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雖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其實很多人在說話上都有着自己的煩惱,他們不善言談,在陌生環境總是變得膽怯,與陌生人溝通更不知道如何是好。這些雖然不是人生的大問題,但在現在這樣一個溝通的社會,一個不會說話的人總是寸步難行,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一個人的發展。
而那些妙語連珠、面對突發情況能應對自如的人,在人群中總是更受歡迎。如黃渤顏值不高,但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他卻很吃得開,這就源於他一張撕不爛的嘴,任何時候都能接住對方的碴。
一次節目上,曾志偉調侃黃渤說,我這麼丑一直不敢唱歌,但看到黃渤也曾唱歌釋然了。一般人聽老影帝兼主持界的長青樹如此懟,可能有點悠不住,可黃渤笑得有點岔氣,就像小學生被表揚了之後開始眉飛色舞,從小就很崇拜曾志偉,看到這麼丑的人都演戲、做主持,所以立志做一名演員。同時還不忘調侃,從小崇拜鄭少秋的都成了F4,崇拜曾志偉的就成了他這樣。
被前輩損得自尊碎一地,黃渤卻輕鬆應答,不僅挽回了自己的顏面,好好回敬了前輩一番,還順便恭維了前輩一番,真可謂前浪推後浪,新浪更高一籌。即興表達,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它都是沒有經過任何排練和預演的,一切都得靠我們的臨場發揮。
現在全民社交,人人都可能會遇到公眾場合需要表達的情況,大到臨時演講,小到婚禮致詞、同學聚會,都時不時需要露一手,如果我們不懂即興表達,在人前說話總是畏首畏尾,就會使我們在人群中毫無存在感,顯得很尷尬。
但是,慶幸的是,即興表達力是完全可以通過訓練達成的。《超級演說家》就是這樣一個舞台,使許多不太擅表達的人經過刻訓練,成長成了說話者中的佼佼者,即興表達成了他們極其擅長的事。
說話,即興表達正在成為一種技能幫助更多人克服膽怯,獲得掌控力,現在風靡的脫口秀節目,更是把這一技能上升到專業的地位,令許多人在這樣的舞台上大放光彩。那麼,對於我們大多數不具備即興表達力的人來說,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即興表達力呢?
《超級演說家》的第一屆全國總冠軍崔永平把他所掌握的表達技巧在《即興表達力》這本書中傾囊相授。這本書從演講思維、框架效應、細節、場景化表達四個維度出發,解決你心中有顧慮、腦中無素材、表達無技巧的一切溝通難題,幫你成功打造個人影響力。
現在我們就從不敢說到說什麼、怎麼說三個方面來談一下,如何做到恰到好處的即興表達。
一、不敢說?
我們很多人,在人群中沒有存在感,不是我們不想說,而是我們不敢說,或者不知道該說啥。有時候為了克服這種情況,我們已經預先在心中打了腹稿,可在我們要說時,還是頭腦一片空白,完全搞不清狀況。這其中的原因一是因為我們不自信,二是因為我們太敏感,不適應陌生環境和突發狀況。
1、翁格瑪麗效應:找到自己的內動力
有這樣一個女孩名叫「翁格瑪麗」,她本來長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給她信心,從旁鼓勵,每個人都對她說:「你真美。」因此,這個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鏡子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很漂亮。然後漸漸地,女孩真的變得越來越漂亮。
後來,「翁格瑪麗效應」成了教育心理學上一個重要的名詞,意思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被教育者就經過重新認識自我,挖掘潛力,增強信心,從而使自己真的變得越來越好。
因此,對於我們大多數不敢在陌生環境大聲說話的人來說,重建自信相當重要。我們可以通過找到自己的優勢和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引來正向反饋,使自己當眾表達不再那麼緊張感,從而一步步讓自己變得自信。
2、培養鈍感力
許多時候,我們在平常都能順利地表達自己,但一到正式的場合或突發狀況的時候,我們卻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時候我們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培養自己的鈍感力,使自己對外界的反應不要那麼敏感。
培養鈍感力,是指我們要熟悉那種場合、氛圍,讓它不會對我們的心理和情緒產生干擾,一旦適應了,我們也許就不會那麼緊張了,能使自己像平常那樣表達了。
另外還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進入亢奮狀態中,當一個人專注於自己的感受,被自己的感受帶着走的時候,外在的因素就很難干擾到我們了。比如,賽前,運動員們都會進行熱身運動,使自己能很快地投入戰鬥。在即興表達前,我們也可做一些這樣的熱身動作,調動身體機能,使每一處都是活的一樣。
3、心錨效應
在即興表達時,如果我們還是不能專注於表達,可以採取心錨效應的對策。所謂心錨效應,是指人的某種情緒與行為和外界的某個事物產生連接,產生條件反射。把自己的專注力或期望專注在某件事物上,從而減少緊張感如某個你認為會給你帶來好運的數字,某個會為你帶來安慰的小玩具。心錨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尋找和應用:
①從外在尋找心錨,比如,你要參加某一次重要講話,而別致的着裝、不一樣的髮型或一個很特別的妝容對你有某種特殊的意義,你穿上或半單就可以放鬆和增加自信心,從而破除壓迫感。
②從肢體動作中尋找心錨,比如你在比賽中獲得勝利時慣用的手勢和動作,就像很多運動員在贏球後的某個標誌性動作。你在情緒激動時所作的肢體動作,能使大腦得到清楚的信號,比如摸鼻子、握拳並揮舞手臂等,都可以作為你在溝通和當眾表達時的心錨。
③強調和重複心錨,當你找到自己的心錨,無論是外在的服裝或妝扮,還是肢體動作,都要經過多次強調和重複來固化心錨。比如你做握拳這個動作,每次講完大家都在向你喝彩,你每次都在重複這個動作,這會讓你的自信感和成功感更強烈,經過多次的強調和重複,你就成功地建立了心錨,每次一握拳,就能瞬間感受到上台的喜悅和成功感。
心錨其實也是給我們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把對外界的緊張感轉移到一種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感覺上來,從而只關注自己的積極反應。
通過上述翁格瑪麗效應、培養鈍感力、找到心錨,我們一般都能克服內心的恐懼,緩解緊張感,慢慢適應在人前即興表達。即興表達是一種能力,但大多數時候,它都是經過人們大量的反覆訓練才達成的,只不過有的人是一直生長在那樣的環境進行着無意識的訓練,有的人是因為想獲得這種能力進行了長時間刻意的練習。總體說來,只要通過訓練,幾乎人人都是可以掌握這種技能的。
二、無話說?
有的人並不怕在人前表達,但卻在遇到情況時,總是不知道說什麼為好。說什麼,就像我們作文時一樣,平時好像素材很多,可是一要作起文來,卻腦袋一片漿糊,似乎啥也記不起來,毫無頭緒。這其實要我們平時多觀察、多記錄、多思考,有意識地去記憶外部事物和自己內心的感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言之有物,說之動情。
1、所有表達都來源於生活
我們在做公眾表達時,有時候也不是沒什麼可講,而是沒有在思維體系中構建自己的故事宮殿,讓各類故事成為隨時可以被我們調用的素材。其實尋找故事素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提煉生活。
觀察生活
我們身在一座城市、一個家庭、一種工作環境裡,每天上班下班,開會應酬,吃喝拉撒睡……繁忙而疲憊,我們每天經歷着生活,也對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有着自己的感受,但是很多人的心卻從未好好體會和感受過每一天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生活中的故事是取之不盡的,因為生活每天都在繼續,總會有新鮮的事發生。自己要求我們有一顆好奇的心,多去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天,不要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忙碌和瑣事之中。我們要時不時讓自己的眼睛像一台攝像機一樣,記錄每一天發生的事,然後將記憶像膠片一樣保存在大腦里。
記錄生活
人的大腦純屬故事素材的量是有限的,存儲夠一定的故事,卻不經常使用,他們自然就會被新的故事所取代,久而久之,你就被遺忘了。
我們的記憶就像一個存儲貨物的倉庫,只有那些經常被你搬來搬去,放在顯眼處的東西你才能夠覺察。所以你覺得某件事對你很重要,或者感到很有趣,最好養成經常記錄的習慣,把這些讓你有重要感受的事記錄下來,以加深印象,這樣在你要需要表達時,就能夠輕易地調取這些故事素材故事,並能想起自己當時的感受。
提煉生活
提煉生活就是經常把記錄下來的故事,拿出來練一練、講一講,在不同的心情之下或不同的時間節點,你都可能會對同一個故事產生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因不同的點觸發你的思維。這些新的感受和觸發點,就是你對生活的提煉。
人是主觀的,我們所有的表達都不僅僅是呈現,而是摻雜了我們隱含的觀點,經常性的提煉生活,會讓我們的思維更清晰,觀點更明確,在表達時言之有物。
2、有意識地記憶感受
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一事一物都有千面,而我們能看到的只是靠我們知覺感受到的東西,所以可以這樣說,我們觀察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我們自己的感受,都是物在我們心上的反映。
我們對環境、人、事件的觀察,無不摻雜着我們的個人感受,可謂所見即所感。當感受強烈時,我們就會有一種不吐不快之感,所以感受是觸發我們表達欲的罪魁禍首,如果想要做到很好的臨場發揮,我們有必要刻意的記憶自己對人對事對環境的感受。
3、黃金圈法則
有人會說,我有所見也有所感,但是我就是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東西順暢的表達出來,這裡作者為我們提到了一個黃金圈法則,讓我們能夠輕鬆把一件事情說清楚,把一個觀點亮明白,它採用的是why――how――what的三步結構法表達。
why:初心
它圍繞一件事情的初衷和信念展開,比如你發現了一個問題,並且覺得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又比如你為什麼要做你目前的工作,你要賦予他一個積極向上的意義,最好可以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來說。
how:過程
就是一件事情你具體是怎麼做的,同樣要把執行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困難,你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解決的講清楚,不要草草了事。
what:結果
就是這個過程執行完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或影響,這個影響可以帶來更大的銷量、更好的服務,或是影響更多的人更好的生活,對了他們更多的便利等等。這個結果要與之前的why或how形成很好的呼應,讓聽眾深切感受到你的初心,進而形成情感共振。
生活的經歷我們都有,但是這要表達時我們卻無話可說的情況,很多人也不會陌生,至於想說敢說又不知道說什麼的困境,我們可以用以上的三種辦法,循序漸進的加以改進。經過不斷的刻意練習,每個人搭建自己的故事宮殿、思維框架,我想,一段有血有肉的表達,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難事。
三、怎麼說?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才的人能寫下優美的文字,但在人前表達都納納不成言,還比不上一些只會誇誇其談、毫無實質的人的談話。這究其原因,一是不適應在人前表達,二是還缺少些表達的技巧。
不適應在人前表達的,克服以上第一小節中的「不敢說」的恐懼,多多練習培養鈍感力就能解決了,至於缺少表達技巧,我們就在這裡具體談下。
即興表達宜短不宜長,因為人的注意力不能聚集很長時間,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完整閘述自己觀點。而緊緊抓住對方注意力,必須有一個很吸引人的開場,現在就介紹這幾種具體的表達方式:
1、開門見山式開場
開門見山的表達方式言簡意賅、直奔主題,能迅速讓對方抓住重點,這是一種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也較好掌握。許多人不知道如何表達,就是糾結於怎樣做好鋪墊,,但如果你不懂得如何鋪墊,採用開門見山式應該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2、懸念式開場
懸念式開場,就是先買個關子,讓你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基於人們喜歡刨根問底的習慣,引出後面正式要講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懸念式開場宜少不宜多,最好一句話就能勾起好奇心。可以利用聽眾的慣性思維製造疑問,比如說一句具有矛盾衝突、不合乎常規邏輯的話。崔永平在《超級演說家》的第一場就用了這個方式,他的第一句話是「從我出生那天起,我就沒脫離了三個字:『精神病』」,說完這句話,觀眾的眼神「唰」地一下子向他集中過來。
也可以用欲揚先抑的方式吸引大家注意力,如紀曉嵐有一次去給朋友母親祝壽,他開口就是「這個娘親不是人」,把眾人當場驚呆,但話鋒一轉,下句來了個「九天仙女下凡塵」,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文采,只聽得他繼續道「生個兒子卻做賊」,再次挑起各位敏感的神經,而「偷得蟠桃獻娘親」,成功圓了他挖的坑。先抑後揚一般都是把驚嚇變驚喜,會在驚嚇的基礎上回歸本意,使主題升華,這需要不同於一般人的腦迴路,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總是奇思妙想不斷,讓人嘆服。
倒敘表達也可以製造出懸念,一開始拋出結果,讓聽眾產生想一探究竟的獵奇心理。如有個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曾經做過一件特別對不起父親的事……第一句話就引來了人們強烈好奇,這究竟是件什麼事呢?我們都有父親,我又做過哪些對不起父親的事呢?由獵奇而引發種種聯想,聽完之後,我們往往會一拍大腿:原來是這回事!
3、講故事開場
人們天然地喜歡聽故事,我們可以把我們所想講述的觀點藏匿於故事當中,這樣不僅能迅速吸引聽眾注意力,還能引發聽眾共鳴,讓聽眾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
所引的故事必須短小簡單,邏輯清晰,能突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的觀點。一個故事為了表達不同的核心觀點,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講法,就是側重點不同,但不能為了不同觀點,改變故事原貌。
4、引用名言式開場
也許我們所說的話無人問津,反響平平,而引用大家都很熟悉很崇拜的某某或在人群中享有很高威望的人的話,就會加大你所說的話的力度,就好像摻雜了名人的力量,這是一種借力打力的方式,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如在你討論生活的殘酷時,可以引用羅蘭·羅曼的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等等。
引用名人名言,讓你能更容易地闡述你的觀點,你的表達也會更有說服力。演講是一門學問,但一個人的表達力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
這本《即興表達力》讓你抓住每一個表達的瞬間,能充分地表達自己,讓你不再害怕於表達,而是視每一次表達都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即興表達為什麼,抓住改變人生的三分鐘,讓你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拿回人生的主動權,成就屬於自己更精彩的人生,我們上路吧!
評論列表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