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聽話的中國孩子

情感導師 765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夜幕中,醫院窗口傳出了恐怖的呼喊。打起寒顫的我們,不得不又想起了楊永信。

近日,一段「臨沂四院13號室」的視頻,再次觸怒了公眾的敏感神經。聽着片中里慘絕人寰的悽厲尖叫,人們好像又回到了當年那間臭名昭著的「網絡成癮戒治中心」。

那些不聽話的中國孩子

對此,先是院方回應稱網戒中心早已解散,該院也接受一些精神疾病患兒,後是當地衛計委稱只是「愛哭叫的8歲男孩」,聲稱要對發布者進行調查。

接着,主動刪除視頻的原博主,做出了道歉與澄清聲明,證實一切都是烏龍事件。可儘管如此,網友對於「電擊療法」死灰復燃的憂慮與質疑,仍然沒有停歇。

究其原因,從2008年到2018年,十年時間並沒有消除公眾的恐懼。臨沂網戒中心的「太陽穴電擊法」,以及其後各色明目的暴力管訓,依舊屢見不鮮、大行其道。

始作俑者楊永信,這個被戲稱為「雷電法王」的傢伙,臉上總帶着一抹詭異的微笑,他和他「永不消逝的電波」,就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魘,一直長留在人們的心中。

2009年,柴靜的《新聞調查》曾深入臨沂四院,對楊永信進行過專訪。

節目中的楊永信,背靠着感恩戴德的家長,表情木然的孩子,就像是掌握了宇宙真理的教主,無論遭遇什麼樣的質疑,都擁有着不容辯駁的自信。

說到「電擊治療」的醫學性,他顧左右而言他,只是甩出一句「用事實最有說服力」。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幫助孩子脫離網海已是功德一件,還談什麼科學與否呢?

說到「電擊的電流量」,他鄭重其事地表示從沒超過5毫安,「我非常自信,因為我這個人從業的經歷是非常謹慎的。」可在網絡爆料中,卻被偷拍下了超額的畫面。

軍事化管理、催淚式感恩,一旦你行為逾矩,就要被拉去電擊矯正。雖然理論上說不出什麼道理,但「電一電就好」的實踐勝利,還是讓楊永信肆無忌憚地表演着。

於是,幾名同伴押解下,一個孩子被按上病床,接入電休克儀器。庫布里克也不會想到,這種酷刑般的教化場景,會從電影《發條橙》來到神奇的東方世界中。

楊永信就像一個邪惡魔頭,把每個孩子當作了展示力量的實驗品,成天炫耀這套造福天下家庭的手段,將「非人道的痛苦」輕巧地說成「兩害相權取其輕」。

他之所以這麼有恃無恐,除了「網癮精神病化」的醫學爭議,根本上還是來自孩子父母的支持。他就像是這些父母的代理人,接受其錢財委託,同時也履行其權威。

如此一來,就算再怎麼嚴苛的管理,甚至喪心病狂地動用電擊,楊永信都有了一個「都是為孩子好」的正當藉口,一個將「棍棒底下出孝子」強化升級的機會。

先是消滅獨立意志,再是訓練服從意識,直到把所有孩子刻成一個模子。

與其說是戒除網癮,不如說是人格改造,楊永信這種「治療」方式,就像是中國式教育的極端縮影,正中這些「問題孩子」家長的下懷。

中國孩子的普遍一生,往往只有「聽話」與「不聽話」兩種狀態。

聽話時被漠視,求學就業結婚,最好和別人一樣;不聽話時被粗暴對待,即使電擊也要和別人一樣。

既然如此,那些老是不聽話的中國孩子,都是怎麼長大的呢?逃過了楊教授魔爪的他們,又會因為「不聽話」付出什麼代價呢?

電影《十三棵泡桐》的故事,便是關於這樣一群孩子。它展現了一種中國特色的殘酷青春,每個角色似乎都深受原生家庭之害,要麼被完全忽略,要麼被訓誡責罵。

何鳳,留着「男生頭」,行走校園中,外表叛逆的她,內心卻是缺愛的。母親的出走,留給她一個破碎的家,而那個窩囊的父親,大多時候只能用拳頭進行表態。

無論是家庭中還是學校里,綽號「風子」的何鳳,都像是一個隨處飄蕩的局外人。當學校老師告家長時,父親就狠狠揍她,當學校不告家長時,父親就與她喝酒。

聽話就沒事,不聽話就是個問題。不知道如何與女兒交流的父親,永遠不會知道何鳳成天在外面做些什麼,更不會知道她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麼。

何鳳的父親是一個保安,老婆跟朋友跑了,廠里的人也不在乎他。面對偷集體財產的惡徒,向來逆來順受的他,這一次固執地站了出來,卻被重重地打翻在地。

他不明白,老實本分的自己,為什麼總是這麼倒霉。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不僅在外面被人冷言冷語,回到家也要被女兒所瞧不起,就像是一條狗似的。

於是,為了逃避人生的失敗,他總將怒氣發泄在女兒身上。當何鳳嘲笑他無法留住女人,他無話可說只能動手;當學校告訴她女兒撒了謊,他又下意識地動起了手。

不僅在社會中沒有尊嚴,在家庭中也失去了掌控力,就像悲催命運對他的凌虐,何鳳父親只會用暴力去挽回自己的權威,只能無奈地用這種方式去留住女兒。

又一次嚴重的家暴之後,何鳳收到了一條裙子,是父親送來的道歉禮物。可惜,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這種親情上的補償,並不能挽回她孤獨的心。

畢竟,在她的大部分青春里,家庭都是缺席的。她要去外面尋找愛情,尋找一個能夠代替父親的男人,給予自己心靈上的安全感。

何鳳的第一段愛情,來自於班上的帥氣男孩陶陶。因為他送給了她一把刀子,而刀子正是何鳳心中誠實與勇氣的象徵,就像是阿拉伯故事集裡說得那樣。

陶陶是泡桐樹中學裡最善於打架的人之一,平時總是放浪不羈的小混混做派。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幹部,這樣的背景讓他不會受欺負,儘管父親其實很少過問他。

然而,父親的被抓、何鳳的情變,擊穿了陶陶內心的強悍。於是,也許是出於嫉妒與慌亂,他要去找一個學校的靠山、情感的寄託,搭上了主動求歡的女老師。

何鳳之所以離開陶陶,是因為這個男孩在她心中的形象崩潰了。而這場崩潰的起源,則是陶陶與轉學生包京生之間的對抗。

面對來勢洶洶的轉學生包京生,平日裡橫得不行的陶陶,這時卻失去了原先的勇氣,即使包京生欺負他的小弟,連何鳳都敢上去嗆聲幾句,他卻毫無表示。

為了實施報復行動,他成功陷害了包京生,讓對方背了一個大黑鍋。面對學校方面的調查時,他又一次沒站出來,這種退縮讓何鳳徹底死了心。

陶陶為什麼突然就慫了呢?因為他的「不聽話」都是裝出來的,他本身就是個外強中乾的慫孩子。有了父親的背景撐腰,他才能硬氣地扮古惑仔,才能自在地耍酷。

沒有了父親怎麼辦呢?他轉向了老師宋曉豆。這個女人,既是他隱秘的情人,也是他在學校依靠的「母親」,在她老師權威的庇護下,他能夠繼續自己的強人生涯。

轉過頭來,這個叫包京生的男孩,後來成了何鳳的第二段愛情。他與陶陶對抗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一種敢做敢當的豪氣,這種氣質正是何鳳着迷的東西。

張口俠義,閉口豪情,明明沒什麼錢還愛裝「社會人」,這樣的姿態雖然讓包京生獲得了女同學的垂青,但卻讓他丟了難以生存的學生身份。

父母常年在外,整日到處遊蕩,包京生的青春是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轉完學後,看上去不好惹的他,被學校當作了壞學生的典範,儘管他並沒有做什麼壞事。

直到報復事件中,他莫名奇妙地背了次黑鍋,證實了不良少年的身份,從此成為了學校的眼中釘。被逼成異類的他,在人群中格格不入,以慣性的叛逆去面對他人。

耀武揚威的包京生,其實只是一個紙老虎。父母的突然回來,就讓他徹底慌亂了,他既不敢繼續與何鳳的情侶關係,也不敢去向學校求情,恢復自己的學生身份。

於是,無可奈何的他,不得不像個真正的不良少年一樣,糊裡糊塗地走上了犯罪之路。他天真地以為,自己混社會的那一套,能夠幫助他要挾學校,回到班級中。

要麼是不聞不問的缺位狀態,要麼是突然回歸的權威壓力,包京生父母在他的成長中,丟掉了家長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要麼是毫無作為,要麼留下的只有負面影響。

無論你來自什麼樣的背景與階層,都得品嘗這中國特色殘酷青春的味道。電影《十三棵泡桐》中的親子關係,無論是激烈對抗還是缺位游離,都是一種病態的關係。

這種關係的病態之處在於——

父母與子女之間並沒有真正的溝通交流,所有互動都建立在「聽不聽話」的基礎上,子女想要的是愛與尊重,父母想要的卻是孝順與服從 。

等到未來的某一天,當父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掌控孩子的人生時,他們便會把這種教育失敗,歸咎於遊戲、早戀、網絡、武俠小說等「洪水猛獸」上。

甚至,父母還會固執地將孩子送去電擊,用暴力手段為自己換一個「正常」的孩子。

「說心裡話,我們家裡有這麼一個網癮孩子,我們家無寧日。真是這樣的,日子沒法過,我們只有病急亂投醫。」《網癮之戒》裡,一位母親面露難色地如是說。

這些父母真的不愛孩子麼?並不是,只不過他們已經習慣將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品。他們想要用楊教授的電波,解決那些無能的憤怒,那些面子的煩惱。

「老師你好,我們家這孩子不太聽話,您給多管教管教。」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孝順,養這麼多年,結果是白眼狼嗎?你就不能好好學習,找個穩定工作,好好找個對象,結婚生個孩子嗎?」

「唉,你說說你這孩子,怎麼還不聽話呢?」

以愛之名的綁架,服從權威的教育,「為你好,要聽話」的中國式親子關係,綿延至今幾千年之久。不過,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從來如此,便對麼?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14 09:04:26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4-02-12 17:02:07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1-01 11:01:58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