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欣賞,三首詩詞體會春的耕作忙,春的早朝,春的送別之情

情感導師 874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滿 滿愛上古詩詞,美文與友共分享。一卷詩書,一杯清茶,不斷學習,珍惜當下,讓美好的生活如詩如畫。

三首詩詞體會春的耕作忙,春的早朝,春的送別之情。美麗春天,美麗詩詞,美好時光,讀書,不負青春年華。

古詩詞欣賞,三首詩詞體會春的耕作忙,春的早朝,春的送別之情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唐朝貫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

前村後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柴門一片寂靜屋裡米飯香噴噴,農家炊煙裊裊春雨過後天放晴。

院內鮮花迷濛山間流水清泠泠,小兒又哭又鬧索要樹上的黃鶯。

池塘黑水飄香蒲草長得密森森,鴛鴦鸂鶒在水中嬉戲好像家禽。

村前村後田間地頭桑柘多茂盛,東鄰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養蠶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繭,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好客熱情挽留我一住再住,笑着指點西坡說瓜豆就要成熟。

第一首頭兩句寫柴門內外靜悄悄的,縷縷炊煙,冉冉上升;一陣陣黃米飯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場春雨過後,不違農時的農夫自然要搶墒春耕,所以「柴門」也就顯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見,「春雨」下得及時,天晴得及時,農夫搶墒也及時,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見。

後兩句寫庭院中,水氣迷濛,宛若給庭花披上了輕紗,看不分明;山野間,「泠泠」的流水,是那麼清脆悅耳;躲進巢避雨的鳥兒,又飛上枝頭,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來;一個小孩走出柴門啼哭着要捕捉鳥兒玩耍。這一切正都是寫春雨晴後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說蒙蒙的景色與泠泠的水聲,單說樹上鶯。樹上鶯尚且如此歡騰聒噪,逗得小兒啼索不休,更可想見大田裡農夫搶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節,然而詩人卻隻字不言農忙而着墨於寫寧靜,由寧靜中見農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節,春雨過後喜悅的心情是農民普遍的心情,詩人妙在不寫人,不寫情,單寫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這樣寫,既緊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稱得上短而精。方東樹謂「小詩精深,短章醞藉」,方是好詩。這詩在藝術上的一個特色,就是它寫得短而精,淺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於「澹中藏美麗」(薛雪《一瓢詩話》),於靜處露生機。

貫休的詩在語言上善用疊字,如「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陳情獻蜀皇帝》),人因之稱他為「得得來和尚」。又如,「茫茫復茫茫,莖莖是愁筋」(《茫茫曲》),「馬蹄蹋蹋,木落蕭蕭」(《輕薄篇》),等等。這詩也具有這一藝術特色。在四句詩中,疊字凡三見:「寂寂」,寫出春雨晴後山家春耕大忙,家家無閒人的特點:「蒙蒙」,壯雨後庭花宛若披上輕紗、看不分明的情態:「泠泠」,描摹春水流動的聲韻。這些疊字的運用,不僅在造境、繪形、模聲、傳情上各盡其宜,而且聲韻悠揚,具有民歌的音樂美。在晚唐綺麗纖弱的詩風中,這詩給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從「山家」一家一戶的小環境擴大到周圍的大環境。前三句寫自然景色。「前村後壟」猶言「到處」。這三句中雖無一字讚美之詞,然而田園的秀色,豐產的景象,靜穆的生活氣息已是觸目可見,具體可辨,值得留戀。且不說桑柘的經濟價值,單說蒲,蒲嫩時可食,成熟後可織席制草具,大有利於人。再說鴛鴦鸂鶒尚且寧靜地生活着,何況乎人。這就又為第四句「東鄰西舍無相侵」作了鋪墊與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長,總離不開人的辛勤培植。詩句不言村民勤勞智慧,而頌揚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麗、物產豐盛、生活寧靜、村民勤勞的環境裡,「東鄰西舍」自然相安無事,過着「無相侵」的睦鄰生活。沒有強凌弱、眾暴寡、爾虞我詐、互相爭奪等社會現象。很明顯,通過農家寧靜生活的描寫,詩人作為佛門人士,也不免寄託了詩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這自不待言。

詩的後四句,一口氣寫了包括作者在內的四個人物,在同類唐詩中,這還是不多見的。這四句從生活在這一環境中人物內心的恬靜,進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愛。寥寥幾筆,把繭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聲悅耳的客觀景致,寫得逼真如畫;蠶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難想見,蠶娘喜獲豐收,其內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頑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誼之深厚。

加上「笑指」等詞語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動作、情態、聲音、笑貌及其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進一步顯現出來;而詩人「我」,處在這樣的環境裡,不待言,其流連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詩在末尾用一「熟」字狀「西坡瓜豆」,繪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回應上文滿塘黑壓壓的蒲與到處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見了喜煞。全詩至此戛然而止,卻留下耐人回味的餘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飾、綺麗、纖弱的詩來,貫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樸素、康健之美,獨樹一幟。明代楊慎指出:「貫休詩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詩話》),真可謂獨具隻眼。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唐朝杜甫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高毛。

五更時分,漏壺滴水聲聲,催促着拂曉的來臨。皇宮院內春色爛漫,桃花紅艷醉人。烈日下旌旗如龍蛇舞動,微風中燕雀高飛於宮殿之上。大臣們退朝後衣襟都帶着薰香味,揮筆便寫出華美的詩章。賈氏父子世代執掌帝王詔書,實為殊榮;如此有才的也就他們一家了。

首聯先寫漏聲催促着天色破曉,像箭一般的飛快,後用「仙桃」代表宮內春景,點出景色醉人。這一聯主要突出「早朝」。

頷聯則分別寫朝見時的儀仗和宮殿中的自然景觀及氣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龍蛇似乎也隨着春天的到來而獲得了生氣,旌旗獵獵,龍蛇也好像在騰躍。大明宮裡,和風輕吹,燕雀輕快而高興地在天上飛着。「日暖」,也含有讚美「聖恩」惠及萬民,連龍蛇、燕雀亦且廣沽皇澤之意。這一聯主要突出「大明宮」。

前二聯主要寫的是「早朝大明宮」的原題。因為是和詩,接着就不免要轉到原詩的作者身上來了。頸聯寫退朝後,重點突出寫賈至的儒雅風流和備受君主恩寵。

尾聯用了兩個典故。先看絲綸美。因為賈家父子歷任兩朝的中書舍人,後有一日賈至供職的肅宗對賈至說,「昔先天誥命,乃父為之,今茲命冊,又爾為之,兩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謂繼美矣······」主要意思是讚揚賈至繼承了父親的才華,並能做出像父親一樣的政績,實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話。

「池上於今有鳳毛」里的鳳毛並非簡單的鳳毛麟角的鳳毛,也不時簡單說賈至的才華出眾,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見。而是用了一個典故:南朝時有謝鳳和謝超宗父子,他們文章風格和成就都很出眾,於是梁武帝就稱讚他們說,「超宗殊有鳳毛」。意思是想說謝超宗終歸繼承了父親謝鳳特有的風格和才華。這兩句進一步稱頌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兩代執掌朝廷起草詔命職務的榮耀。

這首詩按其體例是一首台閣應酬式的詩,在杜詩中是很少見的。乾元二年(759)在長安任左拾遺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時期。因為是同僚之間唱酬之作,因此格調也就平正典雅,並且不乏歌功頌德、點綴昇平的意味。整首詩藝術上格法嚴謹,脈胳分明,深得和詩之體,所以歷來的詩家對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頷聯「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字裡行間洋溢着一派沖融和悅的春天氣息,詩家評價很高。

當時唐王朝於安史之亂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為中興在即,昇平可望,因此王維和詩中也有「九天聞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種充滿信心的句子。整首詩看來,確乎體現了杜甫詩歌「清詞麗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詞麗句中,仍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氣,這也是杜詩的獨特面目。黃生評杜、王、岑三首和詩時說:「杜老氣無前,王、岑秀色可攬,一則三春穠李,一則千尺喬松。」蘇軾評頷聯為「偉麗」,都是此意。

杜甫的這首詩裡帶出了幾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對歷史透徹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賈至的高遠。這首詩少了一般詩人寫宮廷生活所會有的呆板,多了些靈氣,而又不減少場面的宏大氣勢,杜甫比起賈至來綽綽有餘。思想決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隱藏,字裡行間的精神是很難不露端倪的。賈至是世家出身又較為一帆風順的人,杜甫則才華橫溢飽經風霜,這兩種人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不一樣。

灞陵行送別

唐朝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蕩似深情。岸上古樹已無鮮花,岸邊有傷心的春草,萋萋蘺蘺。我向當地的秦人問路,他說:這人是當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古道的那頭逶迤連綿通長安,紫色宮闕上浮雲頓生,遮蔽了紅日。人當今夜送君斷腸的時候,雖有黃鸝婉婉而啼,此心愁絕,怎麼忍心聽?

長安東南三十里處,原有一條灞水,漢文帝葬在這裡,所以稱為灞陵。唐代,人們出長安東門相送親友,常常在這裡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詩里經常是和離別聯繫在一起的。這些詞本身就帶有離別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複出現,烘托出濃郁的離彆氣氛。寫灞水水勢「流浩浩」是實寫,但詩人那種惜別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這是賦,而又略帶比興。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這兩句一筆宕開,大大開拓了詩的意境,不僅展現了灞陵道邊的古樹春草,而且在寫景中透露了朋友臨別時不忍分手,上下顧盼、矚目四周的情態。春草萋萋,會增加離別的惆悵意緒,令詩人傷心不已;而古樹枯而無花,對於春天似乎沒有反映,那種歷經滄桑、歸於默然的樣子,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這樣,前面四句,由於點到灞陵、古樹,在傷離、送別的環境描寫中,已經潛伏着懷古的情緒了。於是五六句的出現就顯得自然。

「我向秦人問路岐,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漢獻帝年號,公元196~220年)時代著名詩人。公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在長安作亂,他避難荊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詩》,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的詩句。這裡說朋友南行之途,是當年王粲避亂時走過的古道,不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隱括了王粲《七哀詩》中「回首望長安」的詩意。友人在離開灞陵、長別帝都時,也會像王粲那樣,依依不捨地翹首回望。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這是回望所見。漫長的古道,世世代代負載過很多前往長安的人,好像古道自身就飛動着直奔西京。然而西京的巍巍宮殿上,太陽快要西沉,浮雲升起,景象黯淡。這帶有寫實的成份,灞上離長安三十里,回望長安,暮靄籠罩着宮闕的景象是常見的。但在古詩中,落日和浮雲聯繫在一起時,往往有指喻「讒邪害公正」的寓意。這裡便是用落日浮雲來象徵朝廷中邪佞蔽主,讒毀忠良,透露朋友離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從詩中來看,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離情別緒之外,還有着對於政局的憂慮。「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驪歌,指逸詩《驪駒》,是一首離別時唱的歌,因此驪歌也就泛指離歌。驪歌之所以愁絕,正因為詩人所感受的,並非單純的離別,而是由此觸發的更深廣的愁思。

詩是送別詩,真正明點離別的只有收尾兩句,但卻始終圍繞着送別,詩人抒發的感情也綿長而深厚。這首詩的語言節奏和音調,表現出詩人慾別而不忍別的綿綿情思和內心深處相應的感情旋律。詩以兩個較短的五言句開頭,但「灞水流浩浩」的後面三字,卻把聲音拖長了,仿佛臨歧欲別時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

隨着這種「流浩浩」的情感和語勢,以下都是七言長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個「之」字,一方面造成語氣的貫注,一方面又在句中把語勢稍稍煞住,不顯得過分流走,則又與詩人送別友人而又欲留住友人的那種感情相似。詩的一二句之間,有「灞陵」和「灞水」相遞連;三四句「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由於排比和用字的重疊,既相遞連,又顯得迴蕩。

五六句和七八句,更是頂針直遞而下,這就造成斷而復續、迴環往復的音情語氣,從而體現了別離時內心深處的感情波瀾。圍繞離別,詩人筆下還展開了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古老的西京,綿綿的古道,紫闕落日的浮雲,懷憂去國、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跡的前代詩人王粲等等。由於思緒綿綿,向着歷史和現實多方面擴展,因而給讀者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李白的詩,妙在不着紙。像這首詩無論寫友情,寫朝局,表面上是用文字寫出來的,實際上更多地是在語言之外暗示的。詩的風格是飄逸的,但飄逸並不等於飄渺空泛,也不等於清空。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卻又都是豐滿的。詩中展現的西京古道、暮靄紫闕、浩浩灞水,以及那無花古樹、傷心春草,構成了一幅令讀者心神激盪而幾乎目不暇接的景象,這和清空飄渺便迥然不同。像這樣隨手寫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渾厚的氣象,充實的內容,是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結束語——通過每天讀一兩首古典詩詞,既可增長知識,又可以提高自己駕馭語言和文字的表達能力,不斷加強文學修養,在社會交往中展示那獨具魅力的自己。

滿滿 愛上古詩詞,願與朋友們攜手共進,一路前行,增長知識,欣賞傳統文化中那美麗迷人的風景。

欣賞古詩詞,體會詩詞賦予紙鳶快樂的,憂傷的,熾烈的情感

古詩詞欣賞,暮春時節,傷春,惜春,春愁

古詩詞欣賞,百花齊放,百美嬌艷,梅花,桃花,海棠花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10 22:04:44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頭像
2023-06-29 03:06:56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