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你,我也是》中,張紹剛帶領一眾嘉賓一起討論一個人類歷史上經久不衰的關鍵詞:
前任。
一下子感覺千言萬語湧上心頭。
很多畫面、感受揮之不去。
欲說還休,一聲嘆息。
有沒有。
嘉賓們顯然跟我們感受差不多,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有說前任促進了自我成長的。
娜扎說,結束一段感情後,會做一些自我的反思,可能自己也有問題。
這時會發現,如果在交往中,對方沒有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對待你,並不代表對方不愛你,只是對方可能並沒有完全理解你到底想要什麼。
韓火火說,一段感情結束了,才能知道到底什麼是不適合自己的,以及,自己真的想要什麼。
有倡導愈挫愈勇,要不斷去勇敢體驗的。
周潔瓊說,很多感情,雖然電視上已經看到了很多。
但是,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真的是怎麼回事,自己才能明白。
有緬懷過去,感慨萬千的。
朱星傑說,可以用李榮浩的《年少有為》這首歌來形容自己想起前任的感覺:
懷念兩人一起奮鬥的日子,覺得很美好,也遺憾當時沒能力對前任更好一些。
張紹剛說:自己在傳媒大學給學生們上課,經常和談戀愛的同學們說這樣一個觀點,「分手不撕」。
因為,如果撕,你撕碎的,不僅僅是對方,還有你們兩人曾經的美好。
所以,分手了,就分手了,一定不要撕的很難看,無法收場。
讓一些美好的東西,永存心底。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了。
早在十年前,我看美劇《欲望都市》的時候,有一個經典的橋段:
有一次,男友家的電話答錄機里留下一段男友前任的一通電話。
作家男朋友本來正打算出門,聽到這段錄音,就在門口僵住了,直到聽完。
電話內容大概就是說一些分手之後東西交割之類的一些瑣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
然而,作家男友反應卻很大,直接對着電話破口大罵自己的前任。
然後,轉身推門離去。
你當然不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和前女友藕斷絲連,但是,你也一定不希望他想到前女友就破口大罵。
「分手不撕」,好高的要求。
我理性上認同,真實的感覺卻是「臣妾做不到啊」。
回顧我的前任中,做到了「分手不撕」的,只有一個。
而且,我還不認為是我涵養好,要歸功於對方好涵養。
可是,站在今天,我卻幾乎為每一次分手的撕逼而感到遺憾。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分手,多多少少都會經歷一個雙方「撕逼」的過程。
我們都不願,但是,卻是「不由自主」的。
所以,縱然似乎聽起來「分手不撕」是好的,可是,我不會勸你不撕逼。
相反,讓我們來看看,那些讓我們要死要活、恨不得將對方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撕逼原因,到底是什麼。
「撕逼」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攻擊。
為什麼攻擊,一定是有情緒,而且是負面情緒。
對方引起了我們的負面情緒,我們才會攻擊對方。
在一段失敗的親密關係中,常見的負面情緒都有什麼呢?
首先,恨與委屈。
我還愛你,你卻不愛我了。 我這麼愛你,你為什麼這麼對我? 我付出了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恨的背後,一般都是愛。
那麼,「愛」又是怎麼轉化為「恨」的呢?
當我們還愛着對方的時候,我們把自己的「愛」投給了對方,然而,對方卻不接。
或者,即便對方接了,給出的反饋,卻嚴重不對等,讓我們很不平衡。
得不到反饋,我的感情就懸空在那裡,直到摔到地上。
這很容易讓付出感情的人有一種「被攻擊」的感覺,這個時候,攻擊回去,是自然的反應。
這就是「愛而不得」引發的「恨」。
愛而不得,引發恨,恨,引發撕逼。
比如,《紅樓夢》裡。
每當林黛玉對賈寶玉好,但是,卻看不到賈寶玉「領情」。
並且,說不定還正好誤會賈寶玉和薛寶釵在親密互動時。
每每這個時候,林黛玉就表現的「特別愛耍小性子」、「內心戲很多」,開始各種找茬鬧彆扭。
這當然不是因為林黛玉不喜歡賈寶玉,正相反,是因為林黛玉太喜歡賈寶玉,才會這樣。
我繡了個荷包打算給你送去,卻正發現你在跟別人談天說地、把酒言歡。
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就是個受害者,是被你傷害的受害者。
攻擊回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再比如,《簡·愛》中。
簡·愛逐漸被羅切斯特紳士的風度所吸引,愛上了羅切斯特。
但是,羅切斯特卻表現出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並且為了試探簡·愛的感情,還讓她誤會自己要去娶別人。
簡·愛受不了了,終於,她做出了那段全書中最經典的表白: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了嗎? 你想錯了!
面對一段失敗的親密關係,「不甘心」也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
這種心理的背後是:不願意接受這個結局,總以為自己可以扭轉結局。
或者,如果回到當初,如果我能「怎麼怎麼」做的話,我們就不會這樣了。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這裡面有兩層心理學含義。
第一,不接受客觀事實,總認為自己做點什麼,就能扭轉結局,這本身,是一種「全能感」。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說,世界上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和上天的事。
上天的事就是客觀的事。
比如,我們要趕9點的早會。
明明每天8點鐘出門,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今天路上有交通事故,非常堵車,導致我九點半才能到公司。
這個時候,我們坐在車裡,往往會暴怒:他媽的,怎麼回事!
這種暴怒看起來似乎指向「堵車」,其實指向「自己」。
恨自己沒有能力化解這種局面,而不得不遲到。
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進行一系列的自我攻擊:
後悔出門時沒看路況; 後悔沒有打開導航; 後悔為什麼今天不坐地鐵?
其實,交通事故堵車,這是老天的事。
但是,「全能感」讓我們感覺,似乎,我們做點什麼,就能扭轉局面。
第二,不接受「這個世界上,遺憾時常發生」。
這個世界上,遺憾常伴左右。
放下自己的掌控欲,才能更加清晰地看清現實。
很多人分手後,會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對方辜負了自己。
也許,這確實是事實,不得不說,也是一種遺憾。
然而,有的時候,「遺憾」就是會發生,這也是事實。
接受了事實,我們才能move on。
有的人不僅「分手不撕」,境界更高了:分手還是好朋友。
《奇葩說》中,有一期辯題:分手了,還可以和前任做朋友嗎?
在這點上,我更同意張紹剛的觀點。
張紹剛說,分手後,不如不見面,就讓曾經的美好在自己心裡的一個角落裡,就夠了。
有的時候,見了面,這種感覺反而被破壞了。
不撕逼,並不代表一定要做朋友。
能做到「分手不撕」真的就已經境界很高了,因為真的很難。
撕逼的背後,正面的意義是: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情緒。
所以,能做到「分手不撕」固然是好的,如果做不到,也不強求吧。
評論列表
我一閨蜜諮詢過,很專業也很靠譜,是一家權威諮詢機構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