愛玲說:「愛玲,我在家的時候想你怎麼辦?」說完還仔細描述了自己看張愛玲的作品時,有多麼想念張愛玲。
張愛玲雖寫過不少感情類型的小說,卻從未親身經歷過愛情,於是嬌羞地問他:「蘭成,你到底要說什麼?」
胡蘭成看已經的主動有了效果,便對她說:「我想你送我一張照片」。
一張照片,其實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當胡蘭成如此鄭重的說出來時,放誰都會覺得自己在被珍惜,張愛玲愛上胡蘭成已經是必然結局。
加之兩個人之後來往時,胡蘭成窮追不捨,哪怕張愛玲說不願再見他,還是痴心等待。
一來二往的,兩個人的關係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等張愛玲深陷愛情中時,便忘記了如何鑑別眼前的人該不該愛。
胡蘭成的一生,婚娶八次,遇見過形形色色的女生,要說為什麼那些女生會心動,細節就是答案,因為很多愛情開始的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些小「細節」。
【壹】
細節的處理,最容易讓對方感覺到在乎,並把這種在乎,理解成喜歡。
愛情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戀愛補償效應」,這個效應大概是細節會讓人心動的真正原因。
所謂的「戀愛補償效應」是心理學中常見的心理適應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很多人會下意識的愛上喜歡自己的人,因為被愛的幸福度總會更高一些。
就拿張愛玲的經歷來說,在遇見胡蘭成之前,外界對她的評價以「孤傲」為主,可以說她不善於社交。
這種不善於社交,並不代表張愛玲不願與人來往,或者說不希望遇見愛情,而是因為她不知道如何去愛,如何和別人交流。
當遇見胡蘭成之後,23歲的張愛玲第一次動了心,動心的原因也是她有了被愛的感覺。
和胡蘭成只是普通朋友的時候,胡蘭成便會給張愛玲十足的「重視」,每本書會看,自己還會在報刊上刊登對張愛玲的讚揚,喜歡之情溢於言表。
包括每次出差回來後,胡蘭成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先回家,而是趕到張愛玲的住處,對她說「我回來了」。
這樣一來,張愛玲感受到了胡蘭成的重視,覺得胡蘭成是愛自己的,是能給自己幸福的,自然會心動,畢竟她也需要愛。
愛情里的很多細節都是如此,你讓一個人感覺到了你的在乎,感覺到了你的溫柔,那個人會更容易心動,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愛,而你的存在若是滿足了對方,自然是最佳選擇。
【貳】
給一個人會心動的「細節」感受,在於學會「因材施教」。
仔細分析胡蘭成的「追愛之路」,有一個特點十分明顯——他知道面對不同的女生時,要給對方什麼樣的愛。
和張愛玲相識時,張愛玲想要的是承認,是被愛,於是胡蘭成想盡辦法誇張愛玲文採好,誇張愛玲欣賞水平高,誇張愛玲足夠知冷知熱。
後來遇見了周訓德,胡蘭成知道周訓德想要的是溫柔,想要的是一個多才的伴侶,想要的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伴侶,於是他不時給周訓德講一些有趣的事,從自身經歷中闡述人生大道理,周訓德自然會認為胡蘭成值得依賴。
還有之後的范秀美、一枝等人皆是如此,胡蘭成從對方的需求下手,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都不同,讓對方心動也輕而易舉。
感情里,很多人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捨得付出,捨得花心思,但唯獨忘記了每個人是不同的,每個人想要的都不是一樣的,就是這一點,便能決定結果如何。
好比一個女生,喜歡的就是能幫自己出主意的男生,你總想讓她自己決定大事小事,以為這能顯示自己的溫柔和體貼,殊不知對方已經認為你不適合自己。
包括有些男生,喜歡的本身就是聽話溫柔小鳥依人的女生,你非要強調女生獨立的重要性,雖然沒錯,但不容易打動對方。
兩個人會不會相愛,有些時候看得就是彼此之間的感覺。
對方能給你想要的感覺,這段感情才能有開始,至於能不能維持下去,看得是你能不能給對方想要的感覺。
當兩個人的需求不對等時,哪怕你追的再用力,付出的再多,也很難有一個好結果,不是你不值得愛,而是你的愛可能不是對方所需要的。
正如喜歡吃米飯,卻一口面都不吃的人,不會因為面很好吃,就放棄自己一直愛吃的米飯,愛情也是如此。
因為那些細節里藏着的,是你對一個人的了解,是你追一個人時的態度,是你對一個人的心意,所以,很多愛情的開始,往往就是因為一些小「細節」。
當你把愛情里的的「細節」處理得好了,一個人愛上你會更加容易。
—END—
今日話題:
你因為某個人的「細節」處理動過心嗎?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評論列表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可以幫助複合嗎?
求助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