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們分手吧……」

情感導師 783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開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請你回答一個問題:

從1分到9分,你給你的原生家庭打幾分?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二三十歲的年紀才發現,自己的生活狀態,性格和種種人生選擇,都和童年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那些童年裡聽過的:

「爸,我們分手吧……」

「我怎麼生了你個不爭氣的東西「

「要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離婚了。」

「你怎麼那麼笨。」……

一次一次的否認,一次一次的拒絕,一次次的無視,都好像把我拖進了深淵。

你知道你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你想改變,但哪有這麼容易。

01 那時候我在角落裡,看不見光

電影《狗十三》的海報上有一句話: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

它從少女李玩從任性變懂事的成長經歷講起,重現了無數人被粗暴對待過的青春。

很多人表示看完這部電影情不自禁哭了,電影裡一幕幕似曾相識的畫面,讓他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姜思達也哭了,他甚至為此拍攝了一支短視頻,講述他的童年,他的家庭。

他說:「我是一個相當沒有安全感的人,對誰都不信任,哪怕是最愛的人。「

小時候他爸不是不在家,就是在應酬,喝了酒甚至還打他。

最莫名其妙的一次,家裡新買了一台電視,讓思達教他用,結果因為思達態度有點不耐煩就用拳頭使勁掄他。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我不知道他下一秒會做出什麼,所以心裡總是充滿恐懼。」

五年級的時候爸媽離婚,思達選擇了媽媽。

他的青春充斥着最多的話恐怕就是媽媽對爸爸的抱怨,爸爸說媽媽的不是。

他得知道他們什麼時候生氣,什麼時候開心,什麼時候該勸和,什麼時候該懂事。

他夾在中間,小心翼翼周旋着。

兩個本該和他最親近的人,卻最讓他最沒安全感。

被迫去理解父母離婚的事實,被迫學會了察言觀色,也被迫成為了一個敏感的人。

有些傷口,哪那麼容易癒合。

即使現在熒幕前的他風風火火,甚至敢公開承認自己同性戀。

但那些敏感和不信任世界的情緒總會見縫插針地跑出來,提醒他:你逃不掉的,你一輩子就只能這樣了。

那些小時候的經歷,好像慢慢長進了我們的骨髓里,讓我們一生擔驚受怕。

讀者@豪哥超酷的說:我的記憶里,爸媽不知道吵了多少次,又摔又打。

有誰知道那種半夜睡着了被吵架的聲音驚醒拼命跑去攔架的無助和絕望,生怕爸媽分開,我攔住爸爸叫媽媽快走,多少次去上學走着走着眼淚就止不住流下來。

諸如此類的黑色童年讓許多人對家庭的態度變得很淡漠。

比如網友@橙子:

朋友說我對家人不好。逢年過節也不愛回家,我總是笑笑。

還記得小時候看家有兒女看哭了,因為太羨慕了。

連電視劇里的人都能和爸爸談心,和媽媽撒嬌,我卻很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假期從來不想回家。

家對於我來說根本不是依靠不是港灣,不想看到互相排斥的家人,它就像時刻提醒我自己有多可憐。

成年人不過是在假裝不在乎而已,人人都渴望被愛,但實在得不到,也得看起來體面。

OK,I don’t care,好像能讓自己看起來酷一點。

網友@LINA則選擇了逃離:

我考上大學,就是為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

我的家人改變不了自己,我也改變不了他們,我只能選擇逃開。

我無數次想要從深淵裡爬出來,又無數次跌落深淵,我無法自我救贖,永遠活在陰影里,性格越來越扭曲。

02

我不好,我不配,我很差勁吧

當我們遇到生活里的難關,遇到一些本可以抓住的機會,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句話卻是:我不好,我不配,我很差勁。

透在骨子裡的不自信,讓我們好像真的比原生家庭好的孩子離幸福遠一點。

@嬌姐就是如此,她說:感情里的自卑是我一輩子跨不過去的坎。

7歲的時候,我爸出軌,和我媽離了婚。媽媽消極了兩三年,一直說我是賠錢貨。

讓我一直不認為自己值得被愛。

變成了討好型人格,每次談戀愛別人對我一點好就把心窩子都掏出去,生怕這個人走了沒人要我。

最後被渣了幾次,每次分手還是在心裡告訴自己:我果然不配,我擅長搞砸一切關係。

她讓我想起了影后春夏,

春夏在《奇遇人生》中直言因為家裡的女性都離過婚,自己真的無法從家裡任何女性身上看到幸福的影子。

你不敢相信愛情,因為早就見識了父母婚姻的不幸;

你不相信人,因為太早就見識了人性的惡;

你不敢追求你愛的人,戀愛里容易卑微,變成付出型人格。

因為你太悲觀,不願相信自己也有幸運的時刻。

不僅僅是感情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沒有自信。

@閃電J告訴我:這種影響在他的認知上。

小時候爸媽一張口就說我怎麼怎麼笨,我沒出息。所以我潛意識裡一直感覺不到自己的優秀。

即使考上重點高中,考上了名牌大學,拿着不錯的薪水,我也從來沒覺得自己聰明過。

@星晴:初中時敏感又自卑,想要一輛新的自行車,但是家裡人說騎舊的就好了.

後來那三年只敢在離學校很遠的商店放車。

長大後自己掙了錢,想給自己買東西都要先看價錢,稍微貴點的下不了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虛榮了。

記憶里,爸媽好像總是習慣否定我們的審美,我們的觀點,我們的所作所為。

「你小小年紀懂什麼呀,聽我的。"

「你穿的都是什麼陰陽怪氣。"

「想湊錢買件喜歡的衣服,卻被評價虛榮拜金。"

「期末進步了50分本來很開心,卻被潑冷水說你和前幾名差遠了。"

「在學校被人欺負了,委屈回家傾訴,卻說別人怎麼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畢業後好不容易交個對象,帶回家卻被評價長得一般吃的倒不少。"

原生家庭的不幸就在於,你以為你長大了,可以獨當一面了;

你可以逃開那些陰霾,你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談笑風生,但你身邊的人總是好奇地問,你是不是曾經歷過什麼,眼裡總有着悲傷。

從小就被無限否定,稍微說錯一點事,做錯一點事,就會遭到責怪。

慢慢地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遇到美好的事物第一反應是躲開而不是抓住。

鄭淵潔寫過一個小故事有段時間挺火的:

講的是一個小姑娘被老師冤枉偷了同學錢,那個小姑娘第一反應是:我要叫我父母過來。老師還挺吃驚。

遇到這種事第一反應是找爸媽,可想而知她的爸媽平時多能理解她。

真的很羨慕那些原生家庭好的小孩,在幸福被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和我是不一樣的,是相對輕鬆快樂的。

他們溫暖地冒着熱氣,骨子充滿自信,快樂踏實也不愛胡思亂想,他們的家是一回去就能忘記所有煩惱的地方。

而不是像我們一樣:

同齡人或者其他長輩會覺得自己懂事成熟,實際上是自己也沒有依靠的對象,沒有率性而為後能收拾殘局的背景

我只是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的軟弱,因為我的背後什麼也沒有。

一把年紀失戀了回家還要受到爸媽狂風暴雨般的襲擊,指責你是不是矯情,自己哪裡做錯了讓別人跟你分手。

單身窩在家裡每天聽到的就是:等你年紀大了看誰要你,你這樣誰敢要你?

指責你賺錢不多,指責你沒有按他們定的路走。從來不會靜下心來和我們像朋友一樣平等的談話。

有的人永遠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孩子想要快點長大。

像《家有兒女》那樣的家,真的就是我們一生的奢望。

03

總要往前走呀

看到許多網友說:你總不能把你的毛病全怪在原生家庭上吧。

你們知道杜拉斯嗎?一名外國作家。

這位作家曾經說過一句驚世駭俗的話:如果我不是作家,我應當是名妓女。

原因就是其原生家庭的不幸。

針沒扎在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疼

小時候不被父母重視,長大後缺乏安全感

小時候在父母語言暴力里長大,長大後永遠學不會自信

小時候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長大後變得不信任感情

網上一搜原生家庭為什麼全是負面評論,是因為那些原生家庭好的孩子真的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他們不知道我們就連在寢室看到他們和爸媽稱兄道弟也羨慕到不行。

我體會過這一切,所以我從沒勸過別人去原諒。

但就像東野圭吾說的: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怎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他。

慢慢活得通透以後,就知道我們總要用一種方式和童年的自己,劃清界限,再往前走。

像前文中的姜思達,在視頻末尾給老爸打了電話,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劃清界限。

像前文中的橙子,她今年國慶帶爸媽去旅行了,逃離了那些搬弄是非的親戚,和爸媽來了場心對心的交流,她知道這不會改變多少,但起碼她向前走了。

像前文中的閃電J,他遇到了一個很好的女朋友,很樂觀很開朗,一直不斷鼓勵他建立自信,他說自己慢慢好起來了。

就算被原生家庭傷的很慘,但如果一遇到什麼不幸,或是社交、工作、職場、情感等領域出現問題,就想着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用都怪我爸我媽,讓我變成這樣諸如此類的理由去搪塞生活,這不就相當於自我放棄嗎?

你需要去意識到你的家人本身無法改變,

而你可以主宰你自己。

才能更快下定決心,去離開原生家庭的陰影。

而當你穿過黑暗,有了強大的內心,有了足夠的金錢、能力與資本,你同樣能拿回人生的主動權,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

你看,一切都是有辦法的。

那些讓你自卑過、心痛過、難以啟齒過的事,總有一天,也會讓你笑着說出來的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10-28 00:10:23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4-03-03 10:03:51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4-02-07 13:02:00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2-25 10:12:48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