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張駿的時候,他穿了一身黑,短袖長褲,時不時翻看手機。當他戴着口罩走上街頭,會和很多年輕的低頭族一樣融入茫茫人海,直到他張口說話,你才能猛然反應過來,嗯,就是他了。
作為一名遊戲解說視頻創作者,他在網絡上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逍遙散人。
今年二月,張駿過完30歲生日正式進入「而立之年」。兩個月後,他在某視頻平台的個人賬號「逍遙散人」粉絲量突破400萬。
九年前,尚在美國留學的張駿上傳了第一條自製視頻,解說一款高難度闖關遊戲,在近30個小時的遊戲時長內他闖關失敗了11000多次,但憑着一股韌勁,他最終遊戲通關,也因此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批粉絲。
從一個愛玩遊戲的高材生,到全職解說遊戲的視頻創作者,張駿乘着國內二次元產業崛起的東風,成為較早一批品嘗到「新個體經濟」鮮美的「吃螃蟹的人」。
01 人設
「大家好!我是逍遙散人,想知道我背後的故事嗎……」
隨着攝像機的拍攝按鈕被按下,剛剛還在用手機回復消息的張駿已經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根本無需工作人員過多引導。面對鏡頭,他表現得十分嫻熟,像平時直播一樣侃侃而談。
時間回到2011年,彼時的張駿在如今的對比下顯得格外青澀。在他上傳的第一條視頻中,僅僅在家對着電腦,聲音都帶着明顯的緊張。
(張駿上傳的第一條視頻)
這條視頻目前有70萬播放量。這九年間,不少粉絲「慕名而來」觀看他的「處女作」,一些來自九年前的評論也被頂上了熱評。
「我看到你即使剛開始技術並不那麼好但還是堅持了下來,突然很感動,這樣你都堅持下來了,為什麼我不可以呢?」
「我是一個遇到困難很容易放棄的人,遇到困難不想面對就來看視頻,看你玩,一遍又一遍。」
「這個視頻真的可以鼓勵我堅持不懈學雅思了。」
高考、考研、求職……每當生活中遇到什麼難邁的坎,粉絲們就喜歡翻出這個視頻看看,從平均九秒一次的「失敗」中,找到堅持的力量。
張駿用「陪伴」來形容和粉絲間的關係,隨着直播的興起,這種陪伴變得更加直接。他直播得很頻繁,玩玩遊戲、談談生活。樂於跟觀眾像朋友一樣聊天,他連家裡新添置了什麼新物件都會分享出來,並沒有太多神秘感。
因為直播有很多未成年粉絲觀看,張駿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僅如此,每當和其他人一起直播時,張駿也會提醒大家不要說髒話。偶爾玩遊戲時急了冒出來一句,他總是連忙道歉。
在張駿玩過的一款角色扮演遊戲中,他要將自己代入遊戲中的職業去勸退婚姻的第三者。因為經濟實力上的差距,遊戲裡的「全職太太」角色在處理婚姻關係時不得不處處忍讓,此時,遊戲畫面外的張駿便開始苦口婆心地念叨女孩子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工作,能夠自力更生。當「全職太太」拋出「自己只能對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不聞不問」的結論時,張駿氣得連說話都帶上了天津口音:「所以說還是要好好學習,到時候都出去工作,都當最高層……」
好好學習,是張駿對粉絲一以貫之的教導。被記者問到有什麼話想對粉絲說時,張駿把「好好學習」這條主線穿插在「享受生活」「不要自尋煩惱」等要素中重複了三四遍,最後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作結。
在直播時被吐槽過「話癆」的張駿,現實生活中的性格則要安靜沉默得多,用他自己的話說,「其實私下我很少說話」。
如果說三次元的張駿有沒有為二次元的逍遙散人賦予什麼「人設」,那便是借逍遙散人之口,生活中更多時候都是聆聽者的張駿在網絡上成為了自己的表達者。
「溫柔、幽默、三觀正」是粉絲對他最常用的形容詞。張駿自己則將這些歸因於家庭的耳濡目染。
02 起點
張駿出身於傳統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學教師。成長在大學家屬院,他小時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教研室。在他看來,在大學的象牙塔中,父母都保持了相對天真的性格,思考問題的方式比較簡單,這也直接影響了他看待事情的角度,不願意把別人想得太複雜。
(張駿童年照片/圖源:張駿微博)
因為職業的關係,張駿的父母對他有着嚴格的家教管理。母親是物理教師,張駿的物理成績卻一直很差,因為他一做錯題就挨打,一挨打就更不願學,如此惡性循環,成績始終不見起色。
「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吧。」說起原生家庭對人生道路選擇的影響,張駿總結道。幼時的貪玩與嚴格的家教碰撞出火花,讓張駿心中有些叛逆的小火苗一路燃燒到現在。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玩遊戲,為什麼我當遊戲解說,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之前在家被憋壞了,因為家裡不讓我玩。」
2010年,張駿參加了學校的「2+2」項目遠赴美國,之後繼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讀研。留學的那段時光,因為不敢和強壯的外國同學「硬碰硬」,張駿漸漸扔下了打籃球的愛好,把自己關在宿舍里靠刷視頻打發時間。
(張駿留學期間發布的微博/圖源:張駿微博)
正是在那時,他在網上發現了別人上傳的一款高難度闖關遊戲的視頻,因為覺得有趣,張駿下載了同款遊戲,用六七天時間通關後,沒能把過程記錄下來讓他頗感遺憾。
第二天,一個免費的錄屏軟件,一台玩大型遊戲就會卡頓的辦公筆記本電腦,一款高難度闖關遊戲,共同組成了張駿的第一部作品。
算上打招呼的時間,在他第一部作品的前兩分鐘裡,「GAME OVER」的字樣出現了8次,張駿一邊說着「好吧」一邊重新開始。因為吐字清晰而且技術過人,當年的評論區就已經有人預言他有當遊戲解說的潛質。
上傳到第八期時,張駿在遊戲中遇到難關,又趕上和同學出去旅遊,打遊戲錄視頻的事直接被擱置下來。一個月後,張駿重新登上賬號,看到這樣一條評論——「你怎麼不繼續做了?我還想繼續看。」
當年寥寥的幾句評論和彈幕中甚至還夾雜着一些「技術差」的批評,但有人看、有人喜歡,對他來說已是莫大的鼓勵,張駿決定繼續更新下去。
作品逐漸在網絡上有了熱度後,與之相對的是迎面而來的一盆潑自現實世界的冷水。遊戲視頻被父母看到,第一次,父母打來的電話不再是噓寒問暖,而是劈頭蓋臉一頓痛罵——「讓你出國,你玩遊戲,什麼意思?」
這麼多年後,張駿對當時的場景依舊印象深刻,當時他用成績沒有下降來平息父母的怒火,但那些痛罵的話卻被他一字一句深埋在心裡。而這些不認可,不僅僅存在於張駿與父母之間,很大程度上也是整個社會對這個新興行業的最初印象,行業內的很多人都在奮力撕碎這樣的偏見。
03 破圈
「從兩百萬到四百萬隻用了一年,從零到兩百萬卻用了八年。」粉絲幫張駿記錄下了一個個意義特殊的時間節點,不過這場名為「出圈」的旅程顯然有點漫長。
張駿曾創作出一部遊戲解說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2014年發布該系列第一條視頻,至今擁有近2500萬播放量和300多萬條彈幕。此前,他所在的視頻平台遊戲區多是硬核遊戲玩家,突然出現一款劇情向戀愛遊戲,入門快、易理解,堪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在2014年就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對於很多人來說,趁着熱度將業餘愛好轉為全職工作似乎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但張駿做出這樣的轉變卻拖到了四年後,這背後,是他和父母之間一場無形的「拉鋸戰」。
早期,自媒體的商業模式並不成熟,觀眾們對視頻創作者接廣告行為的認可度十分低,「當時那個環境就是你只要做帶着任何商業相關的,大家就說你變了就罵你」。
「為愛發電」?張駿的父母理解不了也無法接受他的職業選擇,沒有穩定收入的尷尬局面也讓張駿拿不出理由說服父母。接廣告會失去觀眾,沒有收入又無法獲得家裡人的支持,張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性格使然,他沒有選擇和父母硬碰硬,而是用了一種更婉轉的方式堅持自己的選擇——攻讀南開大學MBA,在業餘時間裡繼續遊戲解說工作。
(張駿微博截圖)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隨着直播行業的興起和商業化的逐漸成熟,張駿站到了風口。漸漸地,經常會有親戚或熟人找到張駿的父親,說想要張簽名,收入也日漸有了起色,父母的態度終於開始轉變。
打遊戲之於張駿不再是兒時膽戰心驚的「玩物喪志」,也不僅是平時枯燥時光的娛樂消遣,將多年的愛好轉化成正式的工作,在關鍵時刻做出至今猶未後悔的選擇,張駿是努力的,也是幸運的。
八年間堅持不懈地投稿,人氣慢慢積累,只需等待雨停,便能在層層烏雲後破出一道天光。
2019年,張駿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破圈時刻:作為參賽選手受邀參加一檔省級衛視的腦力競技類節目。因為很多參賽者都明確表示自己是他的粉絲,節目錄製現場幾乎變成了粉絲見面會,「逍遙散人」詞條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高位。之後,他簽約經紀公司成為藝人,開始發單曲、錄綜藝、拍攝時尚雜誌。在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19年度30歲以下精英榜中,張駿赫然在列。
當知名度開始從「二次元」跨越到「三次元」,張駿成了同學眼中的「大明星」。對此,他一直笑稱這是朋友們對他的嘲諷,儘管上街都會因被認出而索要合影,張駿依然沒有什麼名人包袱。在今年的一場線下活動中,他作為嘉賓受邀在最後一天出席,自己卻在前一天買票去玩了一趟。
在今年的一場頒獎典禮上,結束前所有獲獎者一同出場,張駿舉着手機上了台。幕布拉開,台上是耀眼的燈光和音響的轟鳴,台下是萬人歡呼,張駿選擇用第一視角將這一刻記錄下來分享給粉絲,視頻背景聲則是他標誌性的碎碎念,沒有官方感言,像是你的一位老友按捺不住獲獎的激動心情而發布的一條朋友圈。
04 解局
5G時代翩然而至,視頻平台間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自媒體行業也迎來更多強力競爭者。對於已經進行了九年多視頻創作的張駿來說,這是自我解局的一年。
大批新人湧入,作為「老人」的一員,張駿面臨着粉絲數被趕超的局面,但讓許多人如臨大敵的過氣危機,並沒能讓張駿產生太多焦慮。
「過氣這事很常見的,我待九年了,大家對我的新鮮感沒有那麼強,基本每年感覺都會過氣。」他知足於自己目前的知名度,在他看來,九年的時間足夠篩出所有潛在的粉絲。
因為較少解說流行的熱門遊戲,所以普通觀眾對張駿的關注度很難一直維持,更多的是偶然點開一兩個視頻的匆匆過客。靠着某個受歡迎的作品火上一陣子之後,圍繞着張駿的討論度就會慢慢降溫。他很坦然地接受這個現狀,「我的增粉趨勢基本都是一條直線,屬於細水長流型的。我覺得這樣挺好,跟粉絲的關係更親密一些。」
漲粉速度平緩,粉絲們從很多方面幫他分析了原因,比如視頻時間過長和玩的遊戲太過冷門。這些「問題」,張駿心裡其實都很清楚,只是除了漲粉之外,他還有着自己的堅持。
今年四月,張駿結束一款遊戲的直播,下播後,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接近凌晨一點,他專門寫下一篇微博,字裡行間都是遊戲中的點點滴滴,字數很多,這在他的微博里並不多見。
「每次直播這遊戲人氣都賊低,文字量大深奧又費嘴,很多觀眾講讓我玩別的,別受累不討好,我現在為堅持下來感到高興。」
追本溯源,從最開始上傳視頻到網絡上,張駿的一大私心就是想把自己喜歡的小眾遊戲分享給更多人,哪怕作用微不足道。
幸運的是,儘管愛好變成了職業,打遊戲仍舊能給張駿帶來心靈上的慰藉。「我得病特別難受的時候,我也直播玩遊戲,大家都說我太努力了。但其實我生病了以後,我玩遊戲的時候就把疼痛全忘掉了,完全覺得沒病。遊戲一結束,突然間病痛的感覺就上來了。」
不幸的是,愛好的純粹與職業的身不由己,也有着本質的衝突。去年,張駿的一則商業推廣視頻在粉絲中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很多人指責他新視頻「恰爛錢」,也有一些人因此脫粉,認為他「變了」。
被問及這件事,張駿印象很深,儘管時隔近一年,他仍然準確且迅速地說出自己刪掉那條視頻是在發布後的第三天。
「我當時其實跟平台有提過,說這個視頻可能會有一些問題。那邊說既然接了你就放吧,有問題再說,後面出現問題我就刪了。」
衝突遠不止此,隨着所在平台的大力擴張,大批新用戶入駐,社區的氛圍有了較大轉變,「原住民」們的抱怨開始日益增多。作為平台頭部內容創作者,張駿多了一分抗爭的力量,卻也添了幾道不由己的束縛。
「假如說我是個新人,我可以嘗試的東西很多。但畢竟我不是,所以我不能做太多突破或者太出格的事情。可能因為你帶動一個風向,導致很多人都去做這個風向,而它不一定是一個好的方向。」
視頻創作的這九年,張駿一直在更新最初的高難度闖關遊戲系列視頻,一種解讀是初心不變,另一種解讀則是原地踏步。
「我想突破,只是我現在這個位置很難去做一些太出格的東西。有時候做一個相對改變的東西,很多觀眾都說你變了,雖然說你有時候不在意這評論,但是你看多了有時候還是挺那啥的,對吧?」
對於張駿而言,這個行業太新,前方沒有引路人。在迷霧中踏上獨木橋,他小心翼翼地把握平衡,背起初心與現實的重負,繼續前行。他也希冀着,自己能為後人照亮一點方向。
05 陰影
成名的光鮮伴隨着鮮花與掌聲,但當人群散去,私生活受到的諸多瑣碎影響卻需要張駿獨自承受。
今年7月,張駿在外面吃飯時開了直播和粉絲聊天,不久後一位粉絲突然闖進他的包廂——根據直播畫面的背景和菜品,這位正在念高一的女生認出了張駿所在的飯店。這讓張駿的粉絲圈炸了鍋,粉絲們在譴責「私生飯」的同時強調着「離作品近一點,離生活遠一點」。在這方面,張駿儼然已經擁有了明星般的「飯圈待遇」。
(張駿粉絲微博截圖)
這並不是張駿第一次遇到「私生」,只是這次碰巧被全程直播,直接又突然地把問題呈現到其他粉絲們面前,事態就會顯得嚴重得多,影響持續發酵下,粉絲們的言辭和態度並不算友好。說起這件事,與群情激昂的粉絲相比,張駿的態度反而更平和,「你私自過來以後,我也不知道聊啥,她自己理解到尷尬以後,下次就不來了,問題自己就解決了」。
那名闖進飯店的粉絲在網上受到責罵,張駿也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假如一個人連續好幾次都做一樣的事情,你可以抨擊,因為他屬於屢教不改。但是就偶爾來一下,我覺得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化解,沒必要上升到那麼大的高度。」他完全理解粉絲出於好奇想要接近偶像的行為,只要不是屢教不改,也就沒有苛責的必要。
如果說部分粉絲的狂熱行為還在張駿的可控範圍內,有餘力應對,那麼,另一個困擾當代年輕人的大問題——單身,對他來說則棘手得多。
張駿一般在晚上開直播,在別人休閒的時間工作,這樣日夜顛倒的作息讓他失去了很多私人社交的機會,他也將自己單身的主要原因歸結於此。
張駿的父母對此很發愁,因為疫情,張駿今年在家待了很久,父母趁機為他安排了相親。他自己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明確表示過不會從粉絲中找女友的張駿,這次給出的回答是「要看有沒有合適的」,老生常談的「鐵板」問題終於留下了一絲餘地。
06 未來
無論是業餘還是全職,在近十年的自媒體生涯中,張駿經歷了太多人和事。因為工作、身體健康等各種原因,他同期的好友陸續有人淡圈或離開,甚至離世。
打遊戲的黃金期很短,年齡一大,手速、反應能力都會不同程度地衰退。潮流更迭得太快,張駿也時常會覺得自己被時代落在了後面,但只要步伐的節奏不亂,未來的方向在張駿眼中便格外明晰。
張駿願意做一輩子的遊戲解說視頻創作者,如果傳的視頻沒什麼人看了,那就從職業轉向業餘。「說不定以後大學開了新專業,講新個體經濟,我就當老師去了,也有可能,對吧?」張駿笑着說。但目前,他心中更遠的目標是成為那個能帶動業界發展的人,可他也明白「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受疫情影響,張駿今年的很多計劃落了空,他本想去不同的、陌生的地方,白天出門了解風土人情,晚上開直播或者做視頻,這是他最理想的生活,去看世界,自在如風。
(張駿旅行照/圖源:張駿微博)
沒有繁雜的頭銜,張駿在社交平台的個人簡介寫着「天天開心」和「快樂」。他希望所有人起碼在看到他簡介的那一刻,能短暫忘掉悲傷,用最直白的方式。
浮躁的時候,張駿也會去回顧自己的第一個視頻,那個錄製畫面「縮」在左上角,連屏幕都沒有鋪滿,右上角還有一個大大的水印,畫質模糊、剪輯粗糙,卻被粉絲們稱為「夢開始的地方」的視頻,然後靜下心來。
遊戲中,張駿操縱着穿着紅色披風的小人勇往直前,在荊棘中閃躲跳躍;現實里,這個三十歲的大男孩,在天上的月亮和滿地的六便士之間,不慌不忙地走着自己的路。(王若怡/文)
評論列表
挺專業的一個情感機構,我一個朋友在那裡諮詢過,服務很貼心!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