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累了分手的感情,還能挽回嗎?

情感導師 867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愛情是最無私的,最浪漫的,最令人嚮往的信仰。但褪去華麗的外衣,愛情歸根結底框架就是戀愛中的雙方對於互相身上「價值需求」的「給予」與「索取」。

它的本質更像是一個交易。

而對於一個交易足夠健康的就是足夠公平,也許做不到等價,等誤差絕對也是在一個可控範圍內的,而這個可控範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人感情的濃度。

這說明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太累了分手的感情,還能挽回嗎?

你愛一個人和你去承擔這份愛的能力是完全的兩回事,思考一個問題,構成戀愛的基本元素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一些爛大街的大道理:

麵包要有牛奶,也要有啊,兩個人光有感情是不行的,還需要有經濟的支撐,家庭的支持,需要考慮的問題可多了去了。

其實並不然。

一段認真的戀情,雖然會為未來考慮,對種種現實和環境上的制約會有所擔憂,但它絕對不是一個硬性標準,它是你們需要共同克服的問題,而不是構成你們戀愛的元素。

正確的面對這些課題,兩個人應該具備的思考模式是「見招拆招」而不是「提前設防」。

對於戀愛必要的兩個基本元素是:

感情+親密關係

什麼是感情?

我喜歡你,我愛你,我很想你,我想每時每刻跟你在一起,沒有什麼能夠拆散我們,等等的,這些想法都是「感情」。

什麼是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和感情屬於互相制約而又相對獨立的存在,它其實就是,戀愛中的兩個人,對於互相價值需求滿足的一個過程。

一段足夠健康的戀愛中,感情和親密關係必然是齊頭並進的,其中哪一個元素拖了後腿都會嚴重影響你們的戀愛狀態。

舉一個例子,比方說「異地戀」。

大多數人都認為異地戀分手是因:為距離太遠了,兩個人的感情變淡了。

但根據統計,異地戀的情侶比同居的情侶對於對方的渴望和對於溝通的嚮往要多出三倍以上,也就是說當距離成為兩個人需要共同克服的困難時,反而會讓他們的感情變得更加牢固。

那些堅持異地戀的人。

不都是為了最終能在一起嗎?

不都是為了好好的努力能給對方一個結果嗎?

不然為什麼要堅持一段異地戀?

找一個伴侶在身邊,能照顧自己,能陪着自己不香嗎?

聽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既然如此,為什麼異地戀的分手率還那麼高?

原因很簡單,因為兩個人的感情雖然持續升溫,但因為距離的限制,兩個人的親密關係無法正常的維護了。

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這三個基本維護方向,基本沒有哪項是能完全達標的,對於雙方感情基本需求不能足夠的滿足就會出現供需失衡的現象。

這時候感情和親密關係就拉開了距離,戀愛就會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面對這個問題,兩個人無法解決,那麼分手就是註定的。

所以「親密關係」也被稱作「供需關係」,也就是說「愛」就是「感情」。

而「承擔愛的能力」就是「維護供需關係的能力」。

除了異地戀,生活中也有很多種戀愛出現了供需關係維護不達標的問題。

維護供需關係的極致,就是:

能夠發現一個人最脆弱的地方,然後去守護。發現一個人最大的需求,然後去給予和滿足。在這個過程中,兩個環節極為重要,就是「發現」和「給予」。

一個懂得如何給予的人,不一定能夠「正確發現」,而一個能夠正確發現的人,卻不一定懂得如何「正確給予」,這樣的人的產生,這需要分析在感情中「理性意識」和「感性意識」的關係了。

理性意識中:

人們可以足夠準確的觀察,並且客觀地得出結論,但是卻偏於自私,多以己方利益為思考重心。

感性意識中:

他們缺少客觀判斷問題的能力,會產生很多主觀的想法,但卻偏向於無私,願意付出,接受犧牲和代價,多以對方的利益為思考中心。

如果想要成為一個足夠成熟和完整的戀愛單位,你就需要同時具備兩種意識,判斷一個人在感情中是屬於「理性的」還是「感性的」就是根據這兩種意識各自的占比。

而容易產生「供需失衡問題」的人,感性意識占比簡直少的可憐,理性意識成為了主導意識,屬於標準的「純理性型戀愛單位」。

他們容易引發的感情問題,可以大方向的歸納為三種:

一、忽視給予類型

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感情狀態,也懂得接受對方的給予,這很容易就會讓自己處於一個長期的感情舒適圈中,而失去危機感。

這也會大大的降低他們的「價值互換意識」,一個需要我去買的東西,我當然會為他掏錢,但如果這個東西不需要我買,它成為了我的日常,我會慢慢習慣他的存在,成為一種不需要付出價值的獲取,我就沒有必要再為他掏這個錢。

這種狀態的維持,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我們對於價值邊界感的模糊,讓我們看不到對方的付出,失去了對於對方付出的反饋。

長期的單方面付出,雖然你十分真心的陪伴在對方身邊,似乎這就已經滿足了對方的目的,但付出和回報的不對等,又會讓對方產生一些不適,在潛意識中慢慢的積攢怨氣。

戀愛中的付出比例很少能夠打到「5:5」,因為對於對方的溺愛我們也接受「4:6」或者「3:7」,這是因為我們的感情加大了這個差距的範圍,使它依舊處於一個足夠健康的「供需比例」。

但是「1:9」甚至「0:10」,絕對不屬於健康的範圍,付出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因為怨氣變得十分委屈,卻又能夠感覺到對方感情的存在,這就使他們的另一半產生了極其「煎熬」的戀愛體驗。

二、發現需求認知改變

可能也是因為對方的寵溺,或者是你們的感情一直處於一個相對平穩的相處狀態,使你進入了感情的舒適圈,忘了自己在這段戀愛中的「籌碼」。

比方說你是一個女生,你的愛人最喜歡的就是你的溫柔可人,善解人意,很懂事,足夠知性有格局,你很吸引他,所以他也非常捨得在你身上付出,這種幸福感和親密關係的舒適感沖昏了你的頭腦,讓你忽視了自己,最吸引對方的地方。

在以後的相處過程中,你變得更加依賴對方,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到對方身上,有的時候不顧及對方的感受,變成了一個咄咄逼人,強詞奪理,莫名其妙的人。

這時你對於對方的渴望價值的供需出現了嚴重斷層,對方發現付出換不來,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也自然而然的就會減少付出,這裡自然是不接受的,因為你心中依舊很愛對方,所以你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認為是對方變了。

雙方開始進入了一個互相積攢失望的狀態。

三、錯誤的給予

可能是源於自己發現對方的需求方向錯誤,也可能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該如何給予,在發現上足夠客觀,在給予上卻足夠主觀。

你去努力給予的並不是對方想要的,就像是你們打撲克,你知道最終的結果是要贏,結果你們玩的是鬥地主,你用心的留了一套五十K。

你雖然很努力,但是沒有把力氣用在正確的地方,導致對方需要滿足的地方得不到滿足,而對方並不缺失的地方去過於溢出的滿足。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你已經盡力的喘不過氣了,對方也看出來你很用心,但卻完全沒有讓對方有幸福滿足的感情體驗。

最後兩個人都心累。

供需關係引發的感情問題也並不是「純理性戀愛單位的專屬」就像剛剛的第三種「錯誤給予」的情況也很容易出現在「純感性戀愛單位」,而還有一種情況是純感性戀愛單位的的專屬。

四、過度滿足造成反需求

這種人清楚對方的需求,明白如何給予,但是無法掌握滿足的尺度,導致了對於對方欲望需求的過度滿足。

想像我們小的時候上學的時候,總想着放寒假,而放假了,卻總想着上學見到朋友們,人的欲望會隨着當前欲望的滿足程度而發生變化。

曾經對方喜歡你的溫文爾雅,平柔似水,而你太過乖巧了,讓對方覺得日子無聊乏味,於是對方的渴望的方向改變了,想有個性的,有活力的會作會鬧的女生。

以前對方喜歡溫柔體貼,足夠細心溫暖的,因為你太過寵愛和包容,讓對方習慣了你的好,現在的對方渴望自信陽光,自我果敢的霸道總裁類型。

其實那本不是對方想要的,但是過度的滿足,使對方本來需求的欲望失去了價值,物以稀為貴,就是人性。

你的需求方向選對了,但在給予中時,對方的需求方向改變了,這就影響了你們的供需平衡。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雙方的戀愛體驗都很奇怪,你們有真實的感情存在,但付出和回報的不對等。

要麼是一方一心一意的付出,對方只懂得享受,不為所動,是對方感覺付出不成正比,變得很委屈,而積攢怨氣。

要麼是一方十分的用心盡力,對方也能夠看到他的努力,但就是感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淡化了付出的價值。

無論哪一種,都是極為扭捏,糾結的相出過程,這無疑會消耗兩對於這段感情的耐性,最終累覺不愛導致分手。

這不是物質價值的滿足,不是你給我買了一盒餅乾,我也給你買一盒就能解決問題的物質衝突,心理上的需求滿足,「量」不好評估,邊界感也不明顯。

想要挽回「由於供需問題所引發的分手」其實並不難,因為這是一個可以「順藤摸瓜」的過程,它有跡可循,正是因為對於感情滿足存在不滿,在對方心中形成了一個負面印象,所以我們反轉印象也更為容易,但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會決定挽回的成敗。

我們需要在整個挽回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交換思維方式,反轉相處體驗,變相的滿足對方的感情需求,然後勾起曾經的感情粘性,誠懇求和。

為了能夠更形象更具體的給大家展示挽回的過程和技巧,我整理了一個案例,希望通過對案例中不同細節的分析,能給大家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X和L是大四的時候在一起的,成為情侶之前,他們就是很好的朋友,有共同的愛好,相符的性格,所以哪怕是面臨着步入社會,求職,實習等各種不確定的發展方向,他們也依舊選擇在這個節點上開啟他們戀情。

L的家庭條件很好,爸爸一直在外面包工程,還有一個屬於自家很大的廠房,媽媽是教師,這樣高標準的家庭也使得父母對於自己獨生女兒的要求十分的高。

X的家庭雖然也不錯,不過跟女方相比也就屬於一般家庭吧,雖然是如此,兩個人在三觀上並沒有什麼不合。

L很欣賞X在社交關係中自信陽光,遊刃有餘,並且很有號召力。在社會心理學中,這樣的人格類型被稱為「領袖型人格」。

對外界會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加上X光鮮的帥氣的外表,形成了對於L來說不可抗拒的個人魅力。

而L由於自己原生家庭的文化素質就很高,她是一個很明事理,溫柔大方,端莊體貼的女生,很細心,能夠發現男方的基本感情需求,X雖然在社交中是一個陽光自信的男生,但其實在感情中是一個比較敏感的「理想型疏離人格」。

因為感情中沒人能保持理性,所以在感情中X的自信偏於盲目,總是以理想性思維看問題,我行我素,雖然也是男生的性格,這也使得他對於感情上問題的思考少之又少。

因為這種人默認為感情就該有感情應有的狀態,應該是兩個人在一起去戰勝其它問題,而從沒有思考過兩個人內訌的可能性。

女生的成熟知性認的可以做男孩的後盾,盡力的去理解和包容,起初由於甜蜜,其幸福感的存在,兩個人的感情沒有什麼問題,反而升溫的非常迅速。

但是慢慢的,L開始對X變得冷淡,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莫名其妙的發一些脾氣,原本三觀很合的兩個人,X卻總是被抱怨自己不懂對方,身上有一點小問題,就會被對方抓着不放,講各種各樣的大道理,被抱怨,被否定。

這樣男生很摸不着頭腦,這個問題越發嚴重,是兩個人在這段感情中都非常的疲倦,步入社會之後,雖然在同樣的城市,但兩個人很少同居,只是偶爾會去對方那裡住一住,所以這段感情的末期,兩個人甚至會一周不見面,不說話。

每當男生跟對方說話找一些話題,女孩都會抱怨男生是在刷存在感,然後給他道理,希望他把時間用在正事上。

這些正是的「報復型相處反饋」 。

後來X實在受不了了,就跟女生提出來這個問題,兩個人吵了一架當晚就分手了。

分手之後,兩個人一直沒有聯繫,其實X心裡非常難過,他是很愛對方的,但受限於自己疏離型人格的原因,他沒有第一時間產生挽回對方的想法,而是開始思考他們之間的問題。

他認為對於後期的狀態,沒有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根本就沒有挽回對方的籌碼,但這在對方看來無疑是一種對感情的冷漠。

這也是沒有換位思考意識的體現。

他們的感情問題就屬於標準的:

男方沒有精準的發現女方的感情需求,而一直在這段戀愛中做着自己,變得更加自我,再加上對於戀愛的過於理想,沒有及時的發現問題造造成了供需失衡。

女生之所以會和男生在一起,原因很簡單,是被她的個人魅力所吸引,很明顯男孩身上是有一定的價值,可以滿足對方的需求的,知道她想要的,並且「給予」沒有問題。

但感情中還有一種欲望需求是「發現對方脆弱的地方,並且守護」。女生曾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跟男生抱怨過,對於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很大的異議。

因為父母的文化素質都很高,這是L原本應該快樂的童年,受到了很多限制,其實L小時候並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性格,相反是比較活潑有個性的,總愛闖禍,而父母選擇的管教方法並不是打罵,而是講道理。

聽上去仿佛沒什麼問題,但在L的印象中,這比打罵還要可怕,父母喜歡把道理講得很誇張,為了警醒孩子,會放大孩子的缺點,一點小小的失誤,就會把孩子批評的有個地縫都想鑽進去,好像她幹什麼都不行一樣。

這種從小到大的管教方式,使L嚴重的缺失了認同感,這種基本欲望,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L有了很重的個人形象包袱,她無時無刻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渴望證明自己。

但是X嚴重自信,我行我素的風格,再加上大大咧咧的性格完全沒有注意到L的需求,是自己一直處於感情比較高的相處位置,很少給予對方認同,這使得對方的感情體驗十分壓抑,在潛意識中不斷的積攢怨氣。

女方後期不再懂得理解,變得咄咄逼人,喜歡講道理,也正是因為女方的原生家庭給他造成的影響,小的時候一直被道理支援,長大了就希望能夠有一個不存在各種大道理的戀愛環境。

而在問題發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願意講道理的,反而正是女方,這就是對於基本欲望缺乏滿足的報復前心理表現。

這種相處是十分糾結痛苦的,對方沒有得到幸福的滿足感,對方身上確實存在亮點,但沒有被滿足但自己在這段感情中,就像是一具空殼。

所以最後再相處了兩年之後,才會以「對方不懂自己,兩個人不適合」的理由而分手。

其實:

吸引存在,感情存在。

問題不過是出現了供需關係給予和索取的比例不對等,親密關係跟不上感情的發展而造成的關係斷層。

而分手後,X的冷漠,雖然是因為他本身在乎這個問題而去冷靜的思考問題,尋求正當的抽離時間,但在對方看來,反而是對「不認同感」的一種肯定。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就是反轉對方對這種感覺的固有印象,並且讓對方體驗到我們的改變。

正是因為抽離的足夠及時分手之後的第一次復聯才具有極高的價值,通過這次復聯聯,我們要完成三件事:

1、針對性的道歉,肯定對方的存在位置滿足認同感。

2、為自己的理想型戀愛方式給對方帶來的不佳體驗道歉,讓對方意識到自己並非不懂對方。

3、斬斷曾經的親密關係,為建立新的親密關係打好鋪墊,創造良好的「二次第一印象」。

這件事會起到一個顛覆對方對於自己的負面印象,使這種反轉感也會影響到對於「分手這件事的判斷產生質疑」。

以前從沒有被滿足的欲望,突然被滿足,並且自己身上依舊有對於對方的「價值吸引」,那麼會讓對方覺得分手這件事也許太過唐突,作為分手的主導方,潛意識中會有一絲自責感。

而這份感覺就是我們申請留在她身邊,建立新的親密關係的籌碼。

然後在接下來的相處中,繼續讓對方體驗個人的人格魅力,但是要加上曾經沒有的佐料,我們會給予對方充分的理解認可。

在新的親密關係中,讓對方處於較高的相處位置。

這種位置一改之前的壓抑,認同感,默契感,主導安全感會得到初步的體驗,就像是從來沒有體驗過寒冷的南方人來到北方,對於溫度是極其敏感的。

在正常的相處中似有似無的提起曾經的情景。

這種行為會讓對方完全否定自己以前對這段感情的主觀判斷。

她也分不清曾經的問題是真實存在,還是自己的判斷太過於盲目,隨着你個人魅力的持續吸引,兩個人重新建立了新的無關於感情的親密關係,等這段關係足夠穩定之後,適當的引入曖昧情節,讓對方感受到對方在自己心中的特殊位置,為之後的誠心挽回埋下鋪墊。

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因為供需關係失衡而分手的感情,我都推薦「問題方」去主動挽回。

因為對方對於這段感情的結束雖然占有主動位置,但卻沒有太大的責任。

因為對方已經足夠付出,真正的問題在於收穫,所以我們需要用自己的主動來回饋對方曾經足夠主動,卻沒有得到結果的尷尬局面。

而對於什麼時候應該挽回,我們需要掌握一個度,會一定的試探方式,在X和L產生新的親密關係之後,他們也會偶爾出去吃飯逛街,起初是以聚會的形式,因為單約對方的話是容易產生很大的心裡牴觸的,這反而會讓對方更加敏感。

所以前幾次推薦X創建的環境都是朋友聚會為主,正值夏天去漂流,去遊樂園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在追求和挽回上這招基本屢試不爽,當然,前提是你的個人魅力,或者個人價值有對方所需求的點,並不是毫無籌碼的「盛情邀請」。

在這一次次的相處中,我們可以通過對方的狀態來試探我們,挽回成功的幾率,在對方有些許反饋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地引入曖昧。

可以請求對方幫忙,創造一個常規的禮尚往來的環境,一方面再次滿足了對於對方的認同感;而另一方面也給自己開始為對方付出的好一個靠得住的理由,是為了答謝對方的幫助。

然後可以約對方去一些以前去過的地方,在聊天中勾起一些回憶,喚起以前的感情粘性,然後誠心誠意的挽回對方。

從分手到複合X和L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第一點,因為X對於自己的個人要求很高,他是時時刻刻都會去強化自己,創造新的個人價值,也正是因為這種個人魅力,一直是對L存在吸引的,才降低了挽回這件事的難度。

還有就是對於挽回這段感情的堅定,對於自己錯誤的正確態度,和改變錯誤的執行力和自制力。

這種偏於理性的分手問題多數也是可以循規蹈矩的,在解決感情問題的同時,創造新的價值輸出,提升對方對於自己的渴望,便是挽回的主要思考方向。

很多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

幾千字幾萬字的認錯,懇求,承諾。

或者是用頹廢的狀態去博得對方的同情和心疼。

換來的結果都是對方絕情的離開,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意識到錯誤,而沒有針對性的改變。

那麼在對方看來,你所做的一切承諾不過是紙上談兵。

跟你在一起就像是又一場自己付出代價,賭博一樣,為了避免重蹈復撤,對方自然不會同意和你複合。

如何判斷對方的需求,然後去創造足夠健康的供需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感情價值需求都不一樣,就像案例中的主角,是從小到大由原生家庭影響,和成長軌跡共同形成的。

能否準確地發現和掌握,就成為了這種類型的感情問題挽回,至關重要的點。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27 22:04:55

我一直有關注,真的很有幫助

頭像
2023-12-05 18:12:34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10-26 01:10:14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09-14 17:09:07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