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延緩蒙古滅宋的步伐,南宋在襄陽城下進行了何其英勇的抵抗?

情感導師 836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260年,忽必烈剛剛即位時,那位隨同旭烈兀遠征西亞的漢將郭侃就向忽必烈獻策:改變窩闊台的全面進攻、蒙哥的西攻四川戰略,採取中央突破戰術,重點進攻南宋三大防區中的京湖戰區,先取襄陽,攻占襄陽後橫渡長江,避開山城林立的四川、水寨密布的兩淮,直取臨安。

郭侃的獻計很有戰略眼光,但當時對蒙古而言,只是紙上談兵,因為蒙古那時還沒有可用的水軍,而且忽必烈正忙於跟阿里不哥爭汗位也沒有工夫去理會南宋。

真正促成蒙古改變戰略的人是劉整,他也建議忽必烈先攻襄陽。用他的話說就是攻占襄陽,「浮漢入江,宋可平也」。襄陽、樊城控制着漢水,蒙古只要奪取襄陽,就可以從漢水進入長江,撕開宋軍的防線,渡江南下,攻取臨安。

劉整不僅僅獻計,他還親自參與組建蒙古水軍,策劃對襄陽的進攻。在隨後的襄陽攻防戰中,時刻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為了延緩蒙古滅宋的步伐,南宋在襄陽城下進行了何其英勇的抵抗?

劉整隻是蒙古人的幫凶,指揮圍攻襄陽的蒙軍主帥另有其人——蒙軍元帥阿術。

提起阿術,知道的人並不多,但只要看看他的家世,就知道他的背景有多深了,他的爺爺就是蒙古名將速不台。

速不台,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追隨鐵木真,勇猛善戰,聞名漠北草原。蒙古立國時,他就是成吉思汗親封的千戶長。1211年至1215年間,他跟隨鐵木真父子征戰金國。1216年,成吉思汗派他征過逃竄的蔑兒乞惕殘部。

1219年,速不台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1220年春,蒙古大軍進攻撒麻耳干,摩訶末棄城而逃,速不台與者別奉命追擊。在渡過阿姆河追到你沙不兒後,速不台與者別一度分道,率軍攻掠亦思法來因、答木罕、西模娘和列夷等城。速不台與者別在呼羅珊(今伊朗東北部的霍臘散)各地猛追窮打,橫掃呼羅珊,速不台又同者別進軍伊剌克阿只迷、阿哲爾拜占(今阿塞拜疆)、谷兒只(今格魯吉亞)、阿蘭(即阿速)和欽察,大敗欽察與斡羅思聯軍。

「野戰之王」速不台、「神射手」者別,與者勒蔑、忽必來號稱成吉思汗的「四狗」。

1226年,速不台隨從成吉思汗征西夏。窩闊台即位後為了拉攏速不台將禿滅干公主下嫁給速不台。窩闊台伐金,速不台又是軍中主將。從1231年春,速不台作為拖雷大軍的右翼,先攻陝西寶雞入大散關,而後繞道南宋境內的鳳州、洋州、興元、金州,渡漢水向北,直指汴京,完成戰略迂迴,與窩闊台率領的中軍對汴京形成鉗形攻勢。

三峰山之戰後,窩闊台與拖雷北返,留下速不台包圍汴京,經略河南。

1235年,窩闊台命拔都、貴由、蒙哥等長子率軍遠征,這就是蒙古歷史上的第二次西征——長子西征,速不台被選為先鋒,實際是輔佐拔都的副帥。

兀良合台是速不台的長子、阿術的父親,兀良合台與蒙哥親密,後來分掌蒙哥王府宿衛。1233年,他隨貴由汗東征,在遼東戰敗金將蒲鮮萬奴。拔都西征,他也從征欽察、斡羅思(今譯俄羅斯)、阿速、孛烈兒。

蒙古多次西征,培養了諸多名將。為滅宋奠定了人才基礎

1252年秋,忽必烈出征大理,兀良合台父子也隨軍遠征。大軍於1253年八月進至臨洮,九月進至忒剌(今甘肅迭部與四川若爾蓋接壤的達拉溝)。在忒剌,大軍兵分三路,忽必烈親率中路軍,兀良合台率西路軍,諸王抄合、也只烈率東路軍。兀良合台從忒剌西南行經今四川阿壩草原,自今甘孜南下理塘、稻城,再折向西南,越旦當嶺進入雲南,在招降當地酋長後,渡過金沙江,攻克麗江,南下攻占大理城北面的龍首關,協助忽必烈攻破大理城。

1254年春,忽必烈班師北返,兀良合台奉命戍守大理,並分兵攻取大理附都善闡。攻善闡的押赤城時,因該城三面環水,既險且堅,炮攻火攻均未奏效,兀良合台採取疲勞戰術,一會兒擂鼓,一會兒鳴金,反覆折騰了七天,第八天的晚上,等到對方被搞得人困馬乏時,兀良合台派阿術率軍夜襲,一舉成功。大軍打到乾德哥城時,兀良合台病倒了,將軍事指揮權交給了兒子阿術。27歲的阿術開始獨當一面,領兵征戰。

1255年,阿術率軍連續攻占赤禿哥(今貴州西部)、羅羅斯(今四川涼山)等地。兩年間,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烏、白等蠻三十七部。

1257年,大理平定。就在這一年,蒙哥汗決定大舉伐宋。次年二月,蒙哥親自率軍進入西蜀,同時命塔察兒、張柔攻長江中游,在東面配合,又命兀良合台引兵北上,約定於1259年正月會師潭州(今湖南長沙)。

襄陽之戰前,忽必烈已經滅大理,斬除襄陽外圍

在接到蒙哥軍令後,兀良合台即率四王騎兵三千,蠻、萬人,攻入南宋的廣南西道。經義寧、靈川、興安、全州,進入湖南。由於宋軍的阻擊,兀良合台折向西北,然後東進,於十一月中旬渡過湘江,抵達潭州城下。次年二月,他率領的軍隊在滸黃洲渡江北上與忽必烈大軍會合。

三月,忽必烈在開平召集忽里勒台大會(諸王大會、大朝會)登上汗位。兀良合台在四月抵達上都,支持忽必烈。阿術隨父親兀良合台拜見忽必烈後就被忽必烈留在身邊,1261年,兀良合台退居二線,阿術奉命駐軍河南汴梁。

河南的南面就是襄陽。南宋的襄樊地處南陽盆地南部,襄陽和樊城南北夾漢水互為依存,「跨連荊豫,控扼南北」,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軍的戰略前沿。

1267年秋,蒙軍主帥阿術率軍掃蕩襄陽外圍,殺人搶掠,滿載而歸。得意忘形的阿術不知道南宋水軍在襄陽以西的安陽灘已經堵住了他的歸路。發現等候多時的宋軍,蒙軍並不慌張,多年來的交鋒讓他們在與宋軍的對陣中占盡便宜,所以對宋軍的埋伏不以為意。不過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襄陽重鎮多次修葺,固若金湯。

攔住蒙軍的是南宋的水軍,而發起進攻的卻是南宋的騎兵。當蒙古騎兵看見南宋騎兵向他們發起進攻時毫不在意,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少有敵手,南宋騎兵更是他們的手下敗將,因為不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說,雙方都不在一個層次上。驕狂的蒙古騎兵沒把南宋騎兵放在眼裡,可戰鬥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蒙軍大敗,不是敗給南宋的水軍而是敗給南宋的騎兵。宋軍的騎兵直衝蒙古軍陣,將對方的隊形沖得七零八落,混戰中,都元帥阿術墜馬險些被宋軍活捉。蒙軍後來靠着人數優勢才將宋軍擊退。安陽灘之戰給不可一世的阿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強攻不成,蒙古人也耍起了花招。不要以為蒙古人只會喊打喊殺,他們有時也是很狡猾的。不久,蒙古使者來到襄陽城求見襄陽守將呂文德,要求在襄陽周邊開設榷場進行貿易。南宋以貿易立國,全民經商,軍隊也不例外。宋金對峙了一百多年,邊境貿易也進行了一百多年,即使處於敵對交戰狀態也不影響做生意,這個傳統由來已久。因為有這個傳統,所以呂文德同意了蒙古人的請求,因為知道這個傳統,所以蒙古人以利作誘餌,讓呂文德中了圈套。

蒙古使者很快又來了,鑑於當時襄陽周圍並不安全,蒙古人表示為了保護他們商人的安全,希望可以在貿易場的附近修一座「小小」的堡壘,供他們的商人居住,呂文德想了想也同意了,大錯就此鑄成。

很快,蒙古人就在樊城東面的白河口建起了榷場,不過他們的堡壘卻修在了襄陽東南三十里的鹿門山,鹿門山扼守襄陽水路咽喉。呂文德的弟弟呂文煥發覺苗頭不對,提醒哥哥當心蒙古人背後有陰謀,呂文德不以為意。他擅長的就是水戰,可他不知道對面的蒙古水軍早已今非昔比,呂文德還陶醉在曾經的輝煌里。直到蒙古人在萬山上建起堡壘,蒙古人的堡壘繞着襄陽遍地開花時,反應遲鈍的呂文德這才發覺不妙,大呼上當,可為時已晚。

襄陽與樊城,隔河而建,城池堅固

1267年冬,襄陽會戰正式開始,忽必烈命阿術進攻襄陽。阿術剛到襄陽時曾駐馬襄陽虎頭山,當時他就指着白河口說:「如果我軍在這裡修築一座堡壘,就可切斷襄陽糧道。」所以,蒙軍從一開始便在襄陽外圍大興土木,建起鹿門山城堡和白鶴土城作為戰術依託。這些山城堡寨並不是蒙古人自己修的,全是蒙古人徵發的漢人修的蒙古人並不擅長工程技術,阿術在給忽必烈的報告裡說修築山城水寨全靠漢人。

1269年初,蒙古派重臣史天澤到襄陽前線。史天澤所部漢軍擅長的就是修工事、築長圍,很快史天澤就把當年困濟南的老辦法搬到了襄陽,前線的蒙古漢軍的堡壘群得到加強,築成了起自萬山、包百丈山的一個長圍,使襄陽南北不相通,又築硯山、虎頭山為一字城,堡壘連點成線,步步為營,向襄陽推進,又在襄陽外圍通道上紮下數十里連珠寨,將襄陽、樊城團團包圍。

襄陽圍城戰,蒙古參戰的主力其實是漢軍。襄陽外圍的堡壘,山城水寨裡面駐守的幾乎都是北方的漢軍。蒙古漢軍組成的步兵、水兵、工兵沖在了進攻的前線,蒙古本部的騎兵反而成了配角。

蒙古人不會工程技術,不會治理國家,但他們會利用手中掌握的資源,用色目人給他們打仗、經商,用漢人給他們治國理政、攻城奪寨。襄陽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戰例。

襄陽之戰是堡壘戰術的運用典範。這是漢人的戰術,歷史證明忽必烈這招用漢人打漢人十分有效。宋軍如果出城野戰,遇上蒙古騎兵凶多吉少,即使衝破蒙古的騎兵軍陣,又要攻打蒙古漢軍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實戰再次證明,不論北方還是南方的漢人對修工事、守城戰都很精通。

面對蒙軍的步步緊逼,宋軍選擇主動出擊,這時的襄陽守將是呂文煥——呂文德的弟弟。呂文德在1269年十二月病死,臨死前他不停地說:「誤國者我也(誤國的人是我)。」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給國家造成的巨大災難,可大錯已經鑄成,難以挽回。

呂文煥派兵進攻蒙軍的山寨,但大敗而回。

襄陽位於漢水南岸的一個河灣里,三面環水,與北岸的樊城相對,中有浮橋連通,宋軍充分利用了這裡的水勢地形,依託漢水構築堅城,頑強抵抗。

襄陽和樊城隔漢江南北相望,互為掎角,扼守漢江以拒北敵。宋軍一直重兵把守加固江防,在漢水中設置木樁貫以鐵索,上面架設巨型浮橋使襄樊兩城連為一體。

1269年三月,蒙軍完全切斷了樊城與外界的聯繫,在漢江中流築實心台,在上面構築炮台,與夾江堡呼應。張世傑在赤灘鋪與蒙軍激戰。此時襄陽外圍的蒙軍總兵力已經超過十萬,又有堅固堡壘做依託以逸待勞,張世傑率軍衝進戰場就陷入重圍,被蒙軍圍攻,再次大敗。

援兵指望不上,呂文煥決定自救,派兵一萬五千人,出動戰船一百多艘,水陸並進進攻行軍萬戶張弘范戍守的萬山堡,因為萬山堡封住了由襄陽沿陸路通往江陵的通道也是襄陽與外界聯繫的最後一條通道。宋軍步兵、騎兵輪番衝擊蒙軍卻始終沖不動,反被蒙軍前後夾擊,損兵折將後只好退回襄陽。

1271年四月,春天來了,春水上漲,宋軍的運糧船隊又來了,蒙古人想攔,但還是力不從心。宋軍抓住機會,運糧的船隊日夜不停地向襄陽搶運糧食,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次補給何時才能送來。

忽必烈得到報告很鬱悶:照這麼個打法,何年何月才能攻下襄陽。為了牽制宋軍對襄陽的支援,忽必烈下令四川蒙軍從上游發動進攻,賽典赤、鄭鼎水陸並進圍攻嘉定,汪良臣、彭天祥領兵進攻重慶。

儘管蒙軍全力阻擊,但這時連老天也在幫宋軍,五六月間江水泛濫,蒙軍在漢水兩岸的許多堡壘都被大水沖毀。南宋京湖戰區趁機組織船隊,再次向襄陽搶運城內急需的食鹽、布帛,夏貴也向襄陽搶運了大批糧食。

六月,范文虎率蘇劉義、夏松帶領十萬水軍進攻鹿門,蒙軍主帥阿術在漢水東西兩岸列陣,南宋水軍又陷入蒙軍的水陸夾攻,常敗將軍范文虎不出預料再次敗北。

次年三月,蒙軍集中兵力猛攻樊城,攻破外城,外城守軍兩千餘人力戰不退,全部陣亡,但宋軍仍堅守着內城。

南宋並不缺乏忠勇之士,他很快就招募了襄陽府、郢州等地民兵三千餘人。這支民兵部隊將會用自己的戰績證明,只要有血性、勇氣,即使是民兵也能創造奇蹟。

這支民兵隊伍的首領張貴、張順長年奮戰在抗蒙前線,實戰經驗豐富。為了這次救援,宋軍做了精心準備,因為這次任務的目的是運送襄陽軍民急需的物資而不是殲敵,為儘快突破蒙軍強大水軍的層層封鎖,需要部隊有儘可能快的航速和良好的靈活機動性。

張順、張貴沒有選以往南宋水軍使用的大型戰艦,而是選擇了速度快、機動性好的輕便快船。為避免與數量占優的蒙軍近戰,宋軍裝備了大量遠射武器,這其中包括單兵強弩、重型三弓床弩和當時剛剛出現不久的突火槍和火炮。

宋軍大力改進了床弩。南宋床弩弓背使用多種材料製成,是典型的複合弓,爆發力極強。為了增加射程,宋軍還在一門弩炮聯裝三張強弓,其中最後一張是反向安裝的。宋軍裝備的這種床弩也叫三弓床弩炮。弓弦用的是動物肌腱,利用多弓的合力發射箭矢。三弓床弩的結構非常巧妙,後部有兩個轆轤,通過滑輪來牽拉弓弦的張設。弩身用堅實的檀木製成,輕巧堅勁。以鐵為槍膛,鋼為弩機,用木槌擊發。配用的重型箭鏃長達兩米,世稱「一槍三劍箭」,形狀類似標槍,三片鐵翎就像三把劍一樣。箭頭是鋼製三棱型穿甲箭,可以一次發射多枚。三弓床弩的最大射程能達到1500米以上。這是火炮出現前人類直射武器所能達到的極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重型遠程武器。

宋軍還在箭鏃上綁上火藥袋,點燃後用弩炮或弓射出去,具有縱火燃燒或爆炸的威力。

神臂弩屬於單兵輕型弩弓,是一種踏張弩,弩身前端有一個鐵環,用於腳踏。神臂弩也採用了複合弓技術,而且在機身上有特殊機關。神臂弩最大射程達370米,在300米距離內依然可以擊穿重裝鐵甲,是火槍出現前世界上射程最遠、威力最強的單兵武器。

而突火槍則是1259年宋軍發明的一種新型火藥動力遠程步兵武器。其前部是一根粗竹管,中部是火藥室,裝有火藥和彈丸。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部是木製把柄。點燃引線後,火藥噴發將彈丸射出,最遠射程約230米。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發射子彈的身管火槍。

而這裡所說的火炮是一種發展自「霹靂炮」的鐵殼爆炸類火器,在球形鐵殼內填充大量火藥,同時添加大量鐵砂或碎石,安裝一根信捻。作戰時,點燃信捻,用重型投石炮或人力拋向對方。爆炸後其內部充填的鐵砂或碎石四散飛濺可以大量殺傷敵軍,還能縱火燒殺敵人。火炮主要用大型拋石機發射,它的前身「霹靂炮」曾經大規模應用於采石之戰。

一切準備就緒,出發前張貴、張順召集三千民兵舉行誓師動員大會。他們告訴大家,此行救援襄陽,九死一生,如果怕死,現在退出還來得及。三千忠義民兵爽朗大笑,怕死就不來,來了就不怕死,咱們要讓蒙古人見識見識大宋的熱血男兒。忠義民兵,他們對得起「忠義」兩個字。

咸淳八年(1272年)五月,張順、張貴在高頭港率領一百多艘輕便快船組成的船隊出發了,船隊每三艘船連為一體,中間的船上滿載糧食、藥品、食鹽、餉銀和布匹等物資,兩邊的船上各有三十名民兵護衛。張順、張貴將整個船隊連成方陣,張貴在前,張順在後,率艦隊冒死沖入蒙軍重圍。襄樊戰役中最為激烈悲壯的「二張援襄」開始了。

宋軍船隊順利衝破蒙軍的外圍封鎖到達磨洪灘。在這裡他們遭遇到了蒙古水軍的主力船隊,江面上到處都是蒙軍戰船。擔任前鋒的張貴率軍拼死猛攻。先用三弓床弩炮向敵艦發射火箭。密集的火箭呼嘯着飛向敵船,擊中目標後發生密集的爆炸並引起大火。蒙軍的大型戰船被迅速點燃,成為一座座漂浮在水上的「火山」。江面上烈焰沖天,濃煙滾滾,一片火海!

隨後,宋軍用火槍、火炮猛轟蒙軍船隊。江面上炮聲隆隆,很快,蒙軍的大批戰船在猛烈炮火的攻擊下被擊沉,很多蒙軍的屍體被浪卷到岸邊,堆積如山。而整個長江江面漂滿了蒙軍的屍體,江水被鮮血染成深紅色,成了真正的「屍山血河」。

宋軍用預先準備好的炭火炙烤蒙軍布設在江中的攔截鐵索,等到鐵燒紅後用板斧斬斷攔江鐵鏈。宋軍將士奮勇向前,衝破無數封鎖,一夜轉戰一百二十里,終於在五月二十五日黎明抵達襄陽碼頭。

范文虎率領的數萬正規水軍沒做到的事卻被三千民兵做到了。援兵的到來極大地鼓舞了襄、樊軍民的士氣。但是,歡慶勝利時卻不見了張順,幾天後,襄陽軍民找到了他的遺體。張順身中四槍六箭壯烈殉國。戰死的張順依然披甲,手執長弓,保持着戰鬥姿勢。襄陽軍民將張順厚葬並立廟祭祀以紀念這位英雄。

襄陽守將呂文煥很欣賞智勇雙全的張貴,想留他一起守城,但張貴覺得自己回去作用更大,在這裡守城不如回去搬兵,到時裡應外合擊敗蒙軍,才能徹底解襄陽之圍。

呂文煥見張貴態度堅決也不好勉強,只好同意了。這時蒙軍的封鎖比之前更嚴密了,但這困不住張貴。張貴派兩名精通水性的勇士泅水去郢州見范文虎搬兵,兩位勇士能在水中潛伏几天不吃不喝,他們順利游出了蒙軍的封鎖線,來到郢州見到了范文虎。范文虎答應出兵五千相助,在虎尾洲接應張貴,雙方約定了行動日期,兩人又背負使命返回襄陽。

九月,張貴辭別呂文煥,集結部隊準備出發。就在部隊就要登船之際,檢閱人數,發現少了一名小校,這名小校不久之前剛剛因為犯錯被鞭打過。張貴頓感大事不妙,此人不早不晚偏偏在這時失蹤,幾乎可以確定是叛逃了。這名小校知道大軍出發的日期,消息必然已經泄露。這時張貴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取消行動,要麼趁蒙軍來不及準備立即出發或許能夠衝出去與范文虎的援兵會合。張貴選擇了後者,當即率船隊連夜出發順流而下,兵貴神速,張貴在與蒙古人搶時間。

當天深夜,張貴船隊在小新河與阿術、劉整的蒙古水軍遭遇。蒙軍在沿河兩岸點燃一座座火堆,將江面照得亮如白晝。但張貴率領士兵一路衝殺突出重圍,轉眼間就要到約定接應的龍尾洲了,前方忽然出現大批戰船,黑暗中看不清旗號,但此時此地能出現在這裡的肯定是范文虎的援兵無疑,包括張貴在內很多人都這麼想。可他們太不了解范文虎了,這是一個不靠譜的人。激戰一夜,一路轉戰,大家已經十分疲勞,見有援軍接應,頓時興奮起來,舉火向對方示意。可是,他們並沒高興多久,等靠近了才發現,等在這裡的並不是援兵而是蒙古兵!范文虎派來的援兵兩天前就因為風暴退到下游去了。蒙軍接到叛逃小校的告密後,在龍尾洲以逸待勞,專等張貴送上門。

事到如今,退無可退也只有拼死一戰了,身陷重圍的張貴軍與圍攻上來的蒙軍殊死戰鬥,幾番廝殺後,部下死傷殆盡,張貴也血染戰袍負傷數十處,但仍頑強與敵人搏鬥,最後力盡被俘。蒙古人敬慕英雄,阿術很想招降他,卻被嚴詞拒絕。張貴從容就義。張貴死後,蒙軍將他的屍體抬到襄陽城下示威,大聲喊道:「你們認識他吧,這就是矮張都統。」城上守軍見此情形早已哭聲一片。蒙軍將屍體送回,呂文煥下令厚葬張貴,將張貴與張順合葬,立雙廟祭祀。二張犧牲後,襄陽的形勢更加危急。

九月以後,漢水水位急劇下降,南宋水軍的行動受到限制,而蒙古人的機會就來了。蒙古人已經意識到,襄陽、樊城兩座姊妹城之所以難攻,就因為互為掎角,可以相互支援,蒙軍攻樊城,襄陽的宋軍就會支援,蒙軍攻襄陽,樊城的守軍也會全力配合,兩城往來聯繫的紐璘帶就是漢水上的浮橋。

就在這時,蒙軍的一件新式武器「回回炮」被運到前線令宋軍雪上加霜。1271年,因為襄陽久攻不下,已經黔驢技窮的忽必烈只好派人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徵調回回炮匠。阿老瓦丁跟他的弟子亦思馬因應詔舉家來到大都。同年十一月,阿老瓦丁、亦思馬因製成回回炮,奉旨在大都試射。這種巨石炮所用彈石重達150千克,以機發射,用力省而射程遠。試射成功,忽必烈非常滿意,讓他們立即前往襄陽前線。

蒙軍負責具體指揮進攻樊城的是蒙古大將阿里海牙,還有劉整。元帥阿術雖然是全軍統帥,但是實際指揮的是蒙古本部人馬。攻城部隊主要是北方漢軍,統領漢軍的是阿里海牙和劉整,但因為兩人不和,忽必烈只好將軍隊拆開,讓兩人各領一軍各打各的。回回炮的到來令一籌莫展的阿里海牙如獲至寶,他立即下令對樊城發起總攻。

1273年正月,蒙軍的總攻開始,蒙古水軍劉國傑部溯流而上焚燒浮橋,並冒着城上密集的箭雨、飛石強行進攻,激戰整整持續了一夜。

第二天天明,樊城南面的木柵被蒙軍摧毀殆盡。蒙軍發起了更為猛烈的進攻,全軍分成十二個攻擊縱隊,從不同方向對樊城向心進攻。樊城守軍面對強敵,頑強抵抗,殊死戰鬥,城下蒙軍屍體堆積如山。因為浮橋被毀,襄陽守軍無法進行支援,樊城宋軍在主將范天順、副將牛富的率領下孤軍奮戰,與數量處於優勢的敵軍連續廝殺了十四個晝夜。

正月十二,最後的時刻到了,蒙軍忙兀台部從城西南、蒙軍史弼部從城東北分別攻入城內,宋軍主將范天順自殺殉國,副將牛富率領七百宋兵與入城的蒙軍展開巷戰,直殺到用血水止渴,仍奮戰不止。戰到最後身負重傷的牛富為了不做蒙古人的俘虜,縱身跳入火中慷慨赴死,裨將王福也追隨牛富投身火海。樊城宋軍的頑強抵抗令蒙軍死傷慘重,惱羞成怒的阿里海牙下令屠城,樊城軍民全城殉國。樊城失守,襄陽危急。

二月,蒙軍轉移兵力,開始圍攻襄陽,這時的襄陽已經到了拆屋為柴、縫紙為衣的地步。蒙軍在城外架炮攻城,巨大的石炮砸在城牆上聲如雷震,城中人心惶惶,不少人悄悄出城投降。打到現在攻守雙方都很清楚,這場圍城戰就要結束了。

之前,蒙古曾多次派人招降,呂文煥都不為所動,但現在他動搖了。依着劉整的意思就直接轟開城門殺進去,將襄陽殺一個片甲不留,就如同不久之前的樊城,但阿里海牙不同意。劉整之所以堅持要屠城是因為他跟呂文煥有仇。

劉整的「業績」是不容置疑的,他曾經親自到城下勸降。面對劉整的勸降,回答他的是宋軍的弩箭。可惜射中他的是普通的弩箭,如果是床弩,那長槍般的巨箭完全可以把劉整穿一個透心涼。

即便如此,劉整也身負重傷,要不是穿的鎧甲夠厚夠結實,他也就歸位了。劉整想報一箭之仇——確實是一箭之仇,所以很想殺進城去抖威風,可阿里海牙偏偏不讓他如願。這倒不是這位老兄仁厚,之前下令屠殺樊城軍民的就是他。

之前說過,阿里海牙跟劉整不和。敵人反對的,就堅決贊成;敵人贊成的,就堅決反對。所以,阿里海牙堅持要招降,而且自己親自去。阿里海牙這麼做有私心,但也是從大局考慮,攻宋戰爭才開始,樊城的屠城是為了報復。但也不能見城就屠,那麼做只會激起南宋軍民更強烈的抵抗。而且呂氏集團在南宋的地位、分量,蒙古從上到下都十分清楚,只要招降了呂氏,攻宋戰爭就成功了一大半。況且此時城內還有不少軍隊,真要把人逼急了又將是一場兇殺惡戰,樊城的傷亡已經很慘重了,以後要打的仗還有不少,保存實力很重要。

阿里海牙親自來到城下勸說呂文煥並保證不屠城,當場折箭為誓。呂文煥還是投降了,持續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結束。

呂文煥苦守襄陽六年,可以說盡到了職責,可他投降之後身份轉變之快令人瞠目結舌。這個人如果死在守城戰中,歷史對他肯定是另一種評價,而他此後的表現展現了人性複雜的一面。

儘管狹義上的襄陽之戰「只有」6年,但從蒙古南下開始統計,襄陽一城拖住了蒙古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間。襄陽一破,苟安數百年的南宋,也即將迎來自己的末日。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15 07:05:26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頭像
2024-02-14 09:02:03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12-20 09:12:40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