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元宵節到來,在廣州民政婚姻登記網上預約系統爆滿的同時,還有一群單身青年試圖通過抓住春節的「尾巴」,繼續尋找着自己的另一半。
春節期間,相親男女的故事總會引發共鳴和關注:在微博上,「媽媽給22歲女兒在家布置相親角」「相親大會上5女相100男」等相親話題在今年春節期間登上熱搜;而在多個互聯網相親平台上也同樣開啟了春節相親。單身青年們回到老家,更是早早地被七大姑八大姨安排相親,長輩們紛紛盼着後輩「早日帶個人回家」。
他們之中,有人將尋找「真愛」寄託於相親之上,有人是想通過相親「練練手」,也有人希望在相親中「認識自我」,而他們相親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顯而易見的是,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回到家鄉的都市人對於相親的主動性會明顯高於往日,某相親平台的工作人員介紹:「相比平時,春節期間的用戶註冊量和活躍度高出不少。」放下「搞事業」口頭禪的都市人,也想要嘗嘗愛情的苦。
近日,記者和不同年齡段的相親男女聊了聊他們的春節相親經歷。
數據:
單身青年有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中國統計年鑑》數據顯示, 2020年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其中「一人戶」家庭便超過1.25億,其中絕大多數是以單身青年群體為主。
根據比達諮詢今年初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互聯網婚戀交友用戶規模呈增長態勢,12月份突破3000萬人;2021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規模達到72.0億元,同比增長11.6%,預計2022年仍將基本保持2021年的增速,市場規模將達到80.5億元。
「抓娃娃機」需要運氣
「失敗」50次的他仍充滿嚮往
從2020年正式創辦「單身青年自救平台」至今,李二狗已擁有了將近300萬的用戶,該相親平台上的單身青年多來自於廣州和深圳,也有一部分來自於上海、北京、武漢等地。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用戶數量實現如此量級的增長,由此可見都市青年們的脫單需求非常迫切。
根據平台需求,用戶需如實將自己的出生日期、身高、學歷、工作單位列在個人主頁上,同時還需寫上家庭背景、情感經歷、興趣愛好以及擇偶標準等,有人動輒寫了兩千字長文,在擇偶標準下列出數十條「加分項」和「扣分項」;有人則只寫了寥寥數字,並在個人資料里備註里「佛系脫單」四個大字。平台上,每天人來人往,有人剛註冊第一周就順利脫單,也有人註冊了兩年卻未覓真愛。
用戶李先生就是後者。自2020年中旬註冊該相親平台至今,李先生累計已在平台上發出過400多次申請,並累計收到100多次申請,僅線下見面人數就已達到了50人。「平時工作忙,加上周末加班,最多一個星期只能見一個女生;今年春節假期我沒回老家,比較有空,於是我可以集中時間來開展相親。」李先生向記者透露,今年春節期間他總共見了五六名女生。「很遺憾的是,大家經過前期的聊天,又約出來吃過一頓飯之後,就會發現對方不是適合自己的那一個人,便不會再有下文。」
在相親平台上,李先生的個人資料其實也挺優秀:211本科畢業,有過日本留學經歷,如今在事業單位從事算法工程師工作,家中沒有養老壓力,性格開朗陽光。對於理想的另一半,他的要求也不算太苛刻:「年齡限制在上下4歲左右,外貌端正、看着舒服就好;性格不需要太乖巧,善於溝通即可……」但即便如此,李先生也依然難覓真愛。今年春節期間他曾相親遇到一個醫學專業的女博士生,對方的外形、談吐等都讓他眼前一亮,「但最後可能人家覺得我沒有達到她的預期,一頓飯後也不了了之。」
李先生分析,自己的不足可能是在外形方面,他形容自己是「被身高封印的有趣靈魂」,「除此之外,還有心態方面的問題,前期我相親可能會有點期待過高,一旦對方表現得沒有那麼熱情,就會互相否定;到現在已經學會了把心態擺正,明白了不適合就是不適合。」
儘管已經「失敗」了50次,但李先生對理想的愛情和婚姻依然充滿嚮往,「我相信相親需要一點運氣。相親就像是抓娃娃機,透過機器,你可以看到很多可愛的娃娃,你需要投幣去抓,但是能不能抓到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有人可能很幸運或者很有技巧,可以立馬抓到心儀的娃娃;有的人可能缺乏一點運氣,一直抓不到;還有的人可能抓到了,卻發現那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娃娃。」
李先生告訴記者,在相親方面,男生的支出往往不小。比如平台方面,申請女生往往需要「狗糧」,儘管平台有通過簽到或推薦好友的方式來獲得狗糧的渠道,但對於李先生這種長期用戶而言,「氪金買狗糧」卻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光是在平台上購買狗糧,李先生就已經花費了500元,「我把平台推薦給師兄,對方更是一口氣充值了1000元。」此外,每一次和女生約會,基本上出於紳士,李先生也都會選擇主動買單。「在廣州,吃一頓不錯的餐,或兩人共同看一場電影,就至少需要花費100元。」不過對此,李先生也不以為意,他覺得如果因為這些支出而錯過「幸運」,那才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工作人員正在籌備一場線下相親活動
「見面如同一場博弈」
女生青睞線下,男生青睞線上
對於相親這種形式,歷來也存在爭議,像李先生這樣的單身青年,會將相親視為尋找愛情的快速通道,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也有人將相親視為物質至上的交易場地,將自己或對方視為明碼實價的「商品」——這使得相親像極了一場「博弈」。
李先生此前曾在平台上遇到過一位女生,對方在李先生申請通過後,便「劈頭蓋臉」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如工資、房產、車輛、父母職業、養老金等,並稱「我是奔着結婚去的,知道了這些重要信息之後才知道適不適合。」對此,李先生表示困惑,他感覺自己的私人信息在對方看來仿佛是一張「商品信息說明書」。
同樣的情況,在「春節相親經歷」的話題里更是數不勝數:有人開展物質條件的博弈,有人則是開展心理方面的博弈:有人才見兩次面就開始牽手曖昧;有人遲到兩小時,隨後直接「放鴿子」;有人則同時跟多個女生相親見面……各種「奇葩行為」在相親平台上屢見不鮮。
小原向記者講述了她在今年春節期間的一次「奇葩經歷」:春節期間,她認識一個男生,對方防備心略重,聊天時始終對她愛答不理。不一會兒,對方提出可否看小原的更多照片,小原表示「不如線下見面」,對方卻久久不回復,臨到晚上才提出「要不先視頻一下?」並在得到小原同意後很快發來視頻電話……「我可以理解對方擔心我『照騙』的心情,或者他擔心線下見面需要付出成本,但一開始就如此防備,着實令人心寒。」小原說。
李二狗透過平台上的真實用戶畫像數據,也發現了一些婚戀市場上的微妙現象。「婚戀市場上尤其是北上廣深地區,往往是男少女多,且這些女孩多是高學歷、高收入群體,有將近1/4的女生有過留學經歷。」
而在線上平台,男生往往比女生更加主動。李二狗告訴記者,僅2021年,平台上女生用戶人均會收到56次申請,發出20次申請;而男生用戶人均會收到24次申請,發出68次申請。相比之下耐人尋味的是,每次平台舉辦的線下活動,女生名額總是「秒光」,而男生的名額卻經常有「空缺」。「這說明一個現象,男生相比之下更喜歡線上聊天,而女生則傾向於線下見面,可能是會覺得見面更靠譜,也更省心。」
「網絡相親就是如此,想要真的找到對象,就得心態放平穩,觀察觀察再觀察,並尊重個體差異,不必強求。」李二狗說。
相比於「80後」「90後」採用的傳統相親方式,如今逐漸進入到相親市場的「00後」則採取「迂迴」戰術,他們傾向於通過玩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方式來進行相親。
19歲的阿紫長期駐紮在廣州某線下劇本殺交友QQ群里,一場劇本殺價格在50元~250元不等,每當看到群里有小夥伴張羅玩劇本殺,阿紫便會主動報名參加。「在遊戲中,一方面因為過程刺激,荷爾蒙會飆升;另一方面,由於害怕,大家會抱團取暖,很快就能感情升溫;並且在遊戲過程中,你也可以觀察到對方的反應速度、性格特點等。如果有交友的意願,過後就可以互加微信,約着下一次繼續玩,慢慢就可以感情升溫了。」阿紫告訴記者,這個寒假她參加的劇本殺遊戲已經超過8次,「最近有遇到一個同齡的小哥哥,打算好好了解一下。」她神秘一笑。
現在也不乏一些年輕人通過相約逛展等形式約會
「開盲盒」不確定性多
做好準備方能把握住機會
線上相親往往可以充分地通過資料描述展現自我特點,並對另一方進行基本了解;但若是採取線下相親,其過程就類似於「拆盲盒」了。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被分到的是哪一個盲盒。」在廣州工作的湖北女孩苗苗說。苗苗今年27歲,畢業於省內某211高校。通過五年的努力,她在廣州購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小房子,「安家」之後的她也開始期待能有一段「安心」的戀愛關係。
苗苗此前談過幾段戀愛,但都由於雙方性格不合或人生方向不同等原因最終分手。於是這兩年春節,苗苗便想着通過親友介紹的方式參加線下相親,總共參加過四次,「但想不到的是一次比一次離譜,最終我徹底放棄了這個路徑。」苗苗哭笑不得地說。
其中,第一位男士是苗苗的同事介紹的,對方在某事業單位工作,但見面後由於覺得對方外形不符合預期,苗苗便以「先做朋友」婉拒;
第二位男士由苗苗的小姨介紹,男方比苗苗大8歲,外形尚可,事業有成,但工作地點卻在省外。抱着禮貌和尊敬的態度,苗苗和對方見過一次面之後還保持了一段時間的聯繫。但苗苗很快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苗頭:「對方特別強勢,不僅單方面認定我是他女朋友,還開始對我的朋友圈內容進行『規範』化指點。」最終,苗苗也被成功「嚇退」;
第三位男士則由苗苗的朋友介紹,對方是廣州本地人,與苗苗同齡,家境富裕,但男生至今尚無工作,「他家裡人希望他先成家,把心收了,順便計劃着明年讓他考博前往國外;但是我有工作,總不能剛在一起就異地戀兩年吧?」為此,苗苗考慮許久後也選擇了拒絕……
第四位男士,由苗苗的合作夥伴介紹,男生同樣來自事業單位。然而在加了微信之後,男生的資料顯示:「對方有宗教信仰,學歷為大專,個子和我一樣高,體重不到100斤……」
「我對婚戀不焦慮,但是在經過親友介紹之後我反而開始焦慮了。」苗苗告訴記者,經歷了這麼多,如今她不打算寄希望於相親,她開始研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嘗試通過工作或興趣去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我覺得做好準備很重要。相愛容易相處難,這樣等愛情再次降臨的時候,我才可以真正地把握住。」
「線下相親這種模式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來自黑龍江的93年男生阿偉說。今年春節,阿偉沒有回東北,而是和父母一同在廣州過年。父母為他介紹了一位朋友的女兒,各方麵條件優異。「本來想着春節見面,但對方是客家人,稱女兒屬猴,今年是虎年,過年期間不能出門。我現在為了給父母交差,只好每天在手機上尬聊,但似乎對方也不太來電。」
還有一位自稱是「小鎮相親做題家」的網友皮皮告訴記者,在他們所在的「十八線小鎮」,圈子小,親友們組織的相親局就接近於一場「中小學校友局」:「我姑給我介紹的女孩,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學;我媽給我介紹的,則是我的初中同學……」今年,98年的皮皮參加了一場由父母組織的相親:「他們選擇的方式很特別,就是讓那個99年的女孩子一同和我在公司幹活兒,在合作中看彼此的性格。雖然我很喜歡那個女孩,那個女孩似乎對我也有好感,但是她卻很牴觸這種相親方式。」不過在皮皮看來,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相親的形式不重要,「感情卻一定要雙向奔赴」。
圖據視覺中國
不論是線上相親還是線下相親,龐大的相親市場和用戶體量已足以證明,如今青年人的愛情,正在處於速食化狀態,不論是由於工作太忙,還是圈子太小,青年人脫單並不容易。但相親這種方式,無疑順應了年輕人交友「進可攻退可守」的心態——談得妥,可以脫單;談不妥,至少可以交個朋友。但由陌生人轉化為潛在婚戀對象總是有風險的,期間除了會遇到防禦、戒備、試探和猜忌,還可能會遇到海王/海女。為了不放棄沉沒成本,嚮往愛情的都市男女,只能以「時間」為單位,不斷開展田忌賽馬式的約會。
不過,愛情的課題就是如此迷人又複雜:即便通過相親的方式,兩人順利走到了一起,但能否最終走向結婚,卻又是另一個未知數。
彩蛋:在相親平台上,你不僅會遇到真愛,你還會遇到記者哦
文/廣州日報·新華城記者 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新華城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蔡凌躍
評論列表
我朋友諮詢過,還真的挽回了愛情,現在兩人已經結婚了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