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女兒兩歲生日過後,王美玲卻再次開啟早起、熬夜、餵奶的帶「娃」生活。
家住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合道鎮的王美玲,2012年畢業於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她,從未想過自己的工作會和羊扯上關係。「聽說家鄉有很多大學生返鄉創業養羊,我就想着回來嘗試一下,挑戰自己。」
王美玲觀察一隻弱羔的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馬莎 攝
環縣屬於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大溝深、土地貧瘠,但獨特的資源稟賦讓這裡的老百姓有着世世代代養羊種草的習慣。近年來,當地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羊產業,不僅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同時也為走出去的大學生辟出一條返鄉創業的好路子。2019年,環縣成立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在填補產業發展人才缺口的同時,為年輕力量幹事創業搭建了施展拳腳的平台。
「去年上半年,我從網上看到招聘信息,很是心動。」3年內減免圈舍租金、免息貸款、就業補助……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令王美玲心馳神往。
懷着忐忑的心情,王美玲來到環縣城東塬養殖場。本想着再詳細諮詢一下具體情況的她,當場就簽約了。「因為我的擔心沒有了,加入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後,政府會出資培訓,好多大學生都是培訓過後上崗的,跟我一樣的外行很多。」
王美玲(右一)與同事巡查羊圈。新華社記者馬莎 攝
穿上工作服、拿起羊飼料,王美玲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羊圈時的激動模樣。「經過30天的理論培訓,終於可以實操了,特別興奮。」然而她的滿腔熱情被踏進羊圈時撲面而來的刺鼻氣味瞬間澆滅。
「一開始真的不適應,但聞着聞着也就習慣了。」王美玲坦言,羊的可愛讓她很快就忘記了羊圈的味道,她覺得只有不怕苦不怕臭,融入羊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羊倌」。 下定決心後,王美玲每天都「泡」在羊圈裡,學習飼餵、防疫等各種與養羊相關的知識。
如今,實習期結束,王美玲已經成功轉正,成為環縣城東塬養殖場的一名工作人員。「每次看到母羊產下小羊羔,我都特別高興,護理它們跟照顧孩子是一樣的。」王美玲認為母親的角色給了她很大優勢,也激發了她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來照顧小羊。
王美玲給羊注射疫苗。新華社記者馬莎 攝
「我負責將近3000隻羊,這段時間裡,看着羊的數量越來越多,我心裡特別有成就感。」現在的王美玲已經從飼養員晉升為技術員,她不僅給每一隻羊都做了耳標來標識它們的健康狀況以及年齡,也跟這些羊處成了熟悉的「老朋友」。「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它們都長得一樣,後來接觸久了,其實都可以辨認出不同的個體了。」
「環縣屬於甘肅省的養羊大縣,以湖羊、灘羊等為代表的環縣羊肉品質優良,很受歡迎。」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會長姬永鋒認為,近年來,隨着環縣羊產業發展不斷轉型升級,人才培養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新難題。「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的建立就是一種很好的探索,不僅為人才培養搭建了平台,也為人才輸出打通了渠道。」姬永鋒說。
姬永鋒表示,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視野開闊,可以為產業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同時,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不僅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幹事創業積極性,也可以培養一大批技術人才當好羊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截至目前,環縣羊飼養量已突破210萬隻,已有近500名大學生服務於當地大型養殖場、合作社並負責200多個村的村級產業指導工作。
「先把技術學好吃透,等到能獨當一面了,我就要嘗試實現自己的夢想,承包合作社,帶動更多群眾發『羊財』。」雖然當一名「羊倌」總被別人開玩笑說「很有味道」,但王美玲覺得,只有「泡」在羊圈,自己才能看清夢想盛開的模樣。(記者馬莎)
評論列表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