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物理不愛數學?那是因為他還不認識這位巨人!趕緊點開看看

情感導師 901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01

牛頓的降生

在英國,有一個叫格蘭瑟姆的小鎮。它的名字流傳百年,並將繼續被人們永遠銘記,因為它是牛頓的故鄉。

艾薩克·牛頓出生在伍爾索普的一個莊園中。在牛頓出生的前三個月,他的父親就被肺炎奪去了生命。

孩子不愛物理不愛數學?那是因為他還不認識這位巨人!趕緊點開看看

大抵是因為悲傷過度,還沒到預產期,母親漢娜就提前生下了牛頓。

鄰居看着瘦弱的小牛頓,鄰居安慰道:「漢娜,別擔心了,上帝一家會保佑這個孩子的。」

當時一個客人聽到牛頓誕生的消息,舉起酒杯說:「來,讓我們祝這位新生的艾薩克·牛頓身體健康,祝他長大以後,舉起真理的火炬!」

這個酒客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無心之言竟然在日後應驗了。

02

童年的苦與樂

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小牛頓逐漸成長起來。漢娜一個人養家,日子過得很辛苦。漢娜如此 忙碌,小牛頓便全靠外祖母照顧。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因為過度疲勞,漢娜日漸消瘦。在牛頓3歲那年,有人向她母親未婚了,那是一個戰鬥的人富有的教區長那巴斯·史密斯。漢娜原想着結婚後,牛頓的生活就能大大改善了。然而史密斯是個自私的人,他只想要妻子,不想要繼子。一開始漢娜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在親戚的一再勸說下,她才答應改嫁。

從此,小牛頓就離開了媽媽,和外祖母相依為命,對這個出生前就沒有了父親,才3歲就離開母親的孩子,外祖母特別疼愛,非常細心地照料着他。

或許因為家庭的不健全,小牛頓的性格有點孤僻,他不愛笑,也不喜歡跟其他孩子玩耍打鬧,當那些孩子在玩泥沙、堆城堡的時候,他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看着,幾乎從來不參與進來,而是托着下巴深思,好像在想什麼重要問題一般。

有一天,外祖母發現牛頓不見了,到處都找不到了,很焦急,這時有個小孩告訴她「我看見牛頓趴在池塘上,不知道在幹嘛。」

外祖母驚呼一聲,心急火燎地朝池塘趕去,果然,她看見牛頓靜靜地臥在池塘邊的草叢裡,全神貫注地在觀察着什麼。

外祖母問:「你在幹什麼?」

牛頓看到外祖母,驚喜地說:「您快看啊!」

外祖母看着平靜的池塘水面,可什麼東西也沒發現。牛頓用手指了指:「您看那裡,那些黑色的小蟲在水裡劃得多快啊!」

外祖母笑着說:「那是豉蟲,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不是啊,您看,它們的兩隻腳一起站在水裡上,卻不會掉下去,多神奇啊,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人不能站在池塘上呢?」

聽着這些問題,外祖母也愛莫能助:「這些問題我也不知道,不過只要你努力讀書,你一定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

03

牛頓的逆襲

6歲時,牛頓被送到了村裡的小學上學。

牛頓每天步行去上學。和那些同齡的孩子相比,牛頓的個頭很小,而且又被家人遺棄,所以他不願意跟那些孩子玩,因此顯得有些孤單。

牛頓上學的地方只有一間教室,老師很少,只有兩個。讓小牛頓感到最害怕的是兩位老師手裡的教鞭,一旦走神或者回答不出問題就要挨打。

要知道,小時候的牛頓並不是一個天才,相反,因為有些自卑,缺乏自信心,導致他的學習成績很一般,甚至好幾次考試都排名倒數。

有一回課間,大家正在玩遊戲,牛頓雙手托住下巴,望着窗外的風景出神。

這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藉故踢了牛頓一腳,這一腳踢在了牛頓的肚子上,他還大聲罵牛頓是笨蛋。

肚子上的疼痛讓牛頓怒不可遏,他奮起反擊,他的勇猛姿態嚇壞了那個學生,那個學生被他打敗了。

這件事給了牛頓很大的刺激,他憤怒極了:我為什麼要受他的欺負?難道就因為他的成績比我好嗎?難道他真的比我聰明嗎?不,他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既然我的拳腳上能打贏他,我也一定可以在學習上超過他,是的,我一定要超過他!

從那之後,牛頓下決心要發奮讀書,他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努力學習,他緊跟老師的思路,專心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記錄下老師講的重點內容,遇到問題他還主動向老師請教。

一段時間後,老師的問題他已經可以對答如流了。就這樣,牛頓的學習成績節節攀升,不久就超過了那個欺負他的學生。

04

愛動手的牛頓

17世紀中期,新興的資產階級經濟在萌芽。另外,一個由工匠和商人組成的新階層開始出現,製造業在占主導地位的經濟體系正在悄然形成。

從小牛頓就勤於思考,為他未來的科學之路埋下了伏筆。

一天,放學後,牛頓照例去河邊玩耍,看到很多人聚集在那。

「他們在看什麼?」

「你不知道嗎?那是水車。」

「就是那種會轉動的,可以把水從河裡運輸到岸上,又可以當成動力來使用的水車嗎?」

「嗯,你知道得好多啊!」

牛頓不好意思地撓頭說:「都是從書上看來的,走,我們快去看看吧!」

牛頓和小夥伴使勁擠到前面,看到了安裝中的水車。在河水的衝擊下,水車的大輪子轉運了起來,帶動着小輪子,小輪子又帶動着石磨轉動,不一會兒麵粉就磨好了。人們都走了,牛頓還在觀察水車,他想要弄清楚水車的原理。

這樣過了幾天,他終於弄清楚了水車的機械原理。

「比騾子管用,就是太破舊了!」

「是呀,有點笨重。」

聽到這些議論,牛頓心生靈感,我能不能製造出更簡便的水車呢?說干就干,回到家中牛頓就動起手來,好幾個晚上他都在忙着造水車,裝了拆,拆了裝,失敗了就找出原因,繼續改進,終於,他做出了一架輕的小水車。

還有一次在路上,牛頓看到一輛漂亮的馬車,那優雅的車型、美麗的裝飾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他不由地想到「如果我也有一輛馬車,該多好。」

可是外祖母怎麼會有錢買馬車呢?一看那馬車就很貴。

牛頓嘆了一口氣,不過擁有馬車這個想法實在是太誘人了,牛頓想得入了迷:為什麼我不自己做一輛小馬車呢?

牛頓從小就喜歡木匠活,他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造一輛小馬車。他在紙上繪出馬車的形狀,然後慢慢一點點地打造,漸漸地,在製造小馬車的過程中,他摸索出了車輪轉動的原理。

一個星期後,小馬車宣告完工,這輛小馬車有四個輪子和一個簡單的剎車器。

外祖母看後,發現車上還有一個手柄,便問道:「這是什麼?」

「這是剎車器,把它拉過來,小馬車的速度就會慢下來。」

「這個設計好。」

「我們快把它推出去試試吧!」

兩人一起把小馬車推到山坡上,牛頓坐了上去,外祖母輕輕一推,小馬車就順着山坡慢慢滾了下去,山坡很平緩,速度不快。

牛頓坐在車裡,風兒吹在臉上,高興極了。局的到山腳時,他輕輕一拉剎車器,小馬車慢慢停了下來,牛頓興奮地握緊拳頭:「我的小馬車成功了。」

05

日晷

除了喜歡鼓搗小製作,牛頓從小就迷上了畫畫。

牛頓很細心,他注意到雖然樹葉都是綠色的,但卻有差異,有的濃一點,有的淡一點,後來他才知道,原來那綠色有那麼多種:豆綠、薄荷綠、熒光綠、碧綠......

牛頓經常畫院子外的蘋果樹,還有蘋果樹的蚊子,在不斷的觀察中,牛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隨着太陽在空中的移動,蘋果樹的影子也隨之發生變化,一開始,只有樹稍的影子,漸漸地,連樹幹的影子也出現了。

這個奇特的景象讓牛頓大為稱奇:整整一個下午,牛頓就坐在蘋果樹旁,觀察着樹影的變化,一邊看一邊還用樹枝在地上做記號,最後他得出結論:樹影長短變化與太陽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這個發現讓牛頓 眼睛發亮,大為驚喜。他明白了太陽的運轉是有規律的。

在更加仔細地研究了影子和時間的關係後,牛頓便尋思着:能否利用這個規律,製作一個準確的太陽鍾呢?在當時,機械鐘錶是一個稀罕玩意,村民們都是根據天象來判斷時間的,這樣總是不夠準確。

牛頓在地上畫了一個草圖,他把一個圓分成了幾個弧,然後在每段弧上做標誌,接着把一塊木樁釘到地上。牛頓又向小學裡的老師借來了手錶,記錄下每一個時刻木樁的影子走到了哪裡。

牛頓製造的這個東西叫做日晷,是一種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間的裝置,簡單來說,就是在圓形石板上鑿一個洞,插一根長長的鐵釘,然後在石板四周刻出適當的凹痕,相當於鐘錶的刻度。這樣,當陽光緊身在鐵釘上時,鐵釘就會在石板上產生投影,通過投影就能估算出大概的時間了。

經過十多天的努力,牛頓終於把石刻日晷做好了,他把日晷安放在村子中央。過了幾天,村民都熟悉了日晷。

「這個東西挺管用的,有了它,再也不擔心錯過吃飯的時間了!」

「這個小傢伙前途無量啊!」

後來,牛頓已經是名揚天下的科學家了,村民們懷着深深的敬意,把村中央的日晷稱為「牛頓鍾」。

06

上中學

在牛頓10歲的時候,繼父去世了。母親漢娜帶着三個孩子回到了村里,牛頓又與母親生活在一起了。

牛頓12歲的時候,已經從村裡的小學畢業了,認為了很多字,大部分跟他一起上學的孩子都不準備上中學了,而是幫助家裡干農活,可牛頓卻不想當一個農夫,他對知識的苛求十分熾熱。

17世紀中葉,英國的文盲很多,大部分都不識字。如果有人讀書,那大概是為了當一名牧師、商人,或是藥劑師。

牛頓的舅舅威廉回來了,他在劍橋大學深造,即將成為了名英國國教的牧師。

當娜認為,牛頓已經認得不少字了,又懂得計算,這就夠了。威廉卻不這麼認為。「牛頓聰明伶俐,你看他造的日晷,還有小馬車,他長大後一定會有出息的。」

「你真的這樣認為?」

「當然,倫敦有幾十萬人,像牛頓這樣的孩子我卻沒有見過。」

在威廉的勸說下,漢娜終於決定讓牛頓繼續上學,去讀中學。鎮上有一所金格斯皇家中學,可那裡離伍爾索普村八英里遠,怎麼能讓一個孩子每天來回十六英里呢?

漢娜想到了自己的一個朋友,也就是克拉克夫人寫了一封信,詢問能否讓牛頓寄宿在她家中。不久就得到了回信,在信中,克拉克夫人表示,他們一家人都十分歡迎他的到來。

來到克拉克家,一開始牛頓心裡還有點忐忑,但他見到親切的克拉克夫婦後,感覺好多了。

就這樣,牛頓在克拉克家裡住了下來。

07

化學與書籍

克拉克是一名藥劑師,擁有一間藥品配置室,就像今天的實驗室。這些都深深吸引了牛頓的目光,克拉克還允許牛頓觀察他配置藥劑。

有時候,克拉克還教牛頓做藥劑配方、稱量等工作,這引起了牛頓對化學的興趣。

克拉克家裡有很多藏書,對牛頓來說這是一個鏢局大廳的知識寶藏,要知道在牛頓的時代,英國的書籍不僅很少,而且很貴,一般人家裡除了《聖經》多半就沒有什麼其他書了。

不久,牛頓從克拉克那借到了一本名為《自然和藝術之謎》的書。牛頓從這本書中學到了不少有趣的知識:如何調配顏色、墨水,如何糊風箏,如何製造水漏鍾,如何融化金屬等,這些知識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

08

中學生活

現在,牛頓要到金格斯皇家中學去上中學了,這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呢?

與牛頓想象的自由學風不同,金格斯中學執行着嚴格的紀律,誰也不能違背校長制定的規則。校長總是一板一眼的。他要教授八十多個男孩學習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和神學。

牛頓對數學很感興趣,他很喜歡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幾何數學。可以說,在金格斯中學的學習為牛頓初步奠定了數學基礎,為他後來發明微積分打下了基礎。

牛頓用兩個半便士買了一個用牛皮紙訂成的小筆記本,還特意在封面上寫了這樣一句話:艾薩克·牛頓的筆記本。幾個月後,牛頓在小筆記本上小心翼翼地寫滿了字,這個小筆記本主要用來抄寫《藝術與自然》之謎這本書。

另外,牛頓還在筆記本上抄寫了一些繪畫技巧的說明。這些知識不僅在筆記本上留下難以褪色的印記,也在他腦海中被銘記......

09

會磨麵粉的小風車

格鬥瑟姆鎮有一座風車磨坊,這是一座利用風力來磨麵粉的磨坊。

每次放學,牛頓都可以看見這架風車,他很喜歡它,這麼一點風,龐大的風車就可以轉運起來,還能帶動石磨把麥子磨成麵粉,真的是太神奇了!

一天放學後,牛頓又路過風車磨坊,今天天氣很悶熱,樹上的樹葉紋絲不動,結果風車無精打采地立在那裡,幾乎是一動也不動。

看到這種情形,牛頓開支了腦筋:這說明了風車是靠風力轉運的,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風車擺脫這種桎梏,從而一直轉下去呢?

牛頓決定自己造一個小風車,要想造出小風車,就必須把風車磨坊的原理弄清楚。就這樣,牛頓進入了磨坊里,他里里外外、仔仔細細地看了又看,總算是對風車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回到住處,牛頓在稿紙上畫起風車的構造來。翅翼安裝在轉軸上,齒輪之間如何中沖劍才能帶動磨盤旋轉......

幾天後,一個漂亮的風車模型做好了。

牛頓把風車搬到窗口,風吹起來,翅翼緩緩地轉運,然後速度越來越快。

斯托勒抓來了一把麥粒,灑在磨盤上,下面真的流出了白色的麵粉,雖然數量很少,無法與那些大磨坊相提並論,但足以讓牛頓和斯托勒驚喜了。

「牛頓,你太棒了,真了不起。」

沒風的時候,風車就不轉動了,牛頓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抓來一隻小老鼠,用木箱做了一個可以轉動的小圓輪,把它和風車的軸連在一起。

牛頓把小老鼠綁在小圓輪的踏板上,又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而不可即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地跑動,於是輪子不停地轉動,最後帶動風車轉動。

看到這個精妙的設計,克拉克感嘆:「牛頓,你這個小腦袋裡究竟裝着多少天才的想法啊!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你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10

用水計時和「彗星」

很多個早晨,牛頓都能聽到對面雜貨店老闆詢問時間的聲音。在17世紀,詢問時間是很尋常的事,不像今天,我們能通過手錶、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看時間。

牛頓想,我能不能製造一個在任何時候都能使用的計時工具呢?

牛頓先制訂好計劃,然後開始叮叮噹噹地做起來。一個月之後,大功告成。

牛頓的水鍾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它是一個水箱,高約1米,上下各有一個儲水槽,上面的水槽底部有一個小洞,下面的水槽里放着一塊木板,在木板中央有一根木棒,木棒頂端釘着鐵釘,繫着一根細繩,繩子的另一端連接着指針。當水從上面的水槽中滴到下面,木板會慢慢向上浮動,藉助繩子的牽引力,指針便會移動,從而指出時間。

有了這個水鍾,牛頓再也不用擔心睡過頭了。

自從研製出小風車後,牛頓對地「風的動力」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決定製作一個飛得又高又穩的風箏。

牛頓用細繩棍子搭出風箏的輪廓,在接口處用接綁牢,然後給風箏貼封面......他做風箏時很注意風箏尾巴的重量,在放風箏時他也很注意拉線的着力點。所以他的風箏起飛快,飛得高,很受人喜愛。

有一次,牛頓把一隻點燃的小燈籠綁在風箏上,然而讓牛頓始料未及的是,這種做法引起了一陣騷亂。風箏緩緩升空,越飛越高,在空中飄舞。

這幾天的夜晚,鎮民們發現,天空總會出現一顆發亮的星星。這們奔走相告,都說彗星出現了。

「彗星出現了,這是不祥之兆啊!」

在現在人的眼裡,這場面一定很可笑。其實在當時的民眾看來,彗星就是死亡和罪惡的象徵,彗星的出現就是災難的預兆。

彗星與大多數天體不同,它的活動總是神秘莫測的,沒有什麼明顯的規律,讓人難以捉摸。當牛頓發現自己鬧出了這麼大的一個烏龍時,趕緊將風箏扯了下來,急急忙忙向大家解釋。一開始大夥都不信,直到牛頓拿出風箏,當眾放上天,大家才信了。不少鎮民還覺得牛頓這小伙子不簡單。

伴隨着各種小發明、小製作的出現,牛頓的中學生活越發多姿多彩起來。

11

牛頓的秘密

牛頓在農活上沒什麼天賦,而且幹得也不舒心。於是母親轉換了思路。她把去鎮上賣農產品的活交給了牛頓,還讓一個老僕人和牛頓一起去,指導幫助牛頓。

出發前,牛頓製造了一輛新式的四輪馬車。與其他馬車不同,這輛馬車不用繫繩,只需要一個手柄就可以駕馭馬匹,村民們看了都嘖嘖稱奇。

一來到鎮上,牛頓就去克拉克家借書,讓老僕人一個人去賣農產品。

再次來到克拉克家,牛頓心中感慨萬千。斯托勒見到牛頓,高興地拉着牛頓去看小風車和水鍾。借到書,牛頓就回到集市上。不過他不叫買,而是看起書來。老僕人沒辦法,只好獨自張羅着買賣。

到了晚上,漢娜問牛頓集市上的狀況,牛頓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有一天,因為借到的書還沒讀完,馬車剛離開伍爾索普村沒多遠,牛頓就跳下車來,對老僕人說:「麻煩您幫我去賣菜吧,我在這裡等你回來。」說完,牛頓一頭鑽進樹木,在樹蔭下讀起書來。

於是集市上便出現了這樣奇特的情景:一老一小一起坐馬車來到集市上,老的在賣農產品,小的則在遠處的樹木中讀書,日落後他們又駕着馬車回去。

這一天,舅舅威廉到鎮上辦事,完事之後,他決定去看看牛頓。牛頓沉浸在知識的世界裡,就連威廉到了身旁也渾然不知。

威廉驚呆了,一種自豪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這個熱愛思考、喜歡專研的少年可是他的外甥!這個少年不屬於農場,也不屬於生意場,他天生就是要讀書的,威廉想着如何說服漢娜,讓牛頓去上學。

這一天,狂風呼嘯,大樹的樹枝都被刮斷了,人們心驚膽戰地躲在屋子裡,祈禱自家的房子足夠堅固。漢娜發現牛頓不見了,不顧一切地衝出去尋找牛頓,當她來到後院時,眼前的一幕讓她驚呆了:

她看見她那倔強的兒子在暴風雨中奔跑跳躍,一會兒順風跑,一會兒逆風跑,一會兒順風跳躍,一會兒逆風跳躍。

「你在幹什麼?」漢娜大聲喊道。

「媽媽,我在測風速呢!我想知道風的力量和速度究竟是......」

「快回去,這裡太危險了。」

牛頓就是這樣,這回他就被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了,他想看看這大風有多大的威力,想看看順風和逆風能相差多遠。一有機會,牛頓就研究那些有趣的現象,他認真地觀察河水渡過木頭和岩石時產生的旋渦和波浪,漸漸地,他對水的流動有了感覺,那裡似乎蘊含着天地間的至理。

12

劍橋大學

現在牛頓從中學畢業了,下一步該如何走呢?牛頓打算去讀大學,只是要讀哪所大學呢?

舅舅建議牛頓去劍橋大學深造,牛頓同意了。

有了威廉的聯繫和亨利校長的推薦,牛頓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讀書。

1661年6月,牛頓告別了家鄉,獨自一人前往劍橋大學。

當時劍橋大學把學生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貴族,他們幾乎不用參加考試就可以畢業;第二類是收費生,以加入英國教為目的的學生;最後一類是牛頓這樣的減費生,他們以打雜工和服務工作來交付費用。

當時,劍橋大學的課程調轉沿襲着建校時的經院傳統,保留着深厚的中世紀色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保王黨與新興的資產階級都想控制劍橋大學這個輿論發起點,從而爭奪對人們的精神控制權,保王黨把一批受到哥白尼日心說、笛卡爾思想影響的教員趕出校園。

當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克倫威爾取得勝利後,他在劍橋大學進行了改革。

然而當牛頓進入劍橋大學時,克倫威爾已經去世。同時,查理二世復辟,他將擁擠英吉利共和國的新派教員全部趕出劍橋。

13

牛頓的大學生活

牛頓來到劍橋,踏入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三一學院是個尊重學生、保護學生、鼓勵學生釋放天性的地方。

因為牛頓是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三一學院的,所以他要做不少雜務工作,又要替教授跑腿,這耗費了他很多的時間,不過他還是把有限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之中。

在牛頓看來,學習是一種樂趣,是一種有價值的追求。他喜歡在筆記本上記錄知識和想法,為了節省紙張,他還自創了一些速記符號。

當時,大部分的課本都是用拉丁文寫的,因此拉丁文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其他的還有希臘文、希伯來文、古代史等。

在中學時,牛頓對這些科目都下過苦功,唯一憂慮的就是數學。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牛頓在數學上有着得天獨厚的資質,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數學成為他最擅長的領域之一。

在三一學院,牛頓的一個導師是本傑明·普萊恩先生,他與牛頓的舅舅相識。威廉給了牛頓一封信,讓牛頓把這信交給本傑明。然而本傑明並沒有對牛頓另眼相待。在生活上,他對牛頓幾乎是不聞不問。

當牛頓遇到經濟困難時,又是克拉克先生站了出來。

大學四年,牛頓大概史交了一個同齡朋友。他與牛頓一樣,性格內向,卻抱負遠大。兩人在生活上互相扶持,在學習上互相鼓勵,共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14

打開科學之門

童年的打架經歷讓牛頓明白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學習才能出人頭地。

牛頓的自律性很強,後來發現的牛頓日記中有這樣的片段:「沉迷於撲克牌兩次」「上小酒館兩次」,可見對於自己偶爾的「放鬆」,牛頓心中是充滿自責和愧疚的。

在些事情在別人看來是平平無奇的,可是牛頓卻偏要記在筆記本上,提醒自己不要虛度光陰。

有一天,在斯托爾橋市集上,牛頓買了一本有關占星術的書。讀完這本書後,牛頓發現,天體要用數字準確表示出來,還必須具備幾何的基本知識。於是他找到了古達幾何學家歐幾里得的作品《幾何原本》。

後來他又讀了笛卡爾富有啟發性的解析幾何著作《方法談》,還有威廉·奧特雷德的《數學秘訣》和約翰·華萊士的《無限小算術》。他反覆研讀這些作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數學體系。

除了自學數學知識外,牛頓還看了不少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牛頓曾認真閱讀過《推理法》和《倫理學》,儘管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有很大的缺陷,但它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啟發了牛頓的思考。

在劍橋大學的第二年,在牛頓的筆記本上就寫滿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但牛頓並不迷信權威,他在本子上寫下了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的話:「我熱愛柏拉圖,但我更熱愛真理。」

日後,牛頓不斷地思考、解決問題,從而為一個新的自然學科奠定了基礎。

這些問題包括物質和原子,質量和位置,時間和永恆,重力。

關於重力,牛頓認為:「引起重力的物質一定穿透了整個物體。物體在下落後,一定又上升。不然的話,地球的內部一定有一個巨大的空穴,容納落下的物體。地球中心這個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地球上所有河流的匯集處。這些河流一定被擠壓在狹窄的空間裡。」

牛頓還認為重力可能是物體內在的一種性質,他猜想重力可能會有「射線」,從而引起物體的運動,運動可以朝各個方向,不一定朝下。只要一開始運動,物體就有保持運動狀態的趨勢。

15

二項式定理和大瘟疫

當時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圖書館的藏書超過了3000本。在劍橋大學的四年,牛頓幾乎掌握了當時全部的自然科學及哲學知識。在長期的研究實踐中,牛頓明白了只有數學才是一項最嚴密的論證自然規律的工具,因此,他在數學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1665年,牛頓發現並證明了著名的「二項式定理」,該定理是給出兩個數之和的整數次冪展開為類似項之和的恆等式,該定理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都有着廣泛的應用。

1665年,牛頓終於獲得了學士學位。正當牛頓留校準備繼續研究時,5月份的時候,一場變故發生了。

黑死病在倫敦蔓延開來,黑死病,又稱為鼠疫,幾百年前曾在歐洲大陸肆虐過,造成了上千萬人的死亡。據史料記載,1665年至1666年,倫敦大瘟疫的死亡人數超過八萬人,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後來,疾病被確認為是淋巴腺鼠疫。

在一片末日情緒里,劍橋大學開始遣散學生。無奈之下,牛頓只好放下手頭的研究工作,匆匆回到伍爾索普村。

16

發明微積分

回到伍爾索普村,這裡的一切都沒有變化,但牛頓卻不是從前那個牛頓了。弟妹們對牛頓和劍橋大學很好奇,不停地問問題。牛頓摸着妹妹的頭:「努力吧,只要努力,你們的夢想就會實現的。」

鼠疫肆虐的兩年是英國的一段災難歲月,在科學史上卻是一段輝煌時光,在家鄉的這段歲月里,各種奇思妙想和科學的靈感從牛頓腦海中噴涌而出,微積分、萬有引力定律、光學理論.....他的許多成就就是在這段時間有了雛形。

這段時間第一個重要成果是微積分。關於微積分的發明時間,可以從晚年牛頓的回憶錄中得到答案:「1665年初,我發現近似級數的方法,並得到將任何方次的二項式展開為級數的規則,同年5月發現了如何畫曲線的切線,11月發現流數術的直接法,次年5月得到了流數術的反演法。」

那究竟什麼是微積分呢?它有什麼意義呢?

微積分是微分和積分的總稱,它是一種數學思想,「無限細分」就是微分,「無限求和」就是積分,兩者是互逆的。微分簡單點就是把事物分解成很微小的部分,用極限的觀點就是,把一個線段分為X段,這個X是趨近於無窮大的,那麼這個線段的每一部分就是不斷地趨近於0。積分就是把這無窮多的每一部分加在一起,得出這個線段的總長。

那麼微積分能用來幹什麼?

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微積分就沒有現代數學,為了研究自然界的事物,人們必須處理許多不斷變動的數量,事物處在變化之中。在處理物理學的熱問題上時,要處理溫度的變化率——冷卻與加溫,這就需要仔細計算物體做功的變化速度與運動體的位置與變數,離開微積分,這樣的計算根本無法進行。微積分在天文學和物體學中有重要的應用。

從牛頓開始,有了對宇宙的度量標準,運動可以用幾何來解釋。

雖然在牛頓之前,有一些數學家人事過微積分的奠基性工作,但作為無窮小量分析所涉及的觀點和方法,以及由此組成的一門以獨特的算法為特徵的新學科的發現,這仍歸功於牛頓。

17

蘋果落下的啟示

1666年秋天,一個午後,牛頓從屋裡出來,不知不覺到了院中的蘋果樹下面。牛頓坐在樹下曬太陽,然後就思考起天體運行法則的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地球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天體按照它們自己的規律旋轉。

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出版了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他認為地球是運動的,太陽是不運動的,而且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的說法震驚了世界,後來《天體運行論》遭到查封。

然而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為它是永遠不會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就存在於那裡,等着人們去發現、去探索。

伽利略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他用它觀察天體,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開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他們的研究陸續揭露了天體運行的秘密。

在這之後,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已是公認的事實,然而宇宙究竟是根據什麼法則來運轉的呢?這一點卻並沒有人給出答案。

一邊想着這些問題,一邊享受着涼爽的秋風,不知不覺中,牛頓竟然睡意了。

突然,「砰」的一聲,一隻蘋果從天而降,恰好落在牛頓面前,把他驚醒了。

看着地上的蘋果,牛頓想:為什麼蘋果離開樹的時候,會落到地上,不往左右掉,也不往天空飛呢?為什麼蘋果會靜靜地向下掛在樹枝上呢?推而廣之,為什麼行星會繞着太陽運動,而不是沿直線飛去?是什麼力量使喚它們沒有飛出去的呢?難道是太陽拉住了它們?

對月球的疑問也是同樣的:是什麼拉動或是推動月球離開一條直線軌道的呢?

在觀察和思考後,牛頓終於悟出:地球肯定存在一種看不見的拉力,將蘋果拉到地上,正如它牽引着月亮,使喚月亮始終圍繞自己轉運一樣。牛頓把這種力叫作引力。

起明白了這一點,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蘋果會因為地球引力而掉下來,為什麼月亮不會呢?

牛頓想到了伽利略說的物體的慣性,他意識到月亮在形成之初就獲得了一個初速度,具有足夠大初速度的月亮在地球的引力下,一方面向地面墜落,一方面又向着水平方向飛出。這兩種運動趨勢最終合成了月球的繞地運動,使月球能在與地球保持一定距離的軌道上周而復始地運動下去。

牛頓還意識到,引力存在於任何物體中,引力是相互作用的,蘋果與月亮都在吸引着地球,只是巨型蜘蛛入侵的吸引力太小,人們察覺不到,所以看上去蘋果在降落,而月亮的引力則大得多,但地球以巨大的力吸引月亮時,月亮也同樣吸引着地球,由於雙方都在不停地自轉的同時又公轉,這就使月亮既不會飛走,也不會掉下,地球的引力剛好保持在讓它在它的軌道上運轉。

接着,牛頓興致勃勃地用微積分算起地球的引力來,要計算地球的引力,就需要知道地球半徑的準確數據。然而當時測定的地球半徑是錯誤的,牛頓未能獲得滿意的計算結果,就暫時放棄了研究。直到1670年,有了更準確的地球半徑數據後,牛頓才重新研究引力問題。

18

光的奧秘

在計算地球的引力受挫後,牛頓很鬱悶,短暫消沉過幾天。但牛頓畢竟是牛頓,他對於科學真理的追求是永遠不會放棄的,很快就從陰影中走了出來,轉向另一個感興趣的科學領域——光學。

研究表明,人類從外界獲取的各種信息的總體中,有80%以上是依靠視覺實現的,而視覺與光息息相關。開普勒研究了光的折射,試圖找到其中的規律,笛卡爾使用玻璃製造人工彩虹,對彩虹的機理進行分析,波義耳對顏色現象做了大師的實驗,對牛頓產生了重大影響。

總體起來就是,在牛頓之前,對於太陽光的顏色和彩虹的成因,研究者們各執一詞。

在牛頓所處的時代,新的光學現象陸續發現,關於光的分歧也越來越多。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牛頓開始了自己的光學研究。1664年,牛頓第一次使用三稜鏡來做光學實驗。

幾個世紀之前,人們就了解到,當白天通過無色玻璃和各種寶石的碎片時,就會形成鮮艷的各種顏色的光。直到1666年,牛頓通過實驗研究了這個問題,這個實驗被評為「物理最美實驗」之一。

通過這個實驗,牛頓在牆上得到了一個彩色光斑,顏色的排列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牛頓把這個顏色光斑叫作光譜。

為了解釋三稜鏡中白光的分解現象,牛頓提出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光組成的,玻璃對各種光的折射率不同,當白光通過稜鏡時各色光以不同的角度折射,結果就被分開成和各種顏色的光譜。

後來,牛頓又試着把兩片三稜鏡放在光線通過的圖中,結果牆上出現的是一道白光,這次實驗讓牛頓發現:一切東西透過兩面三稜鏡的照射後,影像便會恢復原來的樣子。接下來,牛頓便開始計算各種顏色光的曲折角度。

牛頓可以說是第一個分解太陽光的人,為現代光學奠定了基礎。光和顏色的秘密被解開後,為牛頓以後改進望遠鏡埋下了鋪墊。

19

嶄露頭角

主修課研究員差不多相當於今天大學裡的講師,就這樣,牛頓一邊上課,一邊繼續着未完成的研究。

巴羅十分認可牛頓的數學能力,他經常邀請牛頓一起合作鑽研一些課題。牛頓開始研究三次方程,三維究竟里的曲線,這要比二維數學中的橢圓複雜得多。

牛頓決心把所有的曲線劃分成不同類型,大的類別中還要細分出不同的類型,在這項工作中,牛頓剛創建沒多久的微積分派上了用場,他決定從兩個方面來入手研究這個解析幾何的課題:以三次方程為基本形態的代數法和研究曲線結構的幾何方法——牛頓認識到曲線結構是點和曲線在空間中運動的結果,經過反覆的思考研究,他在筆記中總共記錄了58類不同的曲線。

牛頓讀了《對數術》,他驚訝地發現別人有了跟自己一樣的發現,在書中,墨卡托陳述了一種計算無窮級數的對數的方法,不過他的方法比較簡陋,僅僅是由為數不多的幾個無限數列推出的,論證不夠充分。

這件事情讓牛頓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研究是有價值的,可能遠遠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於是,他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透露給了巴羅。對於牛頓的成果,巴羅表示了極大的讚賞,他鼓勵牛頓把這些成果發表出來。

花了幾天的時候,牛頓寫了一篇論文《對無窮級數的分析》,請巴羅把論文寄給當時的另一位皇家學會會員約翰·柯林斯,他是皇家學會的數學顧問。

沒過多久,柯林斯對這篇論文作了熱情洋溢的回應,他讚賞了論文中極具創造性的數學思路。

巴羅寫了一封信給柯林斯,在信中他寫道:「我非常高興我的這位朋友的論文能夠得到您的讚許。他的名字叫艾薩克·牛頓。他還很年輕,但在數學領域已經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駕馭能力。」

這封信讓牛頓的名字第一次傳播到了劍橋以外的地方。

柯林斯把牛頓信中的內容傳給其他數學家閱讀,有蘇格蘭的、法國的和意大利的。漸漸地,牛頓的名字作為一個新銳數學家傳播開來。

一些科學家開始慕名給牛頓寫信,說希望牛頓能夠研究出適用於所有曲線的解法。

20

反射望遠鏡

回到劍橋後,雖然數學研究占據了一些時間,但牛頓並沒有放棄光學研究,他找到了新的課題——望遠鏡。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眼睛師漢斯·李波爾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李波爾能發明望遠鏡得感謝兩個小孩。那一天,兩個小孩在李波爾的商店門前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臉上露出十分興奮的表情。

兩個興高采烈的神情引起了李波爾的注意。他拿起兩片透鏡一看,奇蹟出現了,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猶在眼前。

李波爾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他立刻跑回商店,把兩塊透鏡裝在一個筒子裡,後來經過多次試驗,李波爾發明瞭望遠鏡。

1639年,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架天文望遠鏡,開普勒也涉及過望遠鏡的研究,他們兩人設計的望遠鏡都屬於折射望遠鏡,由兩個鏡片組成,工作原理並不複雜,缺點卻是顯而易見的——伽利略望遠鏡的放大倍率太小,而開普勒望遠鏡的鏡筒太長。

牛頓打算把自己的發現融合到前人的成果中去,引起他思考的是光的折射,也就是當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到另一種介質時,光線發生的彎曲現象,比如筷子在裝着水的玻璃中看起來是彎曲的。

牛頓還發現,不同顏色的光線其折射角度是不同的,每一種顏色都有自己的折射率。

然而,多次研製非球面的透鏡都不成功,牛頓便決定用球面反射鏡作為望遠鏡主鏡,他不打算做折射望遠鏡,而打算做反射望遠鏡。

1668年,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牛頓造出了一台新的望遠鏡。這台望遠鏡是牛頓親自動手做的,他製成了一種錫和銅的合金,並且把合金的表面磨成光滑面,用來做鏡片。

與折射望遠鏡相比,反射望遠鏡更加先進,因為一面大的鏡子和一塊小的透鏡相比,能聚集更多的光線,這是和鏡片的面積或者直徑的平方成正比的。

用這架望遠鏡,牛頓觀察到了木星和它的四顆衛星,金星也能清晰可見。經過多次觀測,他還看見金星的盈虧現象,最令他高興的是,所有的影像都是清晰明亮的。

牛頓獨自保存着這架望遠鏡,兩年之後,他才把望遠鏡借給了巴羅。

21

加入英國皇家學會

辭去盧卡斯教授的職位後,巴羅便在皇家教堂擔任祭司的工作。

後來,他收到了牛頓寄來的反射望遠鏡,他認為這是一個顯赫的成就。有一次,巴羅向國王查理二世提起這個發明,查理二世非常感興趣。

查理二世被稱為歡樂君主,他察看了這個反射望遠鏡,愛不釋手,把玩了好半天,讚嘆道:「太神奇了,牛頓真的是個天才!」

巴羅在皇家學會的例會上展示了牛頓的反射望遠鏡,引起了一陣熱議。

在皇家學會的展出引起了轟動性的效應,這架望遠鏡被皇家學會視若珍寶,並向全世界公布了牛頓所取得的成就。現在,皇家學會的博物館裡還珍藏着這架望遠鏡,上面刻着一行小字:牛頓爵士親手所造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

1671年末,牛頓收到了一封信,是皇家學會的秘書奧登伯格寫來的,在信中他說:「親愛的艾薩克·牛頓先生,我們沒見過面,但你的創造力讓我敬佩,所以我寫了這封信......」他還說,那些見過望遠鏡的外國人可能會篡奪他的研究成果:「新成果被假裝旁觀的小人搶走的事情已經是不足為奇的事情了。」

奧登伯格一邊勸牛頓儘早公開製造望遠鏡的說明,又希望牛頓能夠加入皇家學會。

一開始,牛頓不打算接受這份提名,但後來他又改變了主意,決定接受皇家學會會員的提名。

1672年1月11日,在一場激烈的審查會後,牛頓順利當選為皇家會的會員。

皇家學會是英國科學活動的中心,雲集了一些最優秀的科學家。從此以後,牛頓不但與英國科學的領導機構有了密切的聯繫,也成為英國最有名望的學者之一。

22

光學大爭論

成為皇家學會的會員後,牛頓依舊進行研究,很少到倫敦去參加學會的例行會議。不過,牛頓還是寫了一份反射望遠鏡的製作說明。

不久,牛頓在《哲學匯報》發表論文《關於光與顏色的新理論》一文,其中大部分觀點都是他在家鄉躲避瘟疫時形成的,後來又有所發展。

在論文中,牛頓提出:讓太陽光通過一個小孔後照在暗室里的稜鏡上,在對面的牆壁上會得到一個彩色光譜。因此可以得出推論:光的複合和分解就像不同顏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又再分開一樣。

牛頓的這篇論文一經發表,許多學者都大吃一驚,整個物理學界為之譁然,引起了一場歷時久遠爭論。

在皇家學會內部,牛頓的學說也沒有得到一致認同,在皇家學會中頗有地位的胡克和惠更斯都反對牛頓的觀點。

胡克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科學家,在學術家也有很高的成就,但他的虛榮心太強,他覺得只要是科學家,就都是他的競爭者和敵人,他說:「我承認牛頓的實驗,他的假說也很有見解,但那不像數學定理一樣,可以說它是唯一的假設。關於牛頓對於色的現象的假說,沒有一項是不能否定的。」

在《顯微鏡》一書中,胡克提出光是一種快速的小振幅的振動。石頭扔到水中,會形成水波,這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胡克卻從中得到啟發,他認為光的振動以「球形脈衝」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並且是橫向移動。

惠更斯是荷蘭物理學家,他建立了向心力定律,提出了動量守恆原理,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第一個外國會員。他是波動說的集大成者,繼承並完善了胡克的觀點,他認為光是一種機械波,是一種靠物質載體來傳播的中香波,傳播它的物質載體是「以太」,波面上的各點本身就是引起媒質震動的波源。

牛頓不認同波動說,他指出波動說有三個問題無法解決:光是直線傳播的,然而波動說無法解釋這一點;波動說同樣無法解釋光的偏振現象;最後,牛頓還認為波動說賴以存在的以太介質是否存在值得懷疑,以太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設想的一種物質。後來人們逐漸增加其內涵,使它成為某些歷史時期物理學家賴以思考的假想物質。

牛頓的觀點惹怒了惠更斯和胡克,胡克提出了一個反例:鑽研摩擦將會減少,但事實卻證明鑽研質量並沒有損耗。惠更斯則認為,如果將光稱為是微粒,那麼光就會像飛行的子彈或箭在傳播過程中發生碰撞,從而改變傳播方向,但事實並不是如此。

這兩種假說都能解釋光的反射折射現象,微粒說能較為圓滿地解釋光的直線傳播,而波動說能解釋光交叉通過卻互不干擾的現象。

總而言之,互有長短,雙方都不能說服對方。

1704年,牛頓推出《光學》一書,對他的微粒說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並反駁了惠更斯的理論。此時惠更斯與胡克已相繼去世,波動說一方無人應戰。

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證明了光是一種電磁波,看起來波動說要成為主流了。後來,在光電效應中,愛因斯坦發現,光能夠從某些金屬中打出電子,這說明了光也具有粒子性。

那麼,光到底粒子還是波呢?物理學家認為它既是波,又是粒子,這就叫作光的「波粒二象性」。

23

影響人類的一個賭局

如果說牛頓有什麼摯友的話,那麼可能是天文學家哈雷。

著名的哈雷彗星就是以哈雷的名字命名的。20歲時,哈雷從牛津大學王后學院畢業。在父親的資助下,他跑到南太平洋的一個島上建了一座天文台,並畫出了南半球星空圖,轟動一時。

哈雷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他當過船長、地圖繪製員工、牛津大學幾何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他還發明了一種把魚類保鮮到淡季的實用方法。然而,儘管他成就不俗,但他對人類知識的最大貢獻是那次打賭。賭注不大,是一本40先令的書籍,參考與還有另外兩位:胡克與雷恩。

這場賭局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684年,倫敦市內的一家小咖啡館內,哈雷、胡克和雷恩一邊品嘗着咖啡,一邊聊天。他們的話題圍繞着科學問題,從地上到天上都是他們的興趣範圍。

哈雷說:「我根據開普勒的第三法則,得到了『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假說。」

接着哈雷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你們說,如果這個假說成立,那麼行星與太陽之間的作用力是否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如果遵循的話,行星的軌道應該是什麼形狀的呢?」

不可否認,胡克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科學家,但他有一個毛病,好大喜功,喜歡吹噓,往往還沒得出成果就聲稱自己完成了研究。

此時,他便說自己已經證明了這個問題,但拒絕公布證明過程,說是要讓人認識到知識的寶貴。

胡克說:「如果我公布了答案,那就使喚別人失去了自己找答案的機會。」

然後事實上,後來公布出來的資料表明,他根本沒有解答出這個問題。

雷恩聽到胡克吹牛,他大聲說:「我們來打個賭吧!」

哈雷很疑惑:「打什麼賭?」

「很簡單,兩個月的時間,你們誰先找到答案,誰就可以獲得一本價值40先令的書籍,怎麼樣?」

可能雷恩做夢都沒想到 ,他的這40先令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這40先令將要為人類贏得一個嶄新的世界。

年輕的哈雷下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回到家,哈雷就着手進行研究,夜以繼日,可是即使是這樣,哈雷仍然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問題就像是着魔似的揮之不去。

之後哈雷又繼續研究了一番這個問題,半年多過去了,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他決心去找一位有能力解決此問題的人來幫忙。於是,他前往劍橋,在當年秋天敲開了牛頓的家門。

兩人聊了一會兒後,哈雷引入正題:「我研究過彗星,1680年的時候,我觀察到一顆彗星,我懷疑它就是前幾次有記載的那一顆。但我無法計算它的軌道與周期,因此不能確定是不是同一顆彗星。」

牛頓笑着說:「這個問題確實有趣。」

哈雷激動地說:「這就是為這個問題而來的,你說,要是太陽的引力與行星與太陽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行星運動的曲線會是什麼樣的?」

牛頓衝口而出:「橢圓!」

哈雷問:「為什麼?」

牛頓平靜地說:「我算過了。」

「我算過了」這四個平淡無奇卻蘊含着強大的自信心,沒有一定的底氣是說不出來的,有不少人都靠直覺猜測過平方反比定律下的橢圓軌道,可他們卻不得其門而入,只有牛頓依靠自己的數學才能和堅韌的意志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面對哈雷的追問,他才有底氣說:「我算過了」。

這四個字更是讓哈雷激萬分,我急切地問:「你是怎麼算的?能讓我看看嘛!」

牛頓找了很久,幾乎把整個資料室都翻了過來,結果還是找不到,他無奈地撓撓頭:「 不好意思,我可能把它弄丟了。」

哈雷請求牛頓重新計算一次,牛頓答應給哈雷提供一篇論文,詳細闡述。

三個月後,牛頓的信函從劍橋翩然而至。哈雷打開一看,裡面是牛頓的論文《軌道中物體的運動》,雖然不長,只有9頁的篇幅,但這9頁紙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等量的黃金。

24

《原理》問世

收到牛頓的論文《軌道中物體的運動》後,哈雷便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在這篇論文中,牛頓完成了發現引力平方定律的關鍵性步驟,文中首次定義了向心力:牛頓認為向心力指的是物體做朝向運動中心的運動,得出了向心力定律,並用數學方法合理地認證了平方反比定律,指出了動量的概念:「動量是速度與質量的乘積」。

來到劍橋,哈雷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認證、偉大的著作。」

不久,牛頓又寫出了《論物體在均勻介質中的運動》一文。在論文中,他探討了作用力與質量的關係,得出了加速力等於質量乘以速度的規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5年,牛頓開始撰寫了一部科學巨著,這本巨著是《軌道中物體的運動》和《論物體在均勻介質中的運動》的擴充、發展。這本巨著就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至今,它仍被譽為「個人智慧的偉大結晶」。

在《原理》一書中,牛頓把自己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全都寫了下來,是思考、實驗研究、大量的天文觀測和無數次數學演算的結晶。

從牛頓的助手漢弗萊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窺見牛頓那時候的狀態:「他對自己的研究是如此專注和認真,以至於吃得很少,甚至時常忘記了要吃東西。當我提醒他吃飯時,他便心不在焉地隨便吃一點東西,然後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他難得上床睡覺,直到清晨兩三點、甚至五六點才就寢,也就睡四五個小時而已。」

1686年4月,牛頓終於完成了《原理》一書。他把書稿的副本交給了哈雷,哈雷此時已經接替胡克成為皇家學會的新任秘書。收到書稿,哈雷如獲珍寶,飯也顧不上吃,興奮地閱讀起來。等他讀完,他驚訝地發現,他竟然從晚上讀到了第二天早上。

幾天後的皇家學會例行會議上,哈雷鄭重地宣布:「牛頓的《原理》是對哥白尼猜想的數學認證,它解釋了宇宙間所有的運動現象。」

《原理》一書在科學界引起了轟動,有些會員未能讀到副本,哈雷建議他們用木刻版印刷此書。因為《原理》一書,牛頓逐漸在科學界獲得了巨大的榮耀。

這一年5月19日,皇家學會舉行全體會議,藉助這個時機,哈雷再一次提出牛頓書稿的出版問題。這一次,學會明確指示:由哈雷負責《原理》的出版印刷事宜,經費由哈雷自己解決。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1687年7月5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終於問世了。

可以說,哈雷是發現牛頓的一位英國伯樂,他本身就是一位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所以他完全能理解牛頓著作的極端重要性。

哈雷是歷史上罕見的人才,就個人成就而言他已經是一個偉大的人了,然而他還樂於推薦更偉大的人。

25

巨著《原理》

《原理》構築起了一幅美輪美奐的宇宙運動圖景,牛頓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為宇宙立法的人。

《原理》是經典力學的第一部著作,是人類掌握的第一個完整的宇宙論和科學理論體系,影響遍布經典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從文明史上看,它讓人類進入了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階段,成就了工業大革命。

牛頓告訴人們周遭世界竟然與星體之間遵循着同樣的定律,橢圓軌道並不是宇宙的終極原理,而只是深層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個基本表徵,伽利略和開普勒告訴大家宇宙是什麼,而牛頓從純數學的角度,來告訴世界究竟為什麼。

在《原理》的開頭,牛頓就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這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牛頓三大定律,又稱為牛頓運動定律。簡單的說,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定義: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提示出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的互相作用。

《原理》的第一卷中,牛頓簡明扼要地敘述了他的「流數書」,除去二十年前曾經寫過的關於「流數」的簡要論文,他還是第一次正式公開發表他的流數法。

《原理》的第二卷中,牛頓討論了物體在有阻力的介質中的運動情況。

《原理》的第三卷中,就像一個宇宙建模師,運用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兩大法寶,牛頓把太陽系的各種引力關係做了傑出的總結,證實了木星、火星、地球等行星與太陽引力之間的關係。

以上就是《原理》的主要內容。

《原理》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愛因斯坦說過:「至今還沒有可能用一個同樣無所不包的統一概念,來代替牛頓的關於宇宙的統一概念。而要是沒有牛頓的明晰的體系,我們到現在為止所取得的收穫就會成為不可能。」

《原理》一書是人類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瑰寶,顯示了人類作為萬物靈長的智慧,指引人類向星辰大海的新紀元邁進。

26

萬有引力定律的爭論

如果要選出最能代表人類這個種族的十本書,那麼《原理》一定位列其中。雖然它的第一版只印刷了不到一千冊,但如今,《原理》已經發行了不止100版,譯文幾乎涵蓋了全世界的每一種文字。

就像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剛出版時,理解者甚少,不乏攻訐者。人們對該書的反應不一樣並且很激烈,反對者也不乏其人。

當時圍繞《原理》的爭論,最富有代表性的就是萬有引力定律,從質疑到一步步證實,它體現了《原理》被普通人接受並理解的過程,其中還有不少有趣的事情值得一提。

《原理》問世後,萬有引力定律引民了巨大反響,成為歐洲學術界的一大新聞。

笛卡爾學派在當時歐洲占據統治地位,該學派激烈反對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理論從而經受了一系列嚴峻的考驗。

雙方辯論的第一個回合是地球形狀的問題,這關係到引力定律能不能成立。

牛頓判斷:地球由於繞軸自轉,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只能是一個兩級壓縮,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樣的扁球體。然後牛頓的理論遭到了反對,巴黎天文台台長卡西尼宣布他在巴黎南北兩地的測量的結果,認為地球弄像一個西瓜。

雙方各執一詞,認證也不肯服輸。

後來,添置科學家先後派出兩個遠征測量隊,一個到美洲的秘魯,另一個前往北歐的拉普蘭德,測定經線的弧長,原本他們去證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結果卻事與願違,反而證明了牛頓的理論才是對的。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的計算,海王星和冥王星先後被發現。漸漸地,牛頓的理論在科學界取到了統治地位。

27

皇家學會主席和《光學》

1697年1月,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和瑞典數學家出了一個題目,如今被稱為「最速降線問題」,他們向全歐的數學家徵求解答。

1月底,牛頓接到了題目,儘管工作繁忙,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竭,但他還是工作到早晨4點,把問題解決了才去就寢。

1703年,胡克去世。此時皇家學會處於日漸衰落的局面之中,經營不善使喚學會趨於破產的邊緣,而且連辦公場所也幾乎不保。

學會內鬥嚴重,造成了分裂與互相反目,自然哲學領域因為會員專注於偽醫學研究而被排擠到一邊。1699年11月30日,皇家學會停止了繼續下滑的軌道,在那一天的年度理事會改選中,牛頓先被選為理事 ,接着又當選為皇家學會主席。

後來不少歷史學家公認,若不是牛頓當選主席,皇家學會很可能在接下來的十年間解體。

1704年,一位朋友建議牛頓把他光學方面的成就發表出來,牛頓出覺得此時是出版《光學》一書的最好時機,就這樣,《光學》一書正式出版了。

在當時的條件下,牛頓的光學實驗不僅設計巧妙,而且完成得相當出色,他的定理都經過了實驗證實,體現了他嚴謹的科學態度。

《光學》一書的副標題是「關於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顏色的論文」,這本書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學成就。

28

巨人的去世

1713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二版出版了。

1722年,牛頓年近80歲了,一向身體健康的他也漸漸開始衰老。這一年他生了一場病,無法根治,只能採用食物療法。

1725年1月,牛頓舊病復發,已經惡化到不能執行造幣廠的任務了。休養了一段時間後,牛頓感覺好多了,不過那裡離皇家造幣廠太遠,上下班太遠,經過一番思慮,牛頓辭去了造幣廠廠長的職務。

1726年,《原理》第三版準備出書,牛頓把編輯工作交給了年輕的數學家彭伯頓,這體現了牛頓提攜後進的態度。

牛頓稱得上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在數學上,他發明了微積分;在天文學上,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力學中,他系統總結了三大運動定律;在光學,他發現了太陽光的光譜,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

一個人只要享有這裡的任何一項成就,就足以名垂千古,而牛頓一個人做了所有這些工作。

1727年3月31日,牛頓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出葬那天,成千上萬的市民和貴族夾道相送,人群中瀰漫着悲傷的氛圍。

牛頓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為他抬靈柩的有首席大法官蒙特羅斯公爵、羅克斯伯勒公爵,以及薩賽克斯伯爵、彭布羅克伯爵等。

4年之後,牛頓的後人為他在教堂一側建立了一座巴洛克式的紀念碑,上面有一句話:讓人類為曾經有過這樣輝煌的榮耀而歡呼吧!

詩人亞歷山大·蒲析為牛頓寫下了這段著名的墓志銘: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於是,一切變為光明。

*作者介紹:趣味生活趴,做有趣的人,記錄有趣的事,交有趣的朋友,過有趣的人生。

— THE END —

如果你也愛生活

請擁抱我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2-22 10:12:37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3-12-16 16:12:48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1-14 21:11:30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