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表白失敗,割腕自殘,只因父母少做了這2件事

情感導師 770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我一個親戚家的女兒,14歲,因為喜歡隔壁班男孩卻被拒絕,自己趁家人外出,在浴室劃傷了手腕。

幸虧那天爸媽回來得早,看到浴室地上有血,才知道女兒在自殘。

所幸傷勢無礙,卻把她爸媽嚇得半死。

14歲女孩表白失敗,割腕自殘,只因父母少做了這2件事

情竇初開的女孩,喜歡優秀的同齡人,能理解。

但是,她愛而不得便自傷自虐,卻讓我這親戚百思不得其解了。

涉及到親密關係,動不動就走極端的孩子,如今並不鮮見。

前不久的一條新聞還曝出一個更誇張的。

說是一個年輕男孩,向一個認識三天的女生表白。被拒絕後,男孩受不了了,要跳河自殺。其母跪地哀求都沒用,最後還是被表白的姑娘趕到,給哄下來的。

我只想說,姑娘,你真的太善良了,可是千萬別把自己的幸福真給搭進去啊。

講真,這種愛到死去活來的事兒,電影電視劇里看看也就罷了,但凡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都夠父母喝一壺的。

比如,我那位親戚就忍不住訴苦:

我們平日裡也沒有打罵孩子,基本都是照顧得好好的,什麼心理學上的愛、尊重、接納,我們都盡力去做。按說這孩子應該心理挺健康的、知道自尊自愛才對啊,可為什麼這孩子遇到親密關係,就這麼容易尋死覓活、自我作踐?

看到這裡,很多父母應該都會倒吸一口涼氣。回頭瞅瞅自己身後那個才幾歲,還對着動畫片傻樂的小娃娃,是不是也會對他未來的親密關係有所擔憂?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

01

童年經歷太順的孩子

親密關係也容易出問題

新聞里那個要跳河自殺的男孩的成長方式,我不清楚,也不敢擅自揣測,但是我親戚家姑娘的情況,我是很了解的。

我這位親戚,她堅決秉承「女孩富養」的原則,對寶貝女兒是各種寵愛。

平日裡除了單位里那點清閒的工作,基本全身心撲在女兒身上——孩子要什麼基本都滿足,給孩子做各種花樣繁複的營養餐,逛街必買一堆時尚漂亮的童裝,各種課外班從頭陪到尾,一切以孩子的行程為準則安排自己的時間……

這樣的養育方式導致什麼問題呢?

我們知道,一個孩子2歲以前,基本就是自我為中心的。他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認定整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和自己有關的,都該圍繞着自己去轉圈圈的。

這個時候,哪怕主要撫養人(多指媽媽)跟其他人(包括爸爸)多說了兩句話,這個孩子都可能不樂意。

2歲的孩子如此很正常,因為他的思維發展局限在那裡。

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圍着孩子轉圈圈,將他的一切生活、學習都安排得和風細雨、妥妥貼貼,如果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習慣了被無條件滿足一切,也習慣了霸占和獨享一切,那麼等這個孩子長大了,就會很要命。

一旦孩子遭遇了一些小挫折,比如發現父母原來也會離開,會有其他事要做,會拒絕我,等等,他就會大哭大鬧,試圖挽回自己的中心地位。

他更不會明白:原來我不能獨占一切,我得學着分享和合作,我需學習耐受他者的存在以及關係中必然有的挫敗。

這樣,在他長大後,他在親密關係中也很容易受挫,比如無法忍受他人的拒絕,處處表現得自私和霸道。如果對方不依着自己的心意來,就會鬧騰,就會作。

比如親戚家的女兒示愛被拒絕而自殘,這種情感關係中的作,就跟一個2歲的孩子不允許她媽跟她爸說話、一旦不順她意就撒潑打滾、哭鬧示威是一回事。

她的心理年齡,仍然還停留在一個自我為中心的位置上。

要避免孩子未來這種自傷甚至傷人的「自我作踐」,我們的建議有兩點:

第一個,媽媽必須要有自己的生活。媽媽愛孩子,是種本能,但不小心就容易母愛泛濫。我們需要留心,切不可把自己全部的關注都奉獻給孩子。哪怕是個單親媽媽,也最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學會放手,是我們能夠給孩子的最美好的祝福。

第二個,孩子1歲半以後,多鼓勵爸爸介入。這個介入指的是,爸爸需要出現在孩子的眼前,在媽媽和孩子的中間插上一腳。

它包括時不時把孩子從媽媽身邊帶走,還包括時不時在孩子面前秀個恩愛,或爸爸和媽媽單獨出去約個會之類。總之,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不是全都圍着我一個人轉的。

也許一開始孩子會感到挫敗,但這個自然而然的挫敗,卻是孩子長大必不可少的體驗。

第三,該立規矩的就要立。一些父母怕拒絕孩子,怕看到孩子失望,怕孩子受傷,等等。其實孩子沒那麼脆弱。只要你確保孩子成長的整體氛圍是有愛的,父母在場的即可。

但這不代表我們要為孩子而無限度妥協和退讓。

每個家庭都該依據家庭情況和家庭成員的接受度,去設定各自的規則和界限。簡言之,該立規矩的,就要立規矩。

只有這樣,一個孩子才能在長大過程中,學會逐漸接受現實,放棄獨占媽媽和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從而真正走向分離和獨立;

只有這樣,孩子在未來的親密關係中,也才能夠耐受挫敗,表現出一個健全的、能夠為自己負責的人格狀態。

02

性發展中被保護得太好,

也容易在親密關係中「犯傻」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即這種孩子的性價值觀、愛情觀,是被悄悄扭曲了的。

比如,我認識一個年輕姑娘,她讀大學的時候,為男朋友墮胎兩次。你問她,不知道避孕嗎?她來了一句:

可是,我愛他啊!因為愛所以滿足對方、犧牲下自己有何不可以?疼痛證明我愛過啊。

這是愛嗎?不,這是蠢。

現實中,像這樣的傻孩子還不少。

這些孩子之所以如此犯傻和不自愛,是因為爹不親娘不愛嗎?未必。

我見過很多父母,恰恰是出於保護和愛孩子的緣故,他們會一直迴避,甚至刻意屏蔽孩子去接觸跟兩性關係有關的信息。

他們認為,只要屏蔽住生活中一切可能的信息,只要自己不去提,孩子就不會「胡思亂想」。

然而,他們忽略了各種性與愛的價值觀,它們無孔不入的傳播力度。

我們可以回想下,大家熟知的經典電視劇《還珠格格》熱播過後,滿大街反覆播放的主旋律就是: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

彷佛一段感情,如果不夠纏綿悱惻,不夠顛簸流離,就不夠刻骨銘心。

後來那些大火的愛情劇,比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等等,也都是海枯石爛、虐死人不商量的劇情,似乎在愛情中你不受傷、不痛苦,就不算愛過。

這是個非常可怕的誤導。

原本我們的父母可以避免這個誤導。

可惜,我們早早就主動放棄了。

我們一直在跟孩子說怎樣是不可以的,卻忘記了去跟孩子探討,怎樣是可以的,是合適的,是理性的,是更不會後悔的,是對自己和對他人傷害更小的。

熒幕上那些流行的愛情劇到底如何敘事,我們自然無法掌控。但是作為父母,去早早地跟孩子探討愛情觀、性價值觀(最晚12歲以前),卻是我們可以做、且有必要做的。

我一個好朋友,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她的女兒9歲,特別愛看一些戀愛小說。描寫比較朦朧,打擦邊球的那種。

她首先並不限制自己的女兒去接觸那些小說。因為她知道,她也限制不了。

踩在青春期門檻上的孩子,他們必然地會去關注異性,關注自己在異性眼中的樣子,關注我是否有魅力,是否招人喜歡。這些想象,在每一個少男少女腦海中,幾乎整天都在翻湧。

這個時候,言情小說會給她帶去安撫:原來不是我一個人整日裡為這些事情發愁。孩子的焦慮感由此降低,能夠以更加輕鬆的狀態,去接納自己。這有助於他們度過緊張的青春期。

我這位朋友唯一做的,是定期去跟女兒散步、談心。

談什麼呢?告訴女兒,她自己年輕時候的性心理發展歷史,分享自己走過的彎路,以及她最後怎麼樣和孩子爸爸走到了一起。

這是一個信號,在暗示孩子:

你是可以跟媽媽聊親密關係和性這些私密話題的,媽媽對你是開放的態度。

同時,她也在悄悄地把自己的一些更接近現實的價值觀、一些更加理性的思維方式,傳遞給孩子。

這樣,等到有一天,她的女兒當真走進親密關係,起碼不是無準備的、充滿激情卻盲目的,而是清楚媽媽的標準是什麼,底線是什麼,經驗教訓又是什麼。

也許你會犯難地說,我不會,我怕自己做不好,因為跟孩子探討的時候,我會尷尬,會不好意思。

沒關係。

重要的不是你具體如何跟孩子表達的,重要的是,孩子性發展的關鍵時刻,你是開放的,在場的,守護在他身邊的。

這就足夠了。

你,就是連接孩子與真實世界的重要橋樑。由於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在未來進入兩性關係之時,才不至於被各種媒體訊息帶跑偏。

總之,針對家庭環境良好,孩子卻依然不懂自尊自愛這種情況,今天的文章算是一個提醒。

無論是關係層面,還是日常溝通與引導的時候,我們最好都能夠一點點地,自然而然地把生活真實的一面,展示給孩子看。

父母千萬不要愛得太用力了。

當我們為孩子扛下太多事,也屏蔽了太多事,我們的孩子就好似生活在恆溫室里的小花小草。一旦他們真的走上社會,就很容易水土不服,可能自傷,還可能誤傷他人。

讓孩子多看到一點「真相」和「殘酷」,未必是壞事。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10-26 00:10:29

在你們這裡學到很多愛情觀和人生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頭像
2024-06-29 01:06:34

求助

頭像
2024-06-26 05:06:41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