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本那些事
國家利用AI分配結婚對象,日本人樂意嗎?
網友之間有時會戲謔一句「你的對象是哪裡找的?國家分配的嗎?」現在這句話成真了,國家真的要給你分配對象了!不過這樣的好事發生在咱們的鄰國——日本。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為應對少子化,將從明年開始斥資 20億日元、以AI支援各地的婚配事業。
所謂AI婚配,就是除以往常見的「學歷」、「年收入」等期望條件之外,從價值觀入手、撮合「三觀吻合、靈魂契合」的雙方。
目前埼玉、愛媛和秋田等超過10個縣已導入該AI婚配系統,並且成效不錯:
埼玉縣在2018年花費1500萬日元導入AI婚配,在2019年度結婚的38組新人中,就有超過半數的新人是通過AI婚配而喜結良緣的;
而愛媛縣的結婚率也從13%提高到29%。
看到這,不禁感慨:好傢夥!就連演藝圈人士都蠢蠢欲動了。
前乃木坂46成員、現役朝日主播的齋藤千春對這個AI婚配充滿興趣,並且希望能夠嘗試一下:
AI婚配是繼「發錢補助符合條件的新婚家庭」之後,日本政府為了應對少子化所採取的措施之一。為了催婚,日本政府可謂卯足幹勁。
AI婚配也被眾多日本網友戲稱為「《戀愛禁止的世界》真人版」,那麼AI婚配究竟是如何給未婚男女搭紅線的呢?擁有AI婚配真的能順利結婚嗎?
有了AI婚配,找對象不再心累?
日漫《戀愛禁止的世界》主要建立在這樣的世界觀上:
若干年後,日本政府規定孩子年滿16歲,國家就會分配對象給他們,省去了他們找對象的麻煩。在分配之前,國家會確保兩人之間的契合度。
如今日本政府倡導的AI婚配與之不謀而合,都是講求「雙方價值觀契合度」:
在AI婚配系統中,使用者會被AI「刨根問底」一番,除了常見的「學歷」、「收入」、「外表」等期望條件之外,還增加了一眾「價值觀測試」。譬如「以下哪個選項更符合你的期望:A能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B能夠朋友一起度過快樂時光。」
收集到相關數據信息後,AI就會進行一系列的推論和判斷,對系統內的各種綜合信息進行邏輯化的分析。
AI會以價值觀診斷作為基礎,挑選出與你三觀一致、性格相合、「可能對你產生好感」的有緣人士,雙方的投緣度會以一星、兩星、三星進行評價。
如此看來,AI婚配確實能夠讓單身人士在找對象時不再心累。不過擁有了AI真的能夠順利結婚、從此幸福美滿嗎?
在這裡,《黑鏡》第四季《Hang the DJ》或許能夠給我們一個答案。
在該劇中,AI婚配是單身人士戀愛、約會、結婚的主流工具,通過AI婚配,人們要經過多段關係的試錯,不斷提高信息準確度,最後才能找到與自己匹配度達99.8%的對象。
其中,女主對AI婚配產生了質疑:
誠如此,AI無法完全明白人複雜的情感和人性。而且日本政府倡導的AI婚配主要都是通過用戶在網站輸入的信息和數據為基準,但如果數據虛假、或者有心人士故意為之。那麼AI也是無法完全辯解真假。
AI其實無法完全解決婚戀問題,畢竟人的情感比數據更錯綜複雜。
因此,AI婚配只是為你介紹對象的工具。結婚與否,主要得看個人造化和擇偶標準。
擇偶觀不一,導致AI婚配面世?
AI婚配的面世,事實上是也為了解決日本男女無法完全相吻合的擇偶觀、讓彼此打破條條框框,回到婚姻的本質。
但日本現行的擇偶觀真的阻礙單身人士結婚嗎?
最近日本女性對於「普通男性」的擇偶標準,引起了中日網友的熱議。
TBS情報節目《グッとラック!》從「外型」、「個人護理」和「工作」等三個方面歸納了如今日本女性對於「普通男性」的標準:
外型:要擁有星野源的形象、身高在165以上、體重在60-80公斤、日常健身;
個人護理:每晚臨睡前會用爽膚水進行清潔、鼻毛不會露出來、鬍子和指甲整潔、每月會去1-2次理髮店;
工作:住在東京都內年收入500萬日元以上、住在地方則要在銀行等大型企業工作或者是公務員。
前兩項除了「擁有星野源的外表」外,其他都比較容易達到。而在工作方面,着眼於「東京都」、「年收入500萬日元」,日媒進行了相關的統計數據,看看這樣的普通男性究竟有多少:
這是厚生勞動省統計的數據,調查顯示,年收入達到500萬日元的男性大多是30歲以後,20歲後半段也有接近。
而20歲後半段的年收入接近500萬日元大多集中在採煤業、金融保險業、電氣業等行業。
儘管部分男性網友表示「這應該是理想的普通男性」,但事實上這已經是目前日本女性對於擇偶標準的妥協與折中。
要知道,在平成初期,女性的擇偶觀為「三高男子」:學歷高、收入高、個子高,特別會在意對方工作是否穩定努力、是否有上進心和責任心。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女性都奉行「三高」擇偶觀,後來到了2008年這樣的擇偶觀才發生了變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女性的擇偶觀為「平凡男子」:收入平均、工作穩定、性格平穩,此外「消費觀念一致」、「性格相合」也成為了女性的擇偶標準。
後來便是如今的「普通男性」。
其實,女性對於男性的學歷與收入的看重,無可厚非。畢竟高學歷的女性們在學生時代通過自身努力考上了好的大學,畢業後擁有一份好的工作,自然會以相同條件要求另一半。
可見,對於學歷和收入的要求,是女性考慮到婚後育兒的問題。
相比較之下,日本男性的擇偶標準較為「從一而終」,從平成到令和基本上都毫無變化:鍾情於年輕貌美(年級越大的男人越是喜歡年輕女性)、溫柔賢惠、精通料理和收納、擁有「女子力」的大和撫子。
部分日本男性受到「普通男性」的刺激,跟風製作了一份他們眼裡的「普通女性」標準:
外型:擁有廣瀨鈴的外表、C cup 、體重輕於(身高減去110)、妝容清淡但要可愛、發質和膚質都要好;
感情:前男友只有1到2人;
愛好:要經常去料理教室。
(槽點太多)
日本女性長期還是處於被男性選擇的環境之下,如今就連自身的擇偶標準也要被男性嘲諷一番。
與其說,是擇偶標準不一阻礙了結婚,倒不如說在日本社會架構上,男女不平等的地位讓女性對婚姻充滿着緊張、不安與迷茫。
因此,不少女性選擇晚婚或者不婚,少子化的問題便日趨嚴重。
政府頻頻催婚,意義何在?
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顯示:平成30年間,日本國民的平均初婚年齡不斷提高,女性為29.4歲,男性為31.1歲。
2000年日本結婚約有80萬件,但到了2019年只有60萬件並且呈現持續減少的趨勢。
日本結婚率低、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加重,從而導致了少子化的嚴峻。
根據厚生勞動省發布的「2019年人口動態統計」顯示:2019年日本出生數為86萬5234人,連續4年為史上最少;其中未滿15歲的兒童人口(截止於2019年4月1日)僅為1512萬人,連續39年減少。
因此政府在今年5月的內閣會議上指出,改變少子化的前提就是要提高結婚率,從而推行了各種措施,其中就包括「增加對新婚夫婦的生活支援。」
而據日本內閣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還有育兒和教育等對策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是對於結婚的支援也很重要,結婚的人數逐年減少,但想要結婚的人其實還是有的,只是沒有遇上對的另一半。
內閣曾經發布關於結婚的調查,當被問及「交往時會感到最不安的有哪些?」
調查中顯示「認為無法擁有能邂逅對象的場所」排第一位;「覺得自己沒有魅力」、「不知道自己能否擁有愛情」的分別位列二、三位。還有對戀愛、結婚感到恐懼、擔心會被甩等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AI婚配的出現似乎暫時解決了燃眉之急。
譬如結婚率連續20年倒數第一的秋田縣,是日本全國所有自治體中,人口減少最快的。2019年出生人數僅為4696人,為史上最少,結婚數為3161組,比2018年增加了109組,結婚率為3.3,儘管比2018年增加了0.2個百分點,但也是連續20年全國最低。
於是秋田縣在今年1月花費24萬日元導入了AI婚配系統,在4月結婚人數就突破了1500人,效果顯著。
畢竟,長久的婚姻關係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與對方相處、如何與對方產生共鳴」,很大取決於雙方擁有怎樣的價值觀。
而如今日本的結構與分工都發生了變化,結婚也不單單是感情問題。
因此,AI婚配,只不過提供了一個能夠讓單身人士邂逅對象的場所。至於最後結婚與否、幸福與否,關鍵還是要看個人造化。
說了這麼多,「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呢?」
與其等着國家分配對象,整天想着小情小愛,倒不如像同名日劇中的女主依子一樣,將格局放大一些,
在戀愛時機未成熟之前,還是醉心自己熱愛的事情、祈求世界和平吧。
評論列表
太感謝你了,我們現在都已經和好了,謝謝!
可以幫助複合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