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幾十元,就能和素未謀面的「虛擬戀人」談一場戀愛,陪自己聊天、打遊戲、看電影……目前,這種藉助網絡的有償式情感服務,成為不少年輕人尋求情感慰藉和解壓的方式。
記者調查發現,「虛擬戀人」在製造「甜蜜」的同時,也暗藏各種陷阱。有人為「虛擬戀人」花費重金,最後卻落得「情財兩空」。
「虛擬戀人」讓很多年輕人「上頭」
從未談過戀愛的小陳最近陷入一段「熱戀」。每天,她都在微信上和「男友」聊天,但兩人的相處模式僅限於網聊。
小陳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她喘不過氣,卻無處傾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網上可以找到「虛擬戀人」。
好奇心驅使下,她在網上下單了一小時的「虛擬戀人」服務,開始聊天。她將煩心事向「虛擬男友」傾訴,對方不僅耐心傾聽,還不時安慰、鼓勵她,讓她倍感輕鬆。
一小時的聊天很快結束,小陳感到意猶未盡。此後,她幾乎每天都下單續費,找「虛擬男友」聊天。「他聲音好聽,會安慰人。我知道這不是真的戀愛,但他的陪伴讓我很『上頭』。」小陳說,她已經有點離不開「虛擬男友」。
在某電商平台,記者嘗試搜索「虛擬戀人」,並未發現相關商品,而將關鍵詞換為「小哥哥」「小姐姐」「聊天」後,便出現了1500多件商品。從搜索結果看,很多店鋪的開店時間不超過半年,商品的月銷量卻在千次以上,最高可達近萬次。
某電商平台上的「虛擬戀人」商品
記者聯繫一家店鋪的客服後,收到一張菜單,上面詳細陳列服務種類,包括陪聊天、陪打遊戲、哄睡、叫醒、陪寫作業等,通過連麥和語音等方式提供陪伴,費用根據聊天時長、從業者等級、服務內容等計價,每小時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包月最高可達1.8萬元。
一名商家告訴記者,很多消費者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選擇「虛擬戀人」作為情感宣洩方式,「向陌生人傾訴自己的心事,反而更能暢所欲言。」
據他介紹,「虛擬戀人」的從業者大多是大學生。他的店鋪共有80多名店員,其中大學生占九成。22歲的小白是大學生店員之一,他做這份兼職不到半年。「能做個『樹洞』(聽人傾訴)、幫別人排解不良情緒的同時,還能賺點零花錢,一舉兩得。」小白說。
「甜蜜轟炸」背後的「氪金」陷阱
記者採訪調研發現,「虛擬戀人」在為不少年輕人提供陪伴和精神慰藉的同時,暗藏重重風險。
最近,小付因「男友」越來越冷淡的言語和不斷延遲的回覆,結束了一段持續近兩個月的「戀情」。在為「虛擬男友」前後花費數萬元後,她意識到,「男友」愛的不是自己,而是錢。
小付說,剛認識時,「男友」會用各種甜言蜜語哄她。每次快到時間,他都勸說小付續單。「他說和我投緣,想多聊點。」
在「男友」的「甜蜜轟炸」下,小付不斷續費、打賞,為「男友」「氪金」。時間長了,小付發現,「男友」只在沖業績時對自己殷勤,平時都不聞不問。小付也想過報警,但得知續費、打賞屬於個人消費行為後,她只得作罷。
某「虛擬戀人」店鋪的價格表
「虛擬戀人」潛在的犯罪問題已引起警方關注。蘭州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主任丁浩說,部分不良商家抓住消費者的情感痛點後,會不斷擴充服務項目,引誘消費者無止境續費。更有消費者遭遇「殺豬盤」,最後「情財兩空」。
在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上,很多網友分享找「虛擬戀人」的體驗,其中不乏像小付這樣的「偽失戀」案例,原因大同小異。
眾多網友陷入「甜蜜陷阱」的經歷被記者的親歷式採訪證實。記者在某電商網站下單「虛擬戀人」,短短半小時的聊天,充斥着對方的各種「土味情話」。問及是否有固定話術,對方坦言,入職前會提供培訓和情話套路,為消費者營造人為的「甜蜜氛圍」。
「每次接到客人,都有基本的話術,有的話我自己念出來都覺得尷尬。」一名受訪從業者說。
通過進一步採訪,記者了解到,部分商家還打着「虛擬戀人」的旗號,表面上提供情感諮詢服務,暗地向有需求的顧客提供「裸聊」「文愛」(即通過語言描述進行性挑逗)等軟色情服務。
在某視頻網站上,記者搜索「虛擬戀人」發現,和「虛擬戀人」語音對話的直播視頻層出不窮,不少視頻標題以「開車」「污」等為關鍵詞,對話內容充斥着低俗、軟色情意味明顯的話語。
在一條《揭秘「虛擬戀人」行業內幕》的短視頻中,視頻上傳者陳述自己從事「虛擬戀人」近7年,對行業亂象表示擔憂。「每年,這個行業都會因為部分商家暗中提供軟色情服務被整改。」他介紹,這也是眾多電商平台屏蔽「虛擬戀人」「陪聊」等關鍵詞的原因。
在相關視頻中,一名網友在留言中分享自己應聘「虛擬戀人」的經歷,在入職培訓中,商家讓他們練習各種涉黃段子,並學習「文愛」技巧。
這名網友還爆料,不少「虛擬戀人」商家還招聘未成年人做兼職。在豆瓣、小紅書等軟件上,記者搜索到不少「虛擬戀人」的招聘貼。雖然招聘要求中規定求職者須為18歲以上成人,但記者假裝應聘時,商家並未要求提供年齡證明。
莫讓「陪伴」變「賠絆」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肅昌說,當前,不少年輕人面對長輩催婚的婚戀壓力,往往無處遁形。在一段虛擬戀愛中,年輕人可以憑藉自己的喜好設定角色,而從業者也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營造「人設」。
「這種沉浸式的戀愛體驗很容易讓人沉迷,面對一個近乎完美的虛擬對象,年輕人會附着很多情感。一不小心『陪伴』就變成了『賠絆』。」楊肅昌說。
聊天截圖
曾沉迷於此的小付現在有些後怕。「偶爾聊天、傾訴情感,『虛擬戀人』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過於沉迷,或遇上不良商家,可能會付出沉重代價。」小付說,她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監管,對「虛擬戀人」服務模式和內容進行規範化管理,防止更多消費者像她一樣落入陷阱,維權困難。
楊肅昌呼籲,相關部門應進一步規範互聯網平台提供陪伴服務的行為。互聯網平台應對相關服務進行嚴格審核,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不少受訪商家也表示,應加強行業規範,讓陪伴服務發揮更多正面激勵作用。
多位受訪人士建議,家庭、學校、媒體和各類社會團體應引導年輕人樹立理性、健康的價值觀、情感觀、家庭觀,幫助青年解除思想壓力和心理困惑,拓展青年社會交往的廣度和深度,避免過度沉迷「網戀」。
來源:新華社
審讀:喻方華
評論列表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