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維持一段長久且高質量的戀愛?這是很多人都想探求的問題。來看一下Genebox基因寶會有哪些戀愛建議
戀愛應該是世界上最甜的一件事了吧。
兩個人相互吸引彼此欣賞,從陌生路人到成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於有些人來說,戀愛是件很容易的事,他們可以找到彼此欣賞的對象,並能迅速地投入到一段戀情中,把戀愛問題處理得遊刃有餘。
但對有些人來說,談戀愛就相當困難,也始終找不到自己喜歡的那一個。
比如母胎solo的基仔本人。
或者他們即便找到了另一半,在戀愛的過程中也會不知所措,處理不好戀愛問題,戀愛也很難保持長久。
感情的事情似乎很難確定,但除了不可控的因素外,還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着你的戀愛觀,並影響你的戀愛過程。
怎樣才能維持一段長久且高質量的戀愛?
這是很多人都想探求的問題。
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的話,建議你讀完下面的內容,希望你能找到那個對的人。
一、啊,惱人的愛情
戀愛是兩個人的相互愛慕,沒有愛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什麼使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又是什麼使兩個人能夠長相廝守呢?
關於戀愛,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們可各有各的說辭,來聽聽不同的觀點吧?
二、愛情促進了基因的變異度?
人和許多動物都有求偶行為。對於人類而言,愛情似乎是生兒育女的前奏。
不過為什麼大自然會發展出「求偶」這一機制,並且讓人們因此飽受愛情的折磨呢?
你可能會說,愛情使兩個人組建家庭、生兒育女,能夠更好地撫養後代,提高後代的存活率。
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不過即使完全不會參與後代撫養的雄性動物,也會表現出積極的求偶行為,所以「婚姻」大約不是「愛情」的主要目的。
生物學家認為,低等生物採取「無性生殖」的繁殖策略,而高等生物則採取「有性生殖」,於是也就衍生出了「求偶」這一行為。
有性繁殖可以增加基因的變異度,同時可以減少後代的疾病風險,從而可以更快地適應環境。
以人類為例,「戀愛」這個過程使兩個不同個體之間相互吸引,繼而繁衍後代。這樣一來,兩個基因不盡相同的個體通過他們的後代延續自身的基因。
人類基因組有30億鹼基對,即使健康的人也會攜帶3~5個隱性的致病突變,但不同人攜帶的致病基因很少重合。
所以當夫妻雙方結婚、生孩子時,只要不在同一個基因上攜帶致病突變,那麼這些突變都不會影響後代的健康。
即使未來有了成熟的克隆技術,自由戀愛、結婚生子也仍然會是「更優」的,因為對於個體而言,異性之間的結合能夠減少後代出現嚴重遺傳疾病的風險。
而對於群體而言,基因的變異度由此增加,而豐富的基因變異度能夠使種群面對各種災害和極端環境時更有可能存續下去。
三、愛情、激情與激素
有人說愛情不過是大腦被荷爾蒙控制的產物。這話雖然絕對,但也有一定道理。
對於男性而言,睾酮促使他們尋找伴侶,曾有研究認為男性在結婚後睾酮水平就開始下降,這使他們不再積極地尋找「艷遇」。
類似的,女性的幾種雌激素的交替則在女性的排卵、懷孕、生產、哺乳等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女性們也是很「好色」的,而且激素水平直接影響了他們對於異性的反應。
曾經有研究者們對同一個人的照片進行Photoshop處理,使其中一張看上去更男性化,而另一張更女性化。
當女性處於排卵期前後時,激素的作用會讓她們更青睞偏男性化的那張照片。而且,這一時期的女性在選擇短期戀愛對象時,也更願意選擇「有男性魅力」,而不是「人品好」的男性。
不過,要想維持長期穩定的戀情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建立起穩定持久的戀情後,更多地是需要依戀而非激情。
研究發現,處於長期穩定戀情中的戀人,腦中5-羥色胺(血清素)的水平較高。5-羥色胺使人感到平靜、快樂,而5-羥色胺水平降低則使人表現出焦慮、易怒等情緒。
也就是說,5-羥色胺水平對於維持戀人間的親密關係至關重要。
在一些動物中,一些雌性動物在完成生育後,體內的5-羥色胺水平會顯著降低,這會使它們對雄性伴侶表現出攻擊性。
試想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人類身上的話,那麼對伴侶咄咄逼人的人又如何能維持好戀情呢?
大腦中的5-羥色胺必須依賴5-羥色胺受體進行調控,當編碼5-羥色胺受體的5-HT1A基因(即HTR1A基因)上多態性位點rs6295攜帶了一個C變異時,相應的受體表達水平升高。
於是,體內5-羥色胺水平相對偏低,這就使人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也相對更難維持依戀關係。
四、戀愛與遺傳
統計數字表明,遺傳基因對於戀愛的貢獻程度約為34%,剩下的則取決於家庭、社會和個人因素的綜合作用。
戀愛是男女雙方兩情相悅的一種親密關係。戀愛難易度,是男女雙方在開展這種親密關係過程中是否順利的一種衡量。
順利的戀愛關係,可以讓人心生喜歡,令人感覺輕鬆愉悅;困難重重的戀愛關係,讓人感到失望沮喪,令人崩潰,嚴重者還會抑鬱自殺。
五、影響愛情難易度的幾個因素
1.個人性格的影響
《大五人格心理學》裡有提到人類的五大人格特質:開放性、盡責型、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等。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知道,缺乏責任心、同理心以及性格內向、敏感多疑的人群,很難發展戀愛關係。
而具備高度責任感、樂於助人以及性格外向的人群,更容易獲得別人青睞,發生戀愛的幾率會更大。
2.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是所有個人成長不可分割的一個元素。
心理學家認為:從健康和諧的原生家庭中走出來的個人,內心自信充盈,更容易吸引異性;
而從暴力分裂的原生家庭中走出來的個人,內心自卑偏執,充滿不信任,更容易失去愛人。
3.外在因素影響
一個人的外貌、財富、社會地位、家庭門戶都是戀愛的重要條件,但又不是絕對的因素。
心理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會被大多數人認為更有趣、更善於社會交往,同時也更可能獲得生活及愛情的成功。
還有許多人認為「錢能買到愛情」。這話雖然有一定現實基礎,但未免偏激。
錢能夠幫助迴避一些矛盾,比如買到更好的住所、生活服務,甚至解決子女的照顧、學習等問題,但錢不是萬能的。
所以把戀愛的成敗簡單歸結為錢的因素,本身就是一種逃避行為。
4.男女雙方三觀
越來越多的人在強調男女雙方在一起,三觀要一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了你整個人生的維度。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找個靈魂夥伴相伴一生,可能是人一輩子最大的追求。
六、戀愛的真相
真相之一:愛情並不能長久
有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愛不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情感。
而是一個個產生了「積極共振」(positivity resonance)的瞬間,每個這樣的瞬間都伴隨着身體、大腦、激素水平的變化。
當我們感覺到「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往往說明我們與另一個人之間存在很多個這樣的瞬間。(Fredrickson,2013a)
所以,愛既不是永恆的,愛的對象也不是獨一無二的。這就可以解釋我們的疑惑:為什麼男女戀愛期越來越短。
愛情不長久,也跟年齡、社會經歷等等有關係,專家將戀愛期分為幾個階段:
1.青春萌芽期
年齡大概在12歲至18歲。
這個年齡段是發生初戀的美好日子,情竇初開,懵懂無知。男女隨着心理健康的變化,對異性產生了好奇,在荷爾蒙的作用下,發生愛的初體驗。
但與此同時,這個時候的愛戀,往往太幼稚衝動,很難長久維繫下去。並且家長、老師等干擾因素太多,少男少女們的風花雪月大多不能善始善終。
2.成長探索期
年齡大概在20歲至30歲。
此階段的人群對婚戀情感有了一定的認識,性格也趨漸穩重,目的性更明確,知道自己是想戀愛還是想結婚,雙方開始重視彼此的內在、外在條件。
不少人踏入愛的「甜甜圈」里,濃情蜜意,結婚生子。
但也有部分人,由於工作事業、個人收入等方面的影響,或是跟喜歡的對象條件並不匹配,或是挑來挑去反被挑剔,成為「大齡單身」,由此還衍生出「相親」這個大市場。
3.愛情成熟期
年齡大概在33歲至45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見多識廣、思想堅定,已經不再把金錢物質條件作為擇偶的前提條件,而是更注重精神上三觀契合。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戀愛階段劃分,也並非說過了45歲以後的男女就不會戀愛了。事實證明,很多「黃昏戀」也是很感天動地的。
戀愛真相二:愛情也需要經營
其實,每段愛情開始之初都很難,都是通過男女雙方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漸穩固。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經營好愛情。
想經營愛情,就需要:
1.提升自我,接受不完美
接納自我,接受不完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及不完美的戀愛對象。保持平常心,接納自我成長。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每個人都是優點、缺點互存,所以我們要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積極改正;同時真誠地對待戀愛對象,遵從本心。
2.提高主觀幸福感
是否對自己的戀愛生活滿意,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受。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愛情小故事:一碗清晨的粥勝過一杯深夜的酒。
放大這些關愛,你會發現你整段感情都是值得的。所以,提升自我幸福感,有利於促進男女關係的親密度。
3.生活中多點「親密練習」
維護親密關係的兩個辦法,一是保持忠誠,二是滿足需要。
其中,滿足需要有五個方面:
① 欣賞對方:想想當初是對方身上的什麼優點讓你們互相吸引的?
② 表達感激:明確地表達對伴侶的付出行動心存感激、提供認可與關愛。
③ 展示忠誠與承諾:給彼此源源不斷的安全感、希望感。
④ 公平分擔家務:這很重要!尊重對方、體驗做家務的辛勞,才能更體諒和感激對方的付出。
⑤ 始終保持樂觀和愉快的情緒來面對伴侶:誰都不想一見面,就看見一張苦瓜臉。積極情緒來自積極思維,這需要我們對自己始終保持覺知。
評論列表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