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情感主播斂財術:演戲炒作、賣慘帶貨

情感導師 808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新華社濟南6月2日電 題:揭秘情感主播斂財術:演戲炒作、賣慘帶貨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充斥着一群替網友解決情感問題的主播,日常生活中錯綜複雜的矛盾糾紛,他們都能分分鐘搞定,吸引了大量中老年觀眾。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情感主播往往打着「調解」的幌子,自編自導自演杜撰的虛假故事,實際目的是帶貨,所銷售的商品多為假冒偽劣,存在詐騙嫌疑。

揭秘情感主播斂財術:演戲炒作、賣慘帶貨

編造故事「賣慘」 粉絲量多的超千萬少的也有幾萬

記者以「情感主播」為關鍵詞在多個短視頻、直播平台搜索,發現在「正能量」標籤下,滿屏充斥着匪夷所思的倫理故事,如「前男友掏出腎給女友卻選擇消失」「丈夫去世6年,打工途中又相逢」等。

一旦關注了一名情感主播,平台就開始不斷推送類似的情感主播。在直播間裡,主播通常以接受「委託人」請求為名義,進行所謂矛盾調解和糾紛處理。開播後,主播以「大家點讚到10萬,我就聯繫委託人進行調解」為噱頭,積累直播間觀眾、人氣,後台據此分配其更多的流量。

從夫妻打架到婆媳爭吵,從贍養糾紛到虐待兒童,視頻或直播中,主播們「調解矛盾」的戲碼不斷上演。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身患絕症的小男孩,有的是被兒女虐待的母親,他們紛紛因「悽慘遭遇」向情感主播留言「求助」。

主播們時而神色凝重、時而慷慨激昂。連線後,僅需幾個小時,看似無比尖銳的矛盾總會「柳暗花明」得到解決。

記者調查發現,抖音情感主播的粉絲量多的超過千萬,少的也有幾萬,一些百萬粉絲的主播直播觀看數常常在10萬人以上。

不光是直播,一些主播號還以短視頻形式播出「連續劇」。一個名為「戴四哥」的抖音號至今已播發200多個短視頻,粉絲量540多萬,點讚量4600多萬,單個視頻最高轉評贊超過280萬。

「賣慘」的內容收穫了大量中老年觀眾的信任。視頻中當事人的無奈、恐懼、被騙,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獵奇心理,另一方面博得了他們的同情。例如,在劇情是「為母治病」的直播間內,刷滿了「這姑娘真善良」「太有孝心了」「幫幫她」「等我兒子回來幫我下單」等彈幕。

資深主播王小燕說,這些情感主播靠團隊能力和劇本情節取勝,人設和故事是精心編撰、演繹出來的。

廣西南寧市民尹女士的父母60多歲,兩人都關注了大量情感主播,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看這些短視頻或直播。「他們其實是被這些視頻的戲劇性衝突所吸引。一些主播情緒激烈、語言煽動性強、喜歡道德批判,特別容易讓中老年人上癮。」尹女士說。

有的一場直播收入數萬元,銷售的常是殘次品、三無假貨

事實上,情感主播按照劇本演繹出「跌宕起伏」的故事,製造「衝突糾紛」,充當「調解員」,最終是為了「吸粉養號」,粉絲達到一定數量後以便帶貨。

一位情感主播告訴記者,一個普通的粉絲數一萬人的直播間,打賞、帶貨坑位費、帶貨利潤等日收入在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一個粉絲過百萬的直播間,一場直播下來,收入輕鬆可達5萬元以上。

一位販售電子書的情感主播介紹,其團隊在抖音、快手的粉絲總數在300萬左右,團隊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粉絲打賞,此類打賞主要是在解決情感糾紛過程中吸引粉絲「鼓勵、支持」劇情當事人和調解人產生;二是帶貨收入,由於出售的情感疏導類電子書成本幾乎為零,利潤極高。其團隊月收入可達一二十萬元。

為了拉近距離,屏幕前的觀眾被主播稱呼為「家人們」。「家人們,來,想聽聽她們婆媳關係究竟發生了啥,請點個關注,或者加入粉絲團。」

記者進入名為「甜姐為愛前行」的抖音號時,主播正在直播連線一位「當事人」。當事人含着淚,「真情」講述被婆婆趕出家門的經歷,短短几分鐘吸引了600多位粉絲觀看。

記者了解到,在主播直播間裡,關注主播並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但成為主播的「粉絲」,則需要支付一個價值為0.1元人民幣的抖幣。「成為粉絲後,在直播間發言,用戶名前會標上『家族標籤』,成為主播的『家人』。」一位情感主播的老年熱心觀眾唐某說。成為「粉絲」「家人」的這部分觀眾,代表着和主播建立信任、密切的情感聯繫,願意為主播花錢。

在情感故事結束後,直播間內往往有多人上線表演「假砍價」,銷售的常常是殘次品、三無假貨。不少主播表演與「廠商」翻臉,讓他們讓利甚至搭錢,逼迫降價或再生產。例如,他們兜售化妝品、日用品、首飾時「忽悠」:「買東西是為了幫助更多委託人在直播間解決問題」「廠家直銷,絕對最低價、正品」「廠家押了20萬元質量保證金在我這裡,家人們放心」。

據部分抖音用戶反映,他們在情感主播直播間內買到的商品質量差、貨不對板、售後服務差。64歲的濟南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在直播間購買的銀飾等商品被鑑定為假貨後,她多次聯繫客服始終沒有得到答覆,在直播間投訴此事後,被主播罵為「黑粉」,受到人身攻擊,被踢出直播間。

近期,某機構一項針對老年人互聯網上當受騙經歷的調查顯示,「虛假廣告」是老年人上網時最常見的風險,占比超過了30%。其次是網絡詐騙,占比約22%。在不同老年人群體中,農村獨居老人上當受騙的比例高達90%。而在最常見的受騙場景中,少不了「直播、短視頻」。

情感直播形成完整產業鏈,平台應加強監管

抖音安全中心3月發布了《「賣慘帶貨、演戲炒作」違規行為處罰公示》,稱平台已對賣慘帶貨、編造離奇故事、演戲炒作等行為進行違規處罰,部分主播通過調解感情糾紛、編造離奇劇情、利用同情心等套路,最終目的是為了帶貨。

記者調查發現,從演員到劇本,從「吸粉」到帶貨,情感直播市場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一些微信公眾號甚至有《麥手修煉手冊》的文章,麥手可單麥或多麥和主播互通,也可以自己找搭檔臨時搭戲,最受歡迎的劇情包括出軌類、喜歡表哥或表妹、鄉村劇情、家庭暴力等。

「主播間廣為使用的『家人』稱呼,對觀眾具有情感吸引力。情感主播大多偏向倫理道德、家庭糾紛、婆媳關係,對缺乏社交的中老年群體吸引力極大,欺騙性較強。」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朱國瑋說。

「情感主播通過編造劇情賣慘炒作,帶有一定的欺騙性質,涉嫌違法。」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說,有關方面應加大力度整治,淨化網絡空間。

山東日中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冠汶表示,通過你來我往表演「砍價」、先虛高標價再「虧本」降價等套路來誘導消費,是典型的價格欺詐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平台應加大對商品質量、價格的監督,完善消費者評價機制。

專家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宜完善對平台管理措施,加大處罰力度。如果平台對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需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王四新認為,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中老年人缺乏子女陪伴,情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同時,他們對新技術新手段缺乏充分了解,辨別力差,易被迷惑。全社會要加強對這個群體的提醒和關愛。此外,消費者對於發現的欺詐行為要積極舉報,有關部門也要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記者王陽、潘強、謝櫻、李紫薇)

來源:新華網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1 09:08:30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4-05-03 11:05:17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