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網絡上出現的「專業代吵架」話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不少人感興趣於吵架的價格,尤其是「方言加價」的梗;也有人擔心,這很可能又是灰產炒作的話題。
其實,「代吵架」業務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互聯網上就出現過「職業代罵」的機構,其中以遊戲「代罵」最為盛行。那麼,最近所謂的網上「代吵架」業務,究竟是一場幕後有人推動的炒作,還是部分無聊之人做的無聊之舉呢?
「代吵架就代吵架,方言怎麼還會加價的,估計是在開玩笑吧?」有「好奇」的讀者告訴懂懂筆記,自己去淘寶、閒魚等電商平台上搜索「代吵架」、「代罵人」等詞彙,發現均已被官方屏蔽,顯示「沒有找到相關的寶貝。」至於網上說的普通話100元一次,上海話、湖南話加價50元,廣東話、福建話加價80元等信息,也只是在一些新聞里才看到相關內容。
代吵架究竟是否真的存在?
經過多方努力,我們終於找到了一位非專業「代吵」人士。
無聊搞「代吵」,封號惹煩惱
「沒想到有這麼大麻煩,我也有些後怕了。」來自四川在深圳龍崗一家小公司寫代碼的張亞(化名),就曾經心血來潮,搞過這樣的惡作劇。
因為無聊,張亞幾個月前在一個社交論壇上發了條「廣告」,宣稱可以幫人吵架,每次收費為50元,另外「川罵」需加價50元。
在他看來,這僅僅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玩笑」之舉,沒想到卻真的有網友通過留下的微信號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幫忙「吵架」。這位客戶的吵架對象,就是自己剛剛分手的男友。
「我用女孩兒哥哥的身份,添加了她前男友的微信,通過後就一通開罵。」張亞坦言,與其說是吵架、罵人,不如說是「念叨」更加貼切一些。喋喋不休的「碎碎念」,將對方「殺」個片甲不留,從莫名其妙到互相痛斥最後拉黑。
這次小小的嘗試讓他感到很有成就感。此後,就更加大膽的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代吵架」的信息,很快,找上門的「客戶」便多了起來,一天接一兩單是經常出現的情況。
張亞透露,如果不用打電話、發短信,最方便的就是加微信「吵架」,非常省時省力省錢。如果對方不通過,他還可以利用加好友留言的方式進行單方面痛罵,要是被拉黑,他就會通過電話(短信)騷擾的方式直接「引戰」。
接單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在惠州某樂器作坊工作的設計員,因為被無故裁員,想拜託他「罵一罵」無良的企業老闆。
「說是被工廠裁員,而且賠償沒有談妥,就想罵一罵作坊的小老闆。」張亞告訴懂懂筆記,得益於前幾回「吵架」成功的經歷,他爽快答應了對方,並收下了50元的定金。
通過該員工提供的微信名片,他嘗試以「客戶」身份添加那位小老闆,並且很輕鬆地就通過了。一開始,先是指責、痛斥對方,沒想到遇到了一個較真的人,對方大概是弄明白了緣由,知道是最近開除一些員工引發的小「報復」,就回懟了過來,雙方罵的話越來越難聽。
「罵急了說要舉報我,還要報警。」已經吵架吵紅眼的張亞,撂下一句「隨你的便」之後,便搶先一步將對方拉黑。然後,開始向「僱主」炫耀成果,把對罵的截屏一張張發了過去。
但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當天晚些時候,他的微信就無法登陸了。登錄時顯示「據用戶舉報,該賬號已被封號,如希望繼續使用微信,請註冊新號。」這一下讓張亞傻了眼,因為該微信賬號中,除經常聯繫的親友之外,更有大量公司的同事和客戶。
「工作生活上肯定會引起不便,而且我更擔心會被這個小老闆告上法庭。」事後,張亞急忙在網上尋求法律諮詢,幾乎所有的在線律師都表示,他的行為已涉嫌誹謗、侵權、擾亂他人正常生活秩序,更有律師認為情節如果嚴重可能需負刑事責任。
律師的話讓張亞感到後怕,為避免事件繼續發酵,他曾想過註冊新的微信號,重新添加這位小老闆後道歉,爭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是新註冊的手續比較繁瑣,自己也有些擔心,如果道歉會不會反被對方劈頭蓋臉罵一頓。
「大概一周的時間,因為這事兒晚上失眠,白天也無心工作。」張亞隨後去網上撤下了大量「代吵架」的廣告帖,在這期間還有網友找他幫忙罵人,他也一概拒絕,「只希望對方不會真的採取(法律)措施。」
辱罵他人無疑是違法行為,在線「代吵架」也是同理。因為無聊,因為不懂法,張亞陷入了無盡的後怕當中。那麼,閒來無事發布「代吵架」的張亞,是不是真的想以此作為營生?
不為賺錢、只為宣洩
「我每月工資和加班費加一起一萬出頭,也沒成家沒買房,錢足夠花了。」
當懂懂筆記問詢張亞在網上「代吵架」是否是想賺零花錢時,他立馬予以了否認。他坦言自己遠在老家的爸媽都已經退休,生活上用不着他操心。而自己獨自一人在深圳打工,生活也是極為節省。「租住在布吉的單間,月租僅1300元,平時也沒有賭博等不良嗜好。我就是愛玩網絡遊戲,不過不怎麼氪金。」
這樣一個孤獨、無聊、收入尚可的代碼藍領,生活在異鄉肯定會感到無聊和無助。「之所以想幫人吵架,純粹是想發泄一下,也讓自己爽快些。」張亞表示,他自小性格比較內向,除了上網之平日裡也不愛說話。最近一年來工作上各種不順,工作繁忙還經常加班,導致內心積攢了大量不滿。
每天壓力山大又重複勞作,張亞曾將負面情緒宣洩於各種遊戲上。但後來漸漸感覺玩遊戲已經不能有效排解心中的壓力,因此就開始在一些社會新聞、汽車、遊戲論壇上當「黑子」,自覺地成為了一名鍵盤俠。
「一開始是覺得黑車商、黑廠家、黑網友很爽,封號了再申請一個就是。」他坦言那時候在論壇、社交平台上「懟天懟地」,純粹為了黑而黑,確實能夠快速排解內心的壓力。
他印象中網上有過代人罵街的話題,而決定向網友提供代吵架的初衷也是如此。「就是想找個真實的對象,實時、高效率地罵上一頓。」至於收費多少,他並不在意,只要對手足夠「強大」,能讓他宣洩壓力,即便免費「代罵」也是可以的。
「我加的不少群,大多都是為了發泄不滿、找心理平衡才進去的。」為了「提升」吵架的技巧,張亞年初還加入了幾個由「誇誇群」、「罵人群」演變來的「代吵」Q群、微信群。在平時的溝通中他發現,有不少代吵架的群友,收費都十分低廉。有時只要意思一下發個十元紅包,就會有人立馬往「戰場」幫忙吵架、罵人。
在他看來,這些人和自己一樣,都只是為了排解心中的不滿、宣洩來自生活、工作上的巨大壓力。
「和我一樣,在生活里都是孫子,只有在網絡上才是真的爺。」張亞透露,儘管知道罵人缺德,但每次通過鍵盤吵完架之後的感覺,確實很爽快,內心也因此輕鬆了許多。他感覺代吵架幾乎都是個人行為,幾乎沒有見到過有灰產機構去介入這項業務。
來自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壓力難以排解,致使不少人萌生了在網上謾罵他人,尋求刺激的「病態」想法,間接推動了如兼職代吵、職業代罵業務的出現。
究竟是網絡造就了更多「阿Q」,還是阿Q在互聯網上創造了更多的商機?層出不窮的XX群、代XX業務,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生存空間?
互聯網「無聊生態」的背後
「同齡人居多,都是年輕人吧,至於理由可以說是各種各樣。」
當問及短短几個月遇到的「顧客」大概是什麼年齡層的時候,張亞略微思考了一會兒,「我感覺大部分都是90、95後,應該有不少是剛剛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和我差不多吧。」
那些找他幫忙「吵架」的網友(客戶),基本上都是在事件衝突、矛盾中處於劣勢的一方,也就是「架」吵不過、「火」發不出,甚至是理虧的弱者。為了泄憤,希望藉助「外援」力量,讓自己心裡能夠痛快一些。
「衝突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一是人際關係,二是職場問題。」張亞回憶稱,發布後的第二個月,他接到的「代吵」訂單中,人際關係矛盾能占到大概三分一。
這裡面包括閨蜜、鐵磁好友鬧翻了,社交網友吵架了,追星時與其它偶像的粉絲鬧矛盾了,只有少量的是男女情感問題,如分手、慪氣、生活糾紛。
「有(代吵)需求的,主要是不敢自己去罵對方,或是罵不過對方。」而讓張亞沒想到的是,剩下三分之二尋找「代吵」的客戶,基本上集中在職場問題上。其中絕大部分是離職、辭退時,賠償、薪資問題沒有談攏,從而衍生「報復」主管、負責人的想法。
「我之前明確告訴過找來的網友,追債要錢的事我不管。」他明確向「客戶」表明了這一主張,而找來的網友都表示只是想給公司領導「添亂」罷了,根本沒想通過「代吵架」索要賠償、拿到欠薪。
【結束語】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當下,似乎沒有什麼矛盾是亂敲一頓鍵盤(屏幕)解決不了的。無論是生活、工作產生的矛盾、積攢的壓力,不少網友都希望簡單地訴諸網絡暴力。
微信上吵不贏去群里吵,群里吵不過去微博上吵,相比傳統的電話「吵架」,訴諸網絡暴力的「報復」行為成本更加低廉,隱秘性也更強,造成的傷害也更加深遠。
當不少輿論僅僅聚焦互聯網「代吵架」涉嫌違法時,我們也要思考,為何當下的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在網上找「平衡」、發「脾氣」、宣洩不滿?從商業角度來看,這種需求可能也是一種機會,往好的方向引導就是「商機」,聽之任之可能就是「灰產」。因此,「代吵架」本身並不可怕,如果能夠傾聽到「代吵架」背後的聲音,才會產生更大的價值。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可以幫助複合嗎?
求助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