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她身體裡的敵人,我試着做一個男人」

情感導師 854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作者:韓小兔菌

來源:視覺志

網上流傳着一張照片:

一個小男孩推着輪椅上的母親,與幾個推着童車的阿姨擦身而過。

「 為了她身體裡的敵人,我試着做一個男人」

可以看得出,男孩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夠駕馭住一個成年人的重量。

男孩叫周宗松,9歲的他是家裡唯一的「頂樑柱」。

做飯、買菜、洗衣,甚至照顧母親大小便,樣樣都需要他來完成。

從出生起,周宗松的父母便雙雙殘疾。

隨着小宗松年齡的增長,父母的病情卻愈發嚴重,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

從6歲開始,他便獨自撐起這個家。

周宗松最寶貴的東西,是兩個和自己差不多高的藥櫃。

藥櫃有四層,上面密密麻麻擺放了近百種藥物。

小宗松說:

「這是我的『千軍萬馬』,用來對付媽媽身體裡的『敵人』。」

不需要媽媽指揮,他已經可以熟練地按照品類、劑量和操作要求,配好各種吊瓶水。

他用皮筋扎住媽媽的前臂,用手輕輕拍打,讓皮膚下的血管顯現出來,再用蘸了消毒液的棉簽塗抹......

在兒子的協助下,母親張發翠用嚴重變形的手,完成了穿刺。

穿刺結束後,周宗松給針眼處貼上膠帶固定,調整好點滴流速,確認了媽媽沒有不適反應後,他才回到房間裡做作業。

周宗松計算好了時間,需要換藥時,他又準時出現媽媽面前。

這一整套流程,周宗松從6歲起,一直做到了現在。

母親張發翠被痛風折磨了將近20年,此間還患上了支氣管炎和心臟疾病。

她每兩三天就需要打一次點滴,每次要打3、4個吊瓶。

藥櫃一側,掛着上百根輸液管。

因為家裡窮,張發翠只能批發針劑自己在家輸液。

還有一個原因是,醫院不允許超劑量用藥。

「但是我需要翻倍的打,打下去才有作用。」

貧窮和病痛讓張發翠別無選擇。

張發翠年輕時曾在村子裡做過獸醫,患病後她跟着醫生學會了打針配藥的技能。

她的雙手、雙腳,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因痛風嚴重變形,不得不找兒子來幫忙,

她手臂上的針眼,癒合了又立馬出現新的,從未消失過。

張發翠這一輩子,命運多舛。

自幼體弱多病的她,心裡清楚,沒人願意娶一個「藥罐子」。

或許是命運之神的眷顧,上天給了她一個完整的家庭。

十多年前,張發翠在看病路上遇到了同去看病的丈夫,兩人走到了一起。

新組建的家庭並不富裕,但張發翠覺得很幸福。

丈夫自身患有心臟病,卻從不捨得讓她幹活。

後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緊接着小兒子也呱呱墜地......

眼看着生活一點點變好,這時老天卻給了她當頭一棒。

2013年,張發翠的丈夫心臟病發作,還沒來得及囑咐些什麼,就去世了。

沒了丈夫的張發翠,看着丈夫生前看病欠下的10萬多債務,以及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她感到前方一片黑暗。

那年,大兒子周宗磊12歲,周宗松才1歲。

她曾想過將兒子送給有能力的家庭撫養,可作為一個母親,她始終不忍心這樣做。

這個身患痛風、心臟病、支氣管炎、四肢嚴重變形的女人,為了養活孩子,她儘量在不發病時去干點農活。

然而一旦發病,她整個人都癱倒在床,無法動彈。

就這樣,母子三人掙扎了一年多。

直到2014年,家裡終於來了一個男人——現任丈夫張明才。

張明才不但不嫌棄張發翠帶着倆孩子,不嫌棄她身患重病,還拿出了自己積攢多年的存款替他們還了債。

這個男人就像從天而降的一束光,將這個破碎的家庭再一次支撐起來。

張發翠感覺生活似乎重新有了盼頭。

為了賺醫藥費,張明才瞞着妻子,一人做兩人份的工作。

某一天,張明才上班時突然昏倒在地,醫生診斷為視網膜脫落。

右眼失明,左眼弱視,家裡又多了一位殘疾人。

這個家庭再一次陷入了混沌的黑暗之中。

「2018年,在老家床上癱着時,我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

那一年,張發翠不但雙腳變形加劇,幾近癱瘓,還患上了白內障。

夫妻二人的生活均已無法自理,全部要靠大兒子周宗磊來照顧。

後來,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他們湊齊了16萬塊錢,去昆明做了視力手術。

跑這一趟下來,張發翠一家的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這筆醫療費一半走了醫保報銷,剩下的8萬塊借款,他們至今無力償還。

親友們理解張發翠的難處,沒有催促。但這始終是她的一塊心病。

艱難的處境下,大兒子周宗磊念到初二便輟學了,他和村裡的年輕人一起跑到昆明打工。

周宗磊雖然離開了家,但並沒有拋棄爸媽還有弟弟。

他在一家餐館裡打工,一個月工資2500多塊,其中2000塊都打給了家裡。

而此時家裡,只剩下了唯一的「小小頂樑柱」——周宗松。

那年他只有6歲。

張發翠時常感嘆自己是個不幸之人,一輩子被病魔纏身,還拖累了兒子、丈夫。

可她時而又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有兒子在身邊,她什麼都不怕。

周宗松一家原本住在雲南會澤一座偏遠的大山里。

2019年3月,作為貧困戶他們搬到了澤縣鍾屏街道木府社區。

搬到縣城後,周宗松覺得周圍環境好,一有時間就推着媽媽出門散心。

張發翠說,在老家時,兒子每天五點鐘起床,燒好開水,把她吃的藥、要用的東西放在床頭,然後再去上學,中午一下課就跑着回家做飯。

農村老家的路不好走,為了照顧媽媽,周宗松每天都要往返兩次,走兩個多小時的路。

張發翠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他過得苦,心理壓力也大。他害怕,怕我不在了。」

周宗松每天做兩到三頓飯,基本都是「老三樣」——青菜,土豆,白米飯。

做飯、做家務,還要照顧母親和繼父的生活起居。

周宗松從不覺得苦和累。

在這個本該無憂無慮成長的年紀,他用自己瘦小的身體,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自幼堅強的周宗松,極少哭泣。

唯獨提到母親的病時,小宗松的眼中噙滿了淚水。

記者問他:

「幫媽媽打針害怕嗎?」

小宗松答:

「害怕。」

「在害怕什麼呢?」

「怕媽媽疼。」

被問到「長大想做什麼時,小宗松雖顫抖着聲音,眼神卻格外堅定——

「想做一名醫生,因為可以幫助病人減輕一些痛苦。」

周宗松每天奔波於家和學校,照顧媽媽占用了他許多學習時間,然而他的成績卻始終名列前茅。

到了城裡的新學校,周宗松的成績仍然保持在班級前三。

在母親和繼父做手術期間,周宗松的心理壓力太大,唯獨那次只考了60多分。

「他從小就很懂事,從沒有找大人要過玩具。」

張發翠說,兒子因為要照顧家裡,少有業餘時間,也沒有任何興趣愛好。

兒子說,那些都不重要。

周宗松推着媽媽出門遛彎時,路過巷口的玩具店、食品店,他沒有絲毫分心,小心推着媽媽往前走。

母子倆來到菜市場,攤主都認得他們。

一位市場管理人員說,攤主們都有一種默契——

只要是張發翠母子來買菜,價格一定是最低的,分量一定是最多的。

媽媽負責挑好菜,周宗松負責從錢包里掏出錢交給攤主。

依舊是青菜、土豆、豆腐老三樣。

張發翠的輪椅不是自動的,推起來有些費勁,但周宗松喜歡推着媽媽出來逛。

從家到菜市場500多米的路程,他們穿過馬路,穿過整齊的行道樹,穿過高速公路大橋......

周宗松走走歇歇,看着這座城的風景,和媽媽聊聊天。

看着兒子瘦弱的身影,張發翠說,她想努力再多活幾年,活到兒子長大成才的那天。

我們總說父母之愛,總在談父母對孩子的無私付出。

實際上,孩子也在用自己方式愛着父母。

還記得那個「增肥救父」的小男孩嗎?

兩年前,為了給身患白血病的父親捐獻骨髓,11歲的路子寬開始「暴飲暴食」。

為了讓體重達標,他三個月增重30多斤。

路子寬一天吃五頓,有時候撐得半夜睡不着,還被別的小朋友嘲笑「胖成豬」,但他依舊拼命的吃。

「多吃才能長胖,吃胖了才能救俺爸。」

骨髓採集結束後,路子寬在通話機中對爸爸說:

「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看你了。」

河南二年級女孩張笑笑,在學校吃午餐時,她總是把盤子裡的蝦挑出來,放在一邊。

背後的原因卻令人動容——

「這是留給俺媽的。」

這所小學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

平時學校發的牛奶、水果等,笑笑自己其實很想吃,但她還是都存下,回家帶給身體不太好的媽媽吃。

當笑笑媽媽被問到是什麼心情時,她說:

「不好受,感動得掉淚。」

在一家醫院裡,有這樣一幅畫面:

媽媽剛生完二胎,寶寶被抱出來,所有人都爭相圍着小寶寶看。

唯獨6歲的兒子,從始至終守在產房門口。

小男孩趴在產房的門縫上,一直等着媽媽出來。

蘭州的一輛公交車上,有乘客拍下了這樣一幕:

媽媽在公交車上睡着了,兒子悄悄用胳膊撐了一路。

「媽媽累了,可有我在,就不會讓她磕着碰着。」

他有着小小的身體,內心卻想給你最安穩的依靠。

不要小看孩子,更不要小看孩子的愛。

孩子能帶給父母的,或許不多,卻是他那個小小世界裡的,所有。

人人都說為母則剛,卻不知道孩子也在用他弱小的力量,為愛生出了盔甲。

「我們總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可在愛你這件事上,他比誰都懂。」

參考資料:

新京報|《小小男子漢》

新京報「我們視頻」|《下山之後》

中國人的一天|《男孩6歲起照顧殘疾爸媽,幫媽媽打針,常年只吃青菜土豆》

央視新聞|「在愛你這件事上,他比誰都懂」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15 09:07:36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4-05-29 18:05:41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12-14 07:12:40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