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但二者可以融通。
17歲的浙江女生李依庭,11月8日衝上了熱搜,原因有兩點: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因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
據報道,兩個月前,李依庭剛獲得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稱號。而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她還作為浙江省代表受邀前往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憑藉出眾的表現榮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又是「少年文學之星」又是「優秀小科學家」,她的經歷被曝出後,很多網友驚呼「後浪來了!」
這年頭,學霸的神跡人們已聽得太多,饒是如此,李依庭的故事依然很有吸引力:她得到的榮譽很有分量,但研究的話題卻盡顯「吃貨本色」——關於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到頭來,所獲榮譽與研究領域之間形成了某種「反差萌」。而她之所以會將研究方向錨定「大閘蟹」相關話題,離不開人文興趣的指引。
現在看,李依庭成為跨界學霸的經歷或許很難簡單複製,但她身上所彰顯的科學人文相融通的一面,對教育不乏啟示。
在不少人印象中,科學與人文似乎是屬於不同維度的東西,試管與文學竟然可以兼得,打破了很多人的刻板認知。從這意義上講,公眾對李依庭的關注,多少反映了科學教育與人文藝術有些割裂的現實——所以很多人會訝異於她又能寫又能搞生命科學研究,訝異於她研究的領域這麼「魔性」。
事實上,科學與人文可以融會貫通,讓人變得更有趣致。達·芬奇熱衷於研究永動機,愛因斯坦是個優秀的小提琴手,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則還是一名詩人。去年媒體還曾報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系副研究員傅力老師,本職做科研業餘寫小說,出版了包括青春長篇小說、怪異短篇集等在內的內容跨度很大的近十本書籍。
科學在左,人文在右。人文中擁有科學基礎與科學珍璞,科學中含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內涵。從根源上審視,兩者是相通的。當我們區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時,不能忽視二者緊密聯繫互相嵌入的一面。
更進一步講,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至真者必然至善,至善者必然至真。學科可以有分野,真善美的追求理應是其共同旨歸。學文科的不妨關注下AI、高科技,增添自身的科學素養。學理科的也不妨將興趣投向廣域的事物,說不定還會迸發出新的靈感,讓科學研究與人文創作相得益彰,人文與科學互通。如今正在進行的這輪新高考改革,其實就是在破除文理科的絕對分野,鼓勵學生融通發展。
「人文引領,文理融通,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在送給李依庭的一本書的扉頁,她所在學校的校長寫下了這句寄語。期待更多孩子能文理融通,成為李依庭式的「跨界」學霸。(胡欣紅)
責任編輯: 徐可
評論列表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