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寇靜離婚上了熱搜。
我的心情有點複雜。
一方面,明星婚變的新聞看太多了,吃驚的情緒早就飛到九霄雲外。似乎誰都有昨天秀恩愛今天被雷劈的可能,我們作為旁觀者,「再也不相信愛情」也早就說到麻木,再提都像是笑話。
另一方面,張亮和寇靜看起來是不太會離婚的那種夫妻。尤其比較受關注的張亮,和寇靜識於微時,2013年帶兒子天天上《爸爸去哪兒》大火,事業攀上高峰。
模特之路順利,會做飯,對妻子好,兒女雙全乖巧伶俐。從世俗標準來看,張亮在任何維度上都是「完美丈夫」。在粉絲嘴裡,他有一段「拯救銀河系的愛情」。
可惜看來完美到如人飲水,總離得不是太遠。
目前離婚的內情不明,甚至有人傳假離婚,我不是娛記沒有實錘,別人隱私就不討論了。還是延續我們一貫的風格,根據公開信息,聊聊愛情和婚姻。
我不太說「再也不相信愛情」這句話,因為我對愛情的複雜有充分的準備。
人有千萬種,關係就有千萬種,人或關係出了問題,愛情不過是關係破碎的時候最常拿來背鍋的託詞。
事實上,愛情的道理向來簡單。
譬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教人勇氣與堅持,《簡·愛》教人自知與平等,《傲慢與偏見》教人獨立和體諒。
可這些凝練的大詞,一旦實踐起來,就千差萬別。你之蜜糖,我之砒霜,這件事上覺得和對方默契滿分,換一件事或許就三觀不合,到最後我們都發現:兩個人在一起靠的是吸引力,走下去靠的是容錯率。
我今年32,中年嫌小,少年嫌老,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年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年紀,甜蜜的愛情似乎只能在回憶里檢索,耳聞目睹都是生活中那些爬滿華袍的虱子。
微信約飯喝酒,最常收到的回覆:「今天不行,陪娃在醫院看病/帶娃去上興趣班。」好不容易成局,酒沒過三巡,對方就看表,然後歉然抬頭:「不好意思,要回家教孩子英語了。」
最近有同齡朋友說起,要去參加同學婚禮。聽到這個消息,我們面面相覷,流露出一股不敢明言的好奇:這個年紀還參加同學婚禮,頭婚還是二婚啊?
這當然有點政治不正確,卻是這個年紀的人間真實。
年輕人還在討論犬系貓系,還有力氣為某個人要死要活。而我,一個情感博主,在中年局裡都不敢亂說話。但凡說幾句,別人看你的眼神都透着冷光:多大人了還聊愛情?
其實,不是愛情不值得,是我們不願意再為值得支付代價了。
明星離婚雖然不比百姓分家,本質是相通的。一段純粹的關係,慢慢融入名利、私慾乃至算計,不去經營呵護,任由它自然發展,當然會分崩離析。
很多人對關係有一種執念,認為對的人就是天衣無縫命中注定,最好的關係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婚姻因為要處處用力時時費心,就成了愛情的墳墓。
可拉倒吧,懶就說懶,相處累了想換,確實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期待更好的關係,就要付出額外的努力。
我們高估了愛情,又低估了婚姻,於是在關係里碰壁又逃離,四處打轉,往復循環。
張亮和寇靜離婚那天,朋友給我發了一段歌詞。
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有些歌年輕時聽過,積累一點閱歷再品,簡直煥然一新。
像姚若龍寫給孫燕姿的《開始懂了》,這樣一首講分手的歌,我初中時第一次聽。那會兒對「相信你只是怕傷害我,不是騙我」嗤之以鼻,覺得哪有這樣的傻白甜。
現在想想,「用心酸微笑去原諒了,也翻越了,有昨天還是好的」是曾經滄海的人才有的體會,而「明天是自己的,開始懂了,快樂是選擇」,則是把沿途的風景烙在心上,化作行囊,然後繼續前行的勇者。
歌里的細微末節就算都體驗,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幾年。只是真明白的這幾年,有多少人在用力經營,有多少人在無力蹉跎呢?
愛情來時有多美好,去時就有多殘忍。更絕的是,它是流動的,不由人的,我們也就不必再苦苦追問理由。
《圓桌派》聊過一期愛情,有兩段話長在我的三觀上。
人生是一節一節的,愛情是一段一段的,人在每個時候的情感需求是不一樣的,不愛了,或者你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你得到愛是非常幸運、難得、稀少,而且轉瞬即逝的一件事。關係會變,可以從不愛到愛,也可以從愛到不愛。
愛情是「關係」,婚姻是「角色」。善男子善女子千百年來總在妄想用「角色」套牢「關係」,殊不知,愛情像鳥,一套即死。
「拯救銀河系的愛情」土崩瓦解,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愛在不同的人之間,是截然有別的。愛在同一個人身上,是因時而異的。不要用統一的標準,譬如道德、責任去框定愛情,這是一種無效的懶惰。要時時刻刻去洞察人心的索求和變化,要培養自己理解和給予的能力。
這些年我越來越懂得,良性的關係,並不是起初的妙不可言永不退卻,而是不斷經歷風雨,不斷遭遇疏離之後,重新愛上對方。
如果沒有努力經營,重新愛上就不會發生,那分開註定是唯一的結局。而用心付出的每個點滴,都是我們依然可以相信愛情的憑據。
評論列表
挽回一段感情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可以幫助複合嗎?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